说明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共20分)树木也要睡觉①在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后,树木需要睡觉吗?②科学家说:“这要看你如何定义睡觉了。
但是,我们所知道的是,树在晚上确实会放松它们的枝桠。
这就相当于人在打呼噜。
”③为了研究树睡觉的情况,芬兰科学家用激光测量了两棵垂枝桦在晚间的表现。
这两棵树一棵位于芬兰,另一棵位于奥地利。
9月的秋分时分,监测就在干燥无风的环境下开始了。
这一天,世界昼夜等长,监测从晚间开始,经过黎明,一直到早间才会结束。
④科学家说,他们使用激光红外线扫描仪照射树的各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照射时间不到一秒。
这样一来,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得到整棵树的细节图谱。
⑤研究发现:垂枝桦的树枝和叶子在晚间时分就会下垂,而在日出到达前的几个小时会垂到最低点。
而当清晨来临时,树枝和树叶则又会上扬到原来的位置。
⑥研究报告的首席作者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整棵树都会在晚上下垂,因此,树枝树叶也会下垂。
但是,树的下垂幅度并不是很大,一棵5米高的树最多也就下垂10厘米而已。
”同时表示:“目前,还不知道到底是太阳升起‘唤醒’了树木,还是树木有其自身的循环节奏。
但是,有些树木在太阳出来之前就已经上扬至白天的位置。
这表明,树木可能受自身生物钟的支配。
”⑦研究团队的成员称,这样的数据并不让人感到惊讶,但是,却非常少见。
毕竟,现在才有人在研究中涉猎这方面的内容。
大部分生物在白天和夜晚都有自身的循环节律。
任何一位园丁都知道,有些植物在早晨开花,有些树木则在晚上关闭叶片。
⑧著名植物学家林奈发现花即使在暗室中也能盛开和凋谢,而达尔文注意到植物茎叶的夜间运动看起来就好似在睡觉一般。
然而,研究团队成员表示,两位前辈的研究针对的仅仅是小型盆栽植物。
而这次的树木研究则首次运用了激光来精确测量晚间野生树木树叶的运动情况。
⑨本次研究没有解释为什么树枝和树叶会在晚上下垂,但这一现象可能和树木内部水压的变化有关。
⑩研究人员表示,植物的运动通常与其内部细胞中水的平衡程度有关。
而水的平衡则又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获得的光照有关。
因此,将来他们还会测试每棵树内部的水流情况,并将所得结果与今天激光测量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人们对每棵树每天的用水量更加了解。
同时,也能更好地监控树木对于区域气候的影响。
(摘自《腾讯科技·趣味科普》,有删改) 1.研究树睡觉的情况时,科学家们都是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的?(6分)2.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4分)3.分析第⑦段“大部分生物在白天和夜晚都有自身的循环节律”中“大部分”的表达作用。
(4分)4.结合第⑦~⑩段,分析科学家们研究树木睡觉的意义是什么?(6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共20分)蔬菜疯长的奥秘①洋葱长得像小树,土豆如大石包,豌豆和大豆植株比人还高……这是地球上的蔬菜吗?回答是肯定的。
地球上确实有这样两个神奇的地方,那里的蔬菜长得十分巨大,人们因此称其为“巨菜谷”。
这两个神奇的地方,一个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麦坦纳加山谷,一个是俄罗斯的萨哈林岛(库页岛)。
②巨菜谷里的蔬菜为何与众不同?它们到底隐藏着什么惊人的秘密呢?有人提出,巨菜谷的蔬菜之所以长得这般巨大,是因为日照时间长的缘故: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蔬菜的生长就会更加旺盛。
从麦坦纳加山谷和萨哈林岛所处的地理纬度来看,这两个地方都处于高纬度地区,夏季日照时间比较长,确实对蔬菜的生长很有利。
不过,相同纬度的其他地方的蔬菜外形都很普通,并未见有如此高大的同类蔬菜,因此这种说法也不正确。
③还有人认为,巨菜谷的蔬菜可能是特殊气候造成的,无论是麦坦纳加山谷,还是萨哈林岛,夏天的昼夜温差都较大,白天气温有时可达20℃以上,夜间气温可降至10℃以下,悬殊的昼夜温差对植物生长十分有利。
不过,这种说法同样无法解释为何类似气候条件的其他地方,蔬菜都没有长成巨人体型。
④巨菜谷体型巨大的蔬菜,让人不禁联想起史前植物。
从距今3.09亿年前的石炭纪到距今6000万年前的第三纪,是地球上植物生长最为茂盛的时期。
那时植物的生长速度比现在的植物快许多,而且它们的体型也要大得多。
⑤科学家分析,史前植物疯长有三个重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重水含量低。
重水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一种蕴含在普通水中、密度比普通水更大的化合物。
一般来说,普通水中的重水含量越低,对植物和人体的伤害越小。
史前年代的水系中,普通水中的重水含量非常低,因此对植物及其他射线对植物生长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科学家认为,史前地球上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很高,发出的射线也很强,因此能刺激植物更快、更大地生长。
第三个原因是电场、磁场的影响。
大自然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雷电交加的日子里,植物生长得特别快,原因在于有雷电的天气,空间电场强度比平时高得多。
科学家认为,史前时代的地球上,雷电天气比现在多得多,而且磁场也比现在强,因此植物都长得十分高大。
⑥那么,巨菜谷的蔬菜,其生长原理是否和史前植物一样呢?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有极少数地方地下深处的土壤岩石中,储存了史前年代重水含量非常低的水,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面,还有些地下深处的土壤岩石有过滤重水的功能。
巨菜谷正是这极少数的地方之一,这里的重水含量十分低,非常适合包括蔬菜在内的植物生长。
科学家还发现,巨菜谷的地下埋藏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矿藏,而且那里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综合起来,制造了一个强电场、强磁场的环境,这些环境对蔬菜的生长有很强的刺激作用。
⑦归根结底,巨菜谷的蔬菜疯长,很大程度上是继承了史前植物这一“老祖宗”的生长奥秘。
(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第7期,有删改)1.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分)2.选文第②段加点的词语“这种说法”具体指什么?(4分)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巨菜谷蔬菜疯长的两个主要原因。
(6分)4.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说明的?请简要说明。
(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共20分)沸腾的湖泊姜永育①你见过用大铁锅烧开水的情景吗?一口直径很大的铁锅盛满水,下面柴火熊熊燃烧,不多久,铁锅里便热气腾腾,沸水翻滚,看上去惊心动魄。
②在自然界中,也有一个类似这样大铁锅烧水的湖泊,它就是美洲的沸水湖。
到这里游玩,你可千万要小心,因为一旦掉入湖中,生还的可能性实在太小太小了。
③沸水湖位于美洲加勒比海的多米尼加岛上。
多米尼加虽说是岛屿,但岛上群山高耸,大部分地方地势陡峭,沸水湖就藏身在多米尼加岛南部火山区的山谷中。
④据说,过去的沸水湖“养在深闺人未知”。
有一天,几个探险者来此探险,他们走进这片山区时,突然看到远处的山谷中热气蒸腾,仿佛有人正在露天里生火造饭。
几人当时又累又饿,看到荒山中升起炊烟,一下来了劲儿。
大家紧赶慢赶,到达山谷里时,眼前的情景让他们大吃一惊:冒出热气的地方,原来是一个沸腾的湖泊!⑤这个沸腾的湖泊长90米,宽约60米,整个湖面热气腾腾,就像一锅煮开的水,特别是在湖的中心,湖水不停翻滚,水下涌起的水蒸气使湖面翻滚着灰蓝色的水泡,仿佛是开水沸腾时冒出的水花。
当湖水装满时,从湖底喷出的蒸汽水柱竟高出水面两米多,看上去令人心惊胆战。
⑥由于两边的山体十分陡峭,因此,沸水湖的湖底又陡又深,距离湖岸不远处,湖水便深达90米,使人不敢离湖岸太近。
可以说,沸水湖不但是一个可怕的滚水池,还是一道令人恐怖的深渊。
再加上沸水湖周围地区由于长期受含硫气体及其他一些有害气体的影响,动植物都不敢靠近湖岸“安家”,因此,这里一片荒凉,当地人将其称为“荒谷”。
⑦那么,沸水湖的温度到底有多高呢?有探险者曾经冒着危险,用温度计测量过近岸的湖水:好家伙!靠近岸边的湖水都有90℃。
看着“噌噌噌”上涨的温度计度数,强忍着炽热的水汽,探险者望了一眼翻滚的湖水,心有余悸地赶紧离开了岸边。
由于常年沸腾,人们根本无法测量沸水湖中心的水温。
曾经有人幻想过驾着小船,拿着温度计去湖中心测量,不过,面对开水般的高温和炽热难耐的水蒸气,谁都不敢把自己往这口沸腾的大锅里送。
⑧在这里,随处可见景点的指示牌,它们时刻提醒游人:岸边的石头很滑,观赏时千万小心。
有的指示牌则更直接:不要前往。
不过,也有胆大的人把鸡蛋放在网兜中,拿到湖边去煮,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煮鸡蛋便大功告成了。
⑨沸水湖是如何形成的呢?自从被外界知晓后,沸水湖便成为旅行者的“宠儿”,许多人不远万里,专程赶到多米尼加的山区来一看究竟。
一些科学家也来到这里考察,试图弄清沸水湖形成的真正原因。
○10经过长期观察,科学家们发现,沸水湖原来是由一眼间歇泉形成的。
当泉水停止喷发后,沸腾的湖水因缺乏补给,水位便慢慢下降,这时,沸水湖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在它的湖底中央位置,有一个圆形的喷孔,沸腾的湖水原来就是从这个圆孔里喷出来的。
○11间歇泉“休息”的时间一般很短暂,当它恢复“体力”时,新一轮喷发又开始了,一时间地动山摇,山谷里轰响如雷,只见一股灼热的水柱从湖底喷涌而出,湖面上很快烟雾缭绕,热气腾腾。
喷发厉害时,还会形成高达两三米的水柱,气浪和水柱冲天而起,十分壮观。
○12那么,间歇泉的水是如何被“煮沸”的呢?○13原来,间歇泉坐落在一个古火山口上,地下火红的岩浆就像一只大火炉,把带有大量矿物质和含硫气体的水烧开后,再由古火山口通道(即喷孔)猛烈喷出来,于是便形成了这个大自然的奇观。
(摘自《百科知识》2016年第2期,有删节)1.间歇泉的水“沸腾”的原因是什么?(4分)2.本文主要介绍“沸水湖”,而文章第①段为什么要提到“沸水锅”?(4分)(6分)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共20分)所谓的抗霾食品①网上一直流传有些食品能够抗霾,比如猪血、鸭血、五花肉、青菜等。
这些“抗霾食品”真的有效吗?②中医所推荐的滋阴润肺、助肝排毒的食疗方法可“抗霾”吗?古代并没有过这种人类污染造成的雾霾天,食物对雾霾有什么作用,古人也不可能做过相关研究并有可靠的经验留给我们。
所以,所谓“润肺”的食材未必对雾霾有特效。
但适当吃点木耳、银耳,获得一些可溶性膳食纤维,对于减少胃肠道中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还是有所帮助的,对健康有益无害。
③不过,也有人认为菌类食品污染大,会富集环境中的重金属,如木耳、银耳就属于菌类。
按目前各地测定的结果,的确存在菌类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但比例还是很小的,大部分产品是合格的。
菌类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轻重主要与它的生长环境有关。
在土壤、水源已经被重金属污染的地区,野生菌类是最危险的,而人工栽培的菌类长在培养基上,不接触外界环境,反而相对安全。
另外,菌类中的重金属并不是可溶状态,通常是和膳食纤维结合而存在,即便进了人体,吸收率也是较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