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数据库
1︰2.5万 1︰ 1万 1︰ 5千
图层概念:计算机内二维阵列中的每个单元仅能容 纳一个数值,为表达不同的地图数据,必须被分离 成不同的二维阵列来储存,每个储存层及储存的数 据被称为图层 。 图层结构:不同的图层组织在一起形成了图层结构。
栅格数据分层
建筑物 森林 土壤 地貌
Z
Y X
空间数据分层方法:
3、大地坐标与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转换
正转换:大地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
,
其中,S ——赤道到测点纬度
的经线长
4.2 空间区域框架与图层结构
一、空间区域框架 空间区域框架:就是按区域储存和表达空间信息 的一套规则。 1、分为:自然区域框架,行政区域框架,自然行政综合区域框架,和地理网格区域框架。
2、地形图都是以地理网格区域框架作为储存和 表达空间数据的基础。一般的专题图或以所研 究的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或以自然-行政 综合区域框架为基础。
(2)属性数据
采用数据库管理方式(DBMS),如dbase, foxbase,Oracle等。 (3)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 根据属性表中的唯一公共标识来连接 图形文件 属性文件
标识符
(5)混合式空间数据库和一体化空间数据 库功能结构举例(以Arcview为例) 1)以Arcview为例,理解混合式空间数据结构
2 a 1 d
b Ⅰ c 4
3
e Ⅱ g
5 f 6
M
M I a b c d e II f g
1
2
3
4
5
6
网络数据库模型 优点: •能明确而方便地表示数据间的复杂关系 •数据冗余小 缺陷: •网状结构的复杂,增加了用户查询和定 位的困难。 •需要存储数据间联系的指针,使得数据 量增大 •数据的修改不方便(指针必须修改)
A.文件类型
矢量数据.shp 栅格数据.grd 属性数据.dbf
(5)数据保护。
二、GIS空间数据库
1、GIS空间数据库特点
1)复杂性
A.数据类型复杂: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紧密相连 B.数据结构复杂:包括矢量和栅格两种结构
C.数据之间关系复杂: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既相 互独立又密切联系
2)多样性
查询与检索同时涉及空间与属性数据,经常引 入算法与模型。
3)数据量大
农地 2,8,9 1,4,5, 林地 6,10 牧地 3,7
4,6,10 1
2,3,8, 9
现在要查询土地资源数据库中,利用现状为 林地,地貌类型为缓坡、坡向为半阳的地块。
方法:查询倒排文件并进行逻辑运算。 (1)查利用现状倒排表得林地的地块号为: [1,4,5,6,10]; (2)查地貌类型倒排表得缓坡的地块号: [1,5,6,10]; (3)查坡向倒排表得半阳的地块号: [4,6,10]; (4)对(1),(2),(3)所得结果求交得: [6,10]。 符合条件的地块为6号和10号地块。
4
5 6 Ⅰ Ⅰ Ⅰ a b c
x4
x5 x6 1 2 3
y4
t5 y6 2 3 4
地 图
M
Ⅰ
Ⅱ
线
Ⅰ
d
e f g
4
3 5 6
1
5 6 4
多 边 形
Ⅰ a Ⅱ c
b
e
c
f
d
g
Ⅱ Ⅱ Ⅱ
关系数据库模型
优点: 结构特别灵活,满足所有布尔逻辑运 算和数学运算规则形成的查询要求 能搜索、组合和比较不同类型的数据 增加和删除数据非常方便 缺陷: 数据库大时,查找满足特定关系的数 据费时 对空间关系无法满足
2. 子午线圈(经圈)和平行圈(纬圈)
3. 大地地理坐标系统
二、正射投影
概念:
把地球表面上的细部投影 到与投影中心正切的面上
特点:
随着距投影中心的距离增 加,比例尺变小,位移增 大。只适用于小面积。
三、圆锥投影与百万分之一地图投影
1、圆锥投影: 以圆锥面为投影面,圆锥轴与地轴重合,圆 锥面与某一纬线相切或相割。按着某种条件 及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 然后按圆锥某一条母线切展平即获得园锥投 影,可分切圆锥投影和割圆锥投影
关系数据库模型
关系数据库模型是以记录组或数据表的形式 组织数据,以便于利用各种地理实体与属性 之间的关系进行存储和变换,不分层也无指 针,是建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关系的 一种非常有效的数据组织方法。
2 a 1 d
b Ⅰ c 4
3
e Ⅱ g
5 f 6
M
1
x1 x2 x3
y1 y2 y3
点
2 3
数据库与传统文件系统的差别: (1)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而集中管理, 实现了数据共享,减少了冗余,提高了效 益;
(2)在数据间建立了联系,从而使数据 库能反映出现实世界中信息的联系。
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与传统文件管理相比): (1)数据集中控制; (2)数据冗余度小; (3)数据独立; (4)复杂的数据模型;
2、直角平面坐标系 (高斯坐标)
1、每一带中央子午线的投影线为该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的纵轴(X轴),赤道的投影为横轴(Y轴),交点 为坐标原点。 2、为了避免横轴坐标出现负值,纵轴西移动500km,所 以原坐标原点的坐标为(0,500km)。 3、为了避免不同带之间地点出现相同的高斯平面直角坐 标,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在横坐标Y值前标以投 影带的编号(n)。
在土地资源数据文件中,地块号为关键字, 地貌类型、坡度、坡向、利用现状为次关 键字。对次关键字分别建立倒排表。
地貌类型倒排表 坡向倒排表 利用现状倒排表
次关键 地块号 字 3, 7 陡坡 2, 8 垣面 4 沟道 9 宽顶梁 缓坡 1,5,6,
10
次关键 字 阴 半阳 半阴
阳
地块号 5,7
次关键 地块号 字
2、百万分之一地图投影: 采用改良的多圆锥投影和等角圆锥投影
改良的园锥投影:为减少变形,令许多圆锥 与地球相切并规定按“经6纬4”分幅,每幅 单独投影。
四、高斯---克吕格投影及直角平面坐标系
1、高斯-克吕格投影
为等角横切圆柱投影。我国比例尺大于1︰50万的 地形图均用此投影。该投影先把地球按经度6度分 带,由西向东共划60个投影带
土地资源文件
地块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地貌类型 缓坡 垣面 陡坡 沟道 缓坡 缓坡 陡坡 垣面 宽梁顶 缓坡 坡度 5°~10 ° <3 ° >15 ° <5 ° 5 °~10 ° 5 °~10 ° >15 ° <3 ° <3 ° 5 °~15 ° 坡向 半阴 阳 阳 半阳 阴 半阳 阴 阳 阳 半阳 利用现状 林地 农地 牧地 林地 林地 林地 牧地 农地 农地 林地
查找速度快,节省空间。
索引文件:带有索引表的文件,在索引 表中存放记录的关键字和记录在文件中 的位置。 索引区:存放索引表
数据区:存放主文件
查询:先查索引表,再按索引表所指地 址查记录。 在GIS中,空间数据量大,使用索引文 件可以提高系统运行速度。
数据文件
弧段号 1
. . .
左多边形号 右多边形号
4.3 空间数据库的总体结构
一、数据库概述
1、数据库概念: 一个数据库就是有关事物及其它们彼此之间 关系的信息集合,这些信息的集合是按一定的数 据模型和逻辑结构被储存一个或多个适合于计算 机的数据文件之中。
2、计算机对数据的管理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1)程序管理阶段:
2)文件管理方式:顺序、随机、索引、倒排 文件等 3)数据库管理系统: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 关系模型等
弧段坐标数据
弧索引表
弧段号 1
. . .
物理地址 80
. . .
倒排文件:在多关键字文件中,建立一系列 次关键字索引表。这种次关键字的索引表称 作倒排文件。 次关键字索引表中每个索引项应包含次 关键字及具有同一次关键字的多个记录的主 关键字或物理记录号。 优点:对复杂的多关键字查询时,可在倒排 表中先完成查询的“交”、“并”等逻辑运 算,然后将得到的结果再对主文件中记录进 行存取。即把对记录的操作转换成地址集合 的运算,提高了查询的速度。
3、地形图区域框架的划分(国际分幅法规)
(1)国际标准图幅以1︰100万的地图为基础划分
纬差4度,从赤道向南北各自分成22带,用A,B,C,……, V表示带名; 经差6度,从东经180度起,由西向东分成60带,用1,2, 3,……,60,表示带名; 纵横交错形成地理网格, 每个网格作为1︰100万 地图的空间区域框架, 用横、纵带名双编码表 示,如L—52(北纬44~48, 东经126~132)
1)程序管理: 10 Read x, y, z 20 a=x+y …… 100 data 3, 7, 8, 3, 4, 10
2 )文件管理: 顺序文件:按记录进入文件的先后顺序存放。 优点:结构简单,连续存取速度快 缺点:不便于插入、删除和修改等操作 随机文件:采用关键字变地址方法组织文件。
优点:文件随机存放,插入删除方便,
c 4 3
e 5 5
f 6 6
g 4
层次数据库模型
优点: 存取方便且速度快 结构清晰,容易理解 数据修改和数据库扩展容易实现 检索关键属性十分方便 缺陷: 结构呆板,缺乏灵活性 同一属性数据要存储多次,数据冗余大(如公共边) 不适合于拓扑空间数据的组织
网络数据库模型
网络模型用连接指令或指针来确定数据间的 显式连接关系,采用图数据结构,具有图数 据结构的一系列特点。表达的数据关系是多 对多,且数据之间具有显式的连接关系,但 没有层次关系 。
空间区域框架及图层结构
空间数据的录入及处理 空间数据管理
4.1 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