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图示)
soups 汤 清汤(Consomme) 浓汤(Cream soup) onion soup 洋葱汤
甜点Dessert buttered toast 奶油土司 French toast 法国土司 黄油蛋糕Butter Cake 水果馅饼Tart
我请客 I’ll pay the bill(money). It’s my treat this time (I’ll treat you to dinner). Typical I will foot the bill. I’ll pick up the tab(账单, 标 签 , 小 报 ). It’s on me. AA 制 Let’s (AA go system) Dutch!
一个德国人如何用图阐释中西 文化巨大差异
1、表达个人观点时
• 点评: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喜欢拐弯抹 角。“是”时不说“是”,却说“不是”。“不 是”时不说“不是”,却总说“是”。生活中发 生的实际状况。并且,最有趣的是,一个中国人 如果像那老外那样直来直去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的 话(如上图所示),则会被认为“没有城府”, 属于“直肠子”,是要吃亏的。事实上,中国人 的处事哲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话到嘴边留半 句”。因此,在老外眼中来看,中国人表达意思 时,总令他们费解。
2、生活方式
• 点评:中国人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热闹,生活方式 在老外眼中看来,就是如图所示,永远喜欢有人 陪,永远不喜欢独处。而且,认为一个人总是独 处,那这个人可可怜了。老外却正好相反,他们 总喜欢独来独往。假如有人总是没有任何目的地, 只为陪而陪地过去陪他们的话,那会让他们感到 自己的个人空间受到了侵害。此外关键是,他们 在独来独往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人山人海地 相处时得到的同样的快乐,甚至更多。
14、处理问题方式
• :老外则显得非常没有中国人聪明了,在这一点上。我们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圆滑的人了吧。见硬就躲,见困难就颠, 见便宜就上,见免费的就疯狂。其实,中国的国粹___麻 将,最能说明中国人见硬就躲,见困难就颠,见便宜就上, 见免费的就疯狂的特点。麻将的最大玄机,就在于如何让 自己逃避困难,如何跟人跑,并在最恰当时候,抓住机会, 使自己当上最牛比的机会主义分子!我另外想到的是,老 祖宗留给我们的几句训话:一切要“和为贵”(形容遇困 难尽量把困难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不要“不撞南墙 不回头”(形容左边那种在中国人看来有些缺心眼的老外 们吧)。
9、聚会
• 点评:老外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那 么喜欢过春节了,也永远闹不明白为什么 中国话里的“团圆”代表着多么深厚的文 化意涵。说他们没文化,我举双手赞成。 而他们却永远是在我们过团团圆圆的节日 聚会时,一个人跑到什么地方去感受一下 什么“生命的意义”去了。看看那巨大的 “圆”,这不正是一个最好的中国文化 “图腾”吗?我们中国人要什么?不就是 要个团圆么!
15、一日三餐
16、交通工具
• 点评:老外这就有点不厚道了。你坐够了 汽车了,你现在却跟我们谈什么骑自行车 的好处?我们70年代骑自行车是别无选择, 是没钱,是没折啊。
17、老人的晚年生活
• 评:事实上,今天我们很多老年人也开始 的养狗的生活。当然,如果有孙子辈的孩 子在身边,还是一件让中国老年人乐呵的 事情。毕竟,人间一切皆美好啊。而不像 老外那么喜欢独来独往,到了老年,一个 人跟个狗相伴,多孤独啊(我们中国人对 老年老外的理解)。至于谁得到了更大的 心理满足,就看每个人的标准了。
5、表达愤怒方式
• 点评:这两种方式是典型的中外不同方式。老外是我行我 素,有怒就发,有话就讲。从这一点来看,老外至少在心 理健康方面,比中国人略胜一筹。而中国人从小就被告知, 要有涵养,要戒急用忍。什么叫有“涵养”?什么叫“戒 急用忍”呢?就是内心愤怒到了极点,脸上最好不要表现 出来。要乐呵呵地,最好不动声色,那才叫高人。如果有 可能,可以与人讲道理。没道理也不能把一切愤怒都表现 在脸上。如果像那外那样,内心的喜怒哀乐都摆在脸上, 则显得此人,还是那句话,特不成熟,特没有城府,那是 要吃亏的。
10、餐馆里
• 点评:如我前面所说,我们中国人聚在一起图个什么?不 就是图个热闹吗?那还怕什么?我们是“礼义之邦”不假,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不大声地在餐馆,在任何公开场合里大 声说话。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这么高分贝地说话,那谁还 会看谁不顺眼呢?而且,我们可以高兴地告诉老外,我们 中国人做到了这一点:每个人都这样大声地、高分贝地在 餐馆里,在任何可能的公开场合里说着话,谁也不妨碍谁, 这不是奇迹吗?告诉老外吧,因为我们没做什么亏心事, 凭什么不把平常里有些压抑的情绪在某些场合释放出来呢。
7、自我
• 点评:无语半晌。唉。集体高于一切啊。 另外,“我”是谁啊?加一句成语:人怕 出名猪怕壮!记得80年代还有一首热唱的 歌叫《小小的我》。
8、星期日街景
• 点评:老外也真是的。我们中国人这么多 人,平日里也没有什么乐趣,怎么还不兴 趁着周日到外面去凑凑什么热闹吗?要知 道,我们这个民族是害怕寂寞的民族,是 不喜欢单独行动的民族,是最讲究团结的 民族啊。此外,他有没有看过“黄金周” 的盛况呢?右边的图中显示出来的稠密程 度,显然不够。
6、排队
• 点评:这是一个非常非常表面化的现象吧。 其实,我们中国人就喜欢热闹啊,对不对? 大家挤作一团,才对么。并且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地活在一起,不是一件乐事吗? 老外啊,怎么那么自私,一个一个地,都 像个幽灵似的,谁都远离彼此。没劲!排 队?排什么队?几千年来也没有排队习惯, 用文皱皱的话说,根本就没有那基因,让 我们突然之间在21世纪排队,这分明是要 我们中国人的命么!
3、准时
• 点评:老外(主要是欧美西方人?)对于时间观 念十分强。而汉语里关于时间方面的词句,最发 达的就是:差不多,还行,基本上那时间吧,等 等。如果与人相约的话,很多中国人最习惯的说 法就是:上午吧,下午吧,晚上吧,等等。至于 具体几时,则要根据两人对时间的感觉而定。如 果与老外相约,则老外必定会加上一句,上午几 点?下午几点?晚上几点?等等。“不准时”以 及“没有时间观念”,几乎可以成为“中国人” 的代名词了
沙拉Salads green salad 蔬菜沙拉 fish鱼类
主菜Main Course steak 牛排 T-bone steak 丁骨牛排 filet steak 菲力牛排
brandy 白兰地 whisky 威士忌 vodka 伏特加
Christmas Day,the 25th of December,is the biggest festival(节日)celebrated in the Christian countries of the world.Although everyone enjoys Christmas Day,it is particularly enjoyed by children,who get very excited because of the presents they know they are going to receive.Small children believe that their presents are brought by Father Christmas(圣诞老 人).Father Christmas is a kind of old man who,the children are told,lives at the North Pole.He travels through the sky on a sleigh(雪撬) which is pulled by reindeers(驯鹿) and loaded with(装满) presents.Stopping on the roof of houses,he enters by climbing the chimney(烟囱).When small children go to bed on Christmas Eve,they hang a stocking at the end of their beds.Their parents warn them not to try to look at Father Christmas,or he will not leave them anything.When they wake,they find their stockings filled with presents.Children are very excited on Christmas morning and always wake up early. Christmas is also a family celebration As any members of the family as possible gather to eat,play party games and watch the special Christmas programmes on TV.
• 语言是一层皮,说这种语言的人提供骨 肉,说这种语言的群体有什么样的思维 方式与文化传统才赋予了语言以生命。 • 英语学习绝不是单纯语言知识的堆砌, 也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必须和 实际语用结合,和文化背景结合。
Food and Culture
开胃菜Appetizers 鱼子酱Caviar, 鹅肝酱foie gras,
4、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关系
•
• 点评:看到右边这幅画,我不禁哑然失笑。 可不是吗?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 “关系”。过去叫“关系”,现在有人玩 新词,不再叫什么“关系”了,改称“人 脉”。叫什么也不能改变其本质特征。正 如“第三者”的女人,旧称“破鞋”,现 在叫“第三者”一样,尽管换了称呼,意 思还是一样。
• 点评:这图是说我们中国人喜欢尝试新事 物吗,老外则与新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还是那四个字: 不敢苟同。其实,中国人在对待新事物上 面,还是(我认为)非常保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