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外包模式问题及改进摘要:目前快速发展的医疗行业也正面临着医疗服务外包这一新的选择,激烈的竞争、医院精简职能以及高企的医疗成本投入都迫使医院开始考虑尝试外包这一新式举措。
本文以医疗服务外包的现状和医疗服务外包现存的问题为基础,研究了医院实施医疗服务外包时应注意的环节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医疗服务外包,问题,政府监管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is facing a new option--medical service outsourcing.The fierce competition,streamline functions of hospital and high medical costs,all the facts force the medical industry began to consider trying to outsourcing the new measures.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service out-sourcing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medical service outsourcing as the foundation,study what the hospita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outsourcing and measures that government regulators should improve.Keywords:medical service outsourcing,problems,the government supervision1.背景医院并非仅仅提供优质手术服务和药品治疗,他们还要为患者和员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安全的食物,并管理患者档案、维护医疗设备等。
一个彻底改造的医院需要明确他们已经拥有的或是需要更全面发展的关键能力。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服务外包。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
而医疗服务外包是指将临床服务以为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来做,比如检验、影像业务,还有餐饮、保洁等后勤服务。
服务外包是一种逐渐流行的企业经营模式,它通过整合外部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当前医疗技术快速发展,人力、设备等资源所占投资不断扩大,体制改革不断深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级医院都面临着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提高综合效益的巨大压力。
如果应用得当,外包也许会成为国内医院有效应对竞争压力和适应管理趋势的一剂良药。
外包思想虽然行之有年,却一直没有专业的称法。
直到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加里·哈梅尔和普拉,哈尔德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最早提出“外包”一词。
笼统地讲,外包可以理解为,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并善假于物,合理整合、利用优秀的外部资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资金利用率、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还能保持对整个企业发展战略的控制。
Eisenhardt(1988)认为,在代理关系的选择中,是选择行为契约(如层级干预、内包)还是结构契约(如市场干预、外包)取决于代理费用。
An il Arya[1]认为,外包可以产生更高的产业利润和更低的消费者剩余。
RonanM c Ivor[2]在他的文章中提出,在服务外包领域领先的公司已经采用了复杂的外包策略,其中包括外包他们的核心业务,比如设计、制造、销售。
并且大多数专门的供应商,会给这些组织提供更深层次的知识,在系统和流程方面投入给他们更多,也可以通过其自身的规模经济和经验使这些组织获得更高的效率。
王燕妮,李华(2007)认为,服务外包的本质,使企业以价值链管理为基础,将非核心业务通过合同方式外包,分包或转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以提高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生产组织模式。
冯之浚、于丽英[3]认为,服务外包是企业以资源互补和配置的方法为自己的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袁航(2008)[4]研究了服务外包和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他认为,从结构上分析,服务外包是服务供应链的组成要素,多级关联的服务外包形成了服务供应链。
医疗服务外包的相关研究Donald D.Trunkey(2008)认为,世界上的医疗资源可以通过离岸外包、外包等方式进行共享。
供应链也可以应用到医学领域。
并且,美国把自己的夜间诊疗项目外包给其他国家,并且这些诊断结果能在30分钟内反馈回去。
Racheli Magnezi等[5]通过研究发现,外包基本的医疗服务,这些供应商不管是军队的还是平民的医疗提供者,都可以给予顾客更高满意水平。
PI-FANG HSU等认为,医疗信息系统的外包商可以对承包商制定标准,然后选择最高的得分者作为承包商。
在台北的一家私人诊所一经采用TOPSIS来选择医疗信息系统的承包商。
这种方法可以使外包商选择更合适的供应商。
从理论上来说,当医疗相关机构的内部代理费用高于外部交易费用的时候,医疗机构可以选择将自己的非核心业务通过合同的形式外包出去。
外包以后,通过资源的互补和配置的方法,降低组织的成本,提高组织的效率。
从实践上来说,国外的医疗服务外包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例子。
2.医疗服务外包的现状与优势目前,中国团体单位的医疗事务外包才刚刚起步,目前专业性的承接这一类型的医疗外包公司还非常少;而对于医药产业生产和流通子环节的外包,特别是医药的研发外包和生产外包在中国比较多,特别是在一些高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它们专门从事研发外包;最后,对于医疗单位的资源管理外包,涉及到IT 信息管理的外包比较多,而医疗机构将专业技术、专业职能外包的业务还较少,承接国际医疗外包业务的医疗单位也很少。
虽然医疗服务外包在我国还正在发展期,但医疗服务外包能给医院和社会带来的优势非常明显,有如下几方面:(1)有利于改善医院的服务质量有效利用医院外部社会资源,集中精力于自身主营业务,强化医院核心竞争力,降低运营维护成本,使患者获得更专业、更高质量的服务,更好地实施医院的整体发展战略。
(2)能够缩减医院人力资源将社会组织能够承担、有利于社会资源最优化配置的专业性、辅助性服务工作外包给社会组织,并以制度的形式、契约的方式予以明确和规范。
将“养人办事”的传统服务模式,逐渐改变为“费随事转”和“办事不养人”的公共服务新模式。
缩减了医院管理庞大的人力资源,也精简了医院的职能。
(3)节省了医院的成本开支医疗服务外包模式更好的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医院自己相对薄弱的环节包给更有优势的企业,有效利用医院外部社会资源,企业通过规模经济产生更多的产业利润,不仅有利于医院集中精力于自身经营业务,是患者获得更专业、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更好地实施医院的整体发展战略,而且大大降低了医院的成本开支。
以2010年晋江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例,如果将托管的相关工作交由卫生部门承担,人力资源及管理费用将减少50%以上。
(4)利于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医疗服务外包模式是医院与承接服务外包的企业之间以资源互补和配置的方法为自己的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模式。
通过外包能使医疗资源更合理的分布和配置,解决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5)引入了竞争机制通过进入竞争机制,提高了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激励医疗从业者的服务意识,改善国内医疗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
从医疗外包服务模式目前的优势来看,医疗服务外包模式对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但是不管是医院还是政府部门,应该把医疗服务外包模式看作是提高效率的手段,而不应该把医疗服务外包视为目的,一包了之。
尤其是政府部门,应该认真打造有利于引入市场机制的法制环境,并且积极地对市场实施监管,为遵规守法、诚实可信、能够提供优质服务和合理价格的医疗外包服务主体提供更好的市场机会。
因为医疗服务作为与人们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且事关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公共服务,它的生产和供给具有复杂的技术经济特征,无法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而国家政府必须在医疗服务外包的质量和执行等环节进行监管。
无论是出于资源配置效率考虑,还是出于医疗服务质量考虑,政府的有效监管是国家医疗服务外包事业有效发展运行的重要前提。
3.医疗服务外包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某医院的医疗检测外包为例某医院将其医疗检测业务分包出去以后,这些检测就由中介公司来完成。
中介公司的雇员随便套上白大褂,背着再普通不过的单肩包,参与从社区医院开单、指导诊疗,甚至“采血”。
坐着公交车运送检测血液样本,大量血样就堆放在普通的民居里,,难免让人质疑检测的结果。
面对公众对这种化验结果的可信度产生的质疑,医院则坦言,血样被带走后,院方再无监督举措,对于检测结果也没有辨别真伪的能力。
其实,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医疗检测业务外包已经非常普遍,包括部分大型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除了急诊,一般的检验项目均由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完成。
这种外包不仅能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更为患者减轻了看病负担。
正规的医疗检测外包,有助于实现医患各方的共赢,统一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后,医院的检验成本下降,也有空间降低患者交纳的化验费。
但是正规的医疗检测外包服务,必须要求相对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具有一定的资质,而非随便一家中介公司都能操刀上阵。
包括硬件上应当配备公立医院可能不会花重金配备的高端医疗设备,能够提供精确而细致的检测服务;软件上则应当配备具有多年检测经验的专业人员;包括拥有专业物流团队,到合作医疗机构收取样本,并及时送到自己的检验中心等。
原本旨在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医疗检测外包在这里,沦为变相收受红包牟利的手段。
在中介公司与医院达成的协议中,中介只需要代为抽血,付出两三元钱的试管、针头工本费,医院就能坐拥15%的收益,其余85%全被中介抽走。
相关医院把医疗检测外包,只知坐收收益,而不问对方水平,这是在拿患者的生命健康开玩笑。
4.医院与政府的改进措施产生这一问题和隐患的关键不在检测服务外包,而是检测服务外包的过程中,医院对检测服务的质量和执行结果没有任何约束。
这就要求“医院在选择外包商的时候需要注意:外包服务商的选择是外包战略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6]。
各医院单位需要通过多渠道收集服务商的信息,并结合自身具体业务需求进行详实的分析,以判断服务商的服务能力。
必要时,可以寻求第三方咨询机构的参与和帮助。
对于如何选择外包服务商,IDC给出的建议如下:选择有持续增长能力,与医院有着共同文化和价值取向的服务商,从而获得双赢;提出明确的需求,设定可量化的服务水平协议,前期对双方的责任进行明确细致的定义;高层领导参与,引导内部员工进行角色转换,更多的起到内部业务部门及外包服务商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