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省尚志市逸夫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黑龙江省尚志市逸夫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诗词曲五首》【晨读课】15分钟目标与学法:小声诵读文本后查字典校准字音,再大声诵读文本至少两遍,做到流畅朗读,体会语气、语调、节奏,达到感情饱满。

【展示课导学】·学习主题:1、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第一课时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内容: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原是匈奴后裔,后改汉姓。

自幼好学,博览百家。

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科进士,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后任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同为革新派核心人物,因革新失败,一贬再贬,居外23年。

后奉召回洛阳,官终检校礼部尚书。

其作品吸取民歌营养,继承《诗经》以来讽谕刺时的传统,如《聚蚊谣》、《百舌吟》等。

还有许多咏怀古迹、表现风土人情的名篇佳作。

散文以论说文成就最突出。

在哲学、政治、医学、书法等领域均有论述。

其哲学著作《天论》三篇,驳斥了“天人感应”说。

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2)、介绍写作背景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A.两人小对子: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交流:(预时2分钟)B.五人互助组:该诗歌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为什么?并说明理由。

( 预时3分钟 )展示单元一:诗词经典诵建议: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进行朗诵,可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能跟其他小组形成互动则更佳。

展示单元二: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谈谈你对“沉舟作者感情:品析诗词: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

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2、赤壁(1)、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

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

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2)、介绍写作背景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

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外,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内容:1、读准字音,做好积累2、疏通各句诗歌的含义(10分钟)C、十人共同体:①抽签:大组长抽签,确定本组展示单元。

②预展:大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派好展示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的理解。

(预时12分钟)导学流程自学指导程序、要求、时间互动程序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方案、建议、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结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内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人。

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

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

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

后又因晢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

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

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

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A.两人小对子: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交流:(预时2分钟)B.五人互助组:该诗歌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为什么?并说明理由。

( 预时3分钟 )展示单元一:诗词经典诵建议: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进行朗诵,可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能跟其他小组形成互动则更佳。

展示单元二: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畅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作者感情:品析诗词:缘自适,达观处世。

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

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

苏轼的诗今存2700 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

他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

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

他还善于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

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

他的诗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

他和南宋的辛弃疾行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

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资禀忠爱,议论英发,历典州郡,所至皆有去思。

其文章政事为天下所宗仰,盖过欧阳修为文C、十人共同体:①抽签:大组长抽签,确定本组展示单元。

②预展:大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娟”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展示单元三:倾听作者心灵的回响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坛领袖。

轼喜交游,推奖后进不遗余力,一时知名之士皆归之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

有东坡集行世。

其词集名《东坡乐府》,传本甚多,王鹏运四印斋覆刻景元延佑本,朱氏强村丛书编年本俱佳。

2、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从词前小序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

1、读准字音,做好积累2、疏通各句诗歌的含义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派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大组长带领成员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预时5分钟)(预时12分钟)(10分钟)研读文本体会情感内容: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内容:《过零丁洋》1、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是我国南宋大臣、文学家。

公元1275年,元军进逼南宋,文天祥在江西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帮助朝廷抗敌。

第二年担任右丞相,奉命去元营谈判时被扣留。

后来脱险,冒着九死一生到达福州,继续抗元。

最后兵败被俘,被送往燕京(今北京市),囚禁了三年。

元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利诱威胁,要他投降,但他坚贞不屈,从容就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被俘后写下的名句,表明他丹心报国、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2、介绍写作背景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A.两人小对子: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交流:(预时2分钟)B.五人互助组:该诗歌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为什么?并说明理由。

( 预时3分钟 )展示单元一:诗词经典诵建议: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进行朗诵,可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能跟其他小组形成互动则更佳。

展示单元二: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作者感情:品析诗词:志节。

《山坡羊·潼关怀古》1、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

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

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2、介绍写作背景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

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C、十人共同体:①抽签:大组长抽签,确定本组展示单元。

②预展:大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诗的理解。

展示单元三:倾听作者心灵的回响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预时12分钟)学法:抓住文章关键语句进行揣摩分析。

(预时4分钟)创读文本提升能力内容:用你的语言将诗歌的意境表达出来(预时4分钟)等级评定当堂反馈师生练习当堂成诵(5分钟)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