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五年专业建设规划样本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五年专业建设规划样本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五年建设规划
一、总体目标
本专业计划在5年内, 建成集教学、生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国内领先的综合型实训基地; 建成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 继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进一步完善”专业+设计工作室+师生员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岗位职业能力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在校学生达到600名左右。

二、建设内容
1、专业培养目标
( 1) 建设目标
建立定期开展行业企业发展及其职业岗位变化、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机制, 使专业培养目标始终紧贴动漫生产行业企业和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需要, 始终保持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

( 2) 建设内容与措施
——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认真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关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建议。

——利用假期派教师到企业实践, 要求实践教师同时开展行业企业发展及其职业岗位变化、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 写出专题
调研报告。

——认真开展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调查, 听取其对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意见。

专业培养目标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同时进行。

2、人才培养模式
( 1) 建设目标
依托专业与企业合作, 进一步完善”专业+设计工作室+师生员工”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推进”订单式”与”创业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 使其规模达到在校生人数的40%左右。

( 2) 建设内容与措施
——深化校企合作, 完善”教师辅导、企业设计师指导和学生扩展学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途径, 立足专业大类发展背景, 大力推动”订单式”、”创业式”人才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协调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修养与创新意识, 同时加强学生的技术手段与表现能力。

——按照”项目组教学”及”小阶段小项目, 大阶段大项目”的方法, 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形成每个项目一本作品册, 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3、人才培养方案
( 1) 建设目标
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 将专业必须的设计能力培养作为公共模块课程, 依据学生自身对岗位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设置动画原
画、场景设计、动画合成等专项能力模块课程, 并设置艺术鉴赏、创新思维表示等扩展能力模块课程, 建立起职业能力系统化的、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与标准; 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加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建立起专业与企业共同参与的、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变化, 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2) 建设内容与措施
——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定期开展社会调研、召开现场专家座谈会、进行毕业生问卷调查等, 了解专业技术、工艺、管理、服务等发展趋势和用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工作岗位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重构课程体系, 在建立艺术设计基础这一公共课程平台的基础上, 每个岗位都设置对应的课程模块, 构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体系, 从而为学生根据自身对岗位的认识与定位去规划职业生涯、确定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课程体系基础。

——在课程模块中嵌入相应的项目, 以项目教学取代传统的课程教学, 将设计所需的知识经过项目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并使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吸收与消化, 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并使学生学会面对艺术设计、技术设计和市场设计的多重挑战。

——在扩展能力模块课程中, 开发《艺术鉴赏与分析》、《影
音作品赏析》等课程, 增设《创意与表示》、《市场营销》等课程, 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交流能力、表示能力和艺术素养。

——课程模块的构建, 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控制项目的能力, 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

同时, 加大实训课时比例, 让学生深刻理解艺术设计是以服务市场和社会为目的的
内涵,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理性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经过横向与纵向结合, 多层次、多方位评价学生职业能力, 建立毕业设计答辩与现场招聘相结合的
工作机制。

项目建设经费预算5万元。

4、专业师资队伍
( 1) 建设目标
建成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

到 , 专任教师达到13名, 其中教授1名, 副教授4名, 高级职称教师占38.5%; 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40%以上; ”双师型”教师达90%以上; 拥有专业带头人3名, 其中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 骨干教师达到7名。

同时, 聘请兼职教师13人, 其中技术专家5名。

( 2) 建设内容与措施
——在现有1名专业带头人的基础上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各1名。

引进专业带头人计划与经费预算见表2, 培养专业带头人计划与经费预算见表3。

——聘请13名企业现场专家为兼职教师, 并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整合兄弟院校艺术设计与传媒专业大类的优势师资, 实行互聘、互教、互访等形式, 组织专业教师走出去, 请进来。

并联合教师进行重大设计项目攻关、相互学习和借鉴, 以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5、课程与教材
( 1) 建设目标
以国家精品课程《三维空间艺术设计》建设为龙头, 建设8门专业核心课程及其配套的立体化教材。

( 2) 建设内容与措施
——继续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三维空间艺术设计》。

——将《动画分镜头》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

——将《二维动画设计》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写以上精品课程的立体化教材, 正式出版《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电脑美术设计基础》、《三维空间艺术设计》等教材。

课程建设计划与经费预算见表6。

表6 课程建设计划与经费预算表
6、专业教学资源
( 1) 建设目标
计划投入216万元, 建成集教学、生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省内领先的综合型实训基地; 投入10万元, 建成共享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 2) 建设内容与措施
——实训基地建设
新建艺术设计中心( 四) 、动漫设计生产车间、动漫设计作品展示厅, 改、扩建项目工作室、模型制作工作室、艺术设计中心( 一) 、艺术设计中心( 二) , 与企业合作建立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中心。

新建3个校外实训基地, 使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7个。

建设经费预算汇总
”平面设计实验室”是设计艺术专业实验室之一, 也是设计艺术专业实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教学场所。

1、实验室基本情况:
( 1) 实验室面积: 180平方米, 可供50名学生进行平面设计真实环境模拟提供场所。

( 2) 设备: PC计算机共50台, 配套设备有服务器、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

( 3) 累计投资: 计算机每年均有一定比例的更新, 以保持硬件环境适应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

( 4) 人员构成: 教师1人, 实验指导教师1人, 管理人员1人。

2、开设实验项目:
开设有”版式设计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宣传单或杂志系列设计”、”Photoshop实践”、”CorelDraw实践”、”平面设计综合实践”、”图形创意基础练习”等项目, 同时包括一些课程的后期计算机处理等实验课程。

在课余时间, PC机房面向学生开放。

3、开设主要课程:
开设有《版式设计》、《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图形创意》、《广告项目设计与制作》等课程。

4、人才培养:
本实验室是学校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专科生的实践和创作场所, 学生能够经过本实验室学习, 掌握较先进的平面
设计软件操作技能、矢量图形设计技法、像素图形设计技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