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届虹口区高考化学一模带答案
2018届虹口区高考化学一模带答案
v(NO) = _______________。
三、 (本题共 15 分)
硫化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用途。 完成下列填空:
25. Na2S 溶液中, 水的电离程度会_________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 微热该溶液, pH 会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6. Na2S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向 Na2S 和 Na2S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发生以下反应:
B.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D. 降低温度同时移走 SO3
19. 实验室将化学式为 C8H16O2 的酯水解,得到 A 和 B 两种物质,A 氧化可转变为 B,符合上述性质的酯 的结构种类有( A. 1 种 ) B. 2 种 C. 3 种 D. 4 种
恰好与 20mL 浓度为 0.02mol/L 的 K2Cr2O7 溶液完全反应, 则 20. 24mL 浓度为 0.05mol/L 的 Na2SO3 溶液, 元素 Cr 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 +6 B. +3 ) C. +2 D. 0
下列各组物质中,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是( A. CH4 B. NH3 )
C. C2H2
5.
下列不与溴水反应的是( A. C2H6 B. KI
C. H2S ) B. 酒精和汽油 D. 碘和高锰酸钾固体 )
D. NaOH
6.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易用物理性质区别的是( A. Na2CO3 和 CaCO3 固体 C. 氯化铵和硝酸铵晶体
B. FeCl2 是否变质(KSCN) D. 乙醛是否被氧化(pH 试纸) )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醋酸和碳酸钙反应: 2H + + CaCO3 → Ca 2+ + CO 2 ↑ + H 2 O
第 1 页 / 共 8 页
B. 铁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 Fe + Fe3+ → 2Fe 2+ C. 氢氧化钠溶液与少量二氧化硫气体: SO 2 + 2OH − → SO32− + H 2 O D. 氯化铝溶液与足量氨水: Al3+ + 4NH 3 ⋅ H 2 O → AlO 2 − + 4NH 4 + + 2H 2 O 11.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共存,加 OH − 有沉淀析出,加 H + 能放出气体的是( A. Na + 、 Cu 2+ 、 Cl− 、 SO 4 2− C. Ba 2+ 、 NH 4 + 、 CO32 − 、 NO3− 12. 根据右图装置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铁作正极 B. 该装置可以减缓铁的腐蚀 C. 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Fe − 3e → Fe3+ D. 碳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O 2 + 4e + 2H 2 O → 4OH − 13. 下列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操作与结论有误的是( 操作 A B C D 分别加入金属铝片 分别加入到盛水的试管中 取等体积样品,称量质量 分别滴在火柴梗上 ) 结论 产生刺激性气味或者为浓硫酸 剧烈放热者为浓硫酸 质量大者为浓硫酸 变黑者为浓硫酸 B. Ba 2+ 、 K 、 Cl− 、 NO3− D. Na + 、 Ca 2+ 、 Cl− 、 HCO3− )
39. 设计一条由 AMS 合成
C
COOH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
→ B →目标产物 )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A 反应条件 反应条件
反应试剂 反应试剂
第 6 页 / 共 8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40 分,每小题 2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C 11 D 2 D 12 D 3 A 13 A 4 B 14 B 5 A 15 D 6 C 16 C 7 B 17 D 8 B 18 A 9 A 19 B 10 C 20 B
第 2 页 / 共 8 页
16. pH=11 的 NaOH 溶液和 pH=3 的醋酸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 c(Na ) 、 c(CHCOO ) 的正 确关系是(
+
+
−
)
−
A. c(Na ) > c(CHCOO ) C. c(Na ) < c(CHCOO )
+ −
B. c(Na ) = c(CHCOO ) D. 不能确定
__ Na 2S + __ Na 2SO3 + __ H 2SO 4 → __ Na 2SO 4 + __ S ↓ + __ H 2 O
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 28. CuS 和 FeS 都是难溶于水的固体,工业上可用 FeS 将废水中的 Cu 2+ 转化为 CuS 除去,请结合相关原 理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7. 室温下,一定量 Cl2 恰好被含有 0.2mol NaOH 的烧碱溶液吸收:
Cl2 + 2NaOH → NaClO + NaCl + H 2 O
反应后溶液 pH=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l2 的体积为 2.24L C. 溶液中 c(OH ) = 10
− −11
) (NA 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 B. 混合溶液中含有 0.1NA 个 ClO −
7.
紧靠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的元素是( A. 镁 B. 铝 C. 磷 ) C. SiO2
D. 硫
8.
下列物质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 CaO B. CO2
D. NaCl )
9.
为了确定某物质是否变质,所选试剂(括号内物质)错误的是( A. Na2SO3 是否变质(BaCl2) C. KI 是否变质(淀粉溶液)
四、 (本题共 15 分)
某小组同学为探究 H2O2、H2SO3、Br2 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 密性已检验) 。
第 4 页 / 共 8 页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① 打开活塞 a,滴加氯水, 关闭活塞 a ② 吹入热空气一段时间后 A 中溶液颜色明显变浅;B 中有气泡,产生大量白色 停止 ③ 沉淀,沉降后上层清液为无色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车尾气中含有 NO 和 CO 气体,用以下反应除去:
第 3 页 / 共 8 页
催化剂 N 2 (g) + 2CO 2 (g) + Q 2CO(g) + 2NO(g)
23.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增大压强,平衡常数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 若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则 Q ______0(填“>”、“<”或“=”) 24. 某温度时,将 0.1mol CO 和 0.1mol NO 充入 2L 的密闭容器中,5s 后测得生成 0.28g N2,则该时间内
二、 (本题共 15 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当前空气质量检测的主 、O3 等气体。 要项目除了 PM2.5 外,还有 CO、SO2、氮氧化物(NO 和 NO2) 完成下列填空:
21. S2−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N 原子核外电子有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 22. C、O、S、N 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写元素符号) ;写出一个比较 O 与 N 非金属性 强弱的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4. 室温下,氢氧化钙固体在水溶液中达到溶解平衡: Ca(OH) 2 (s) Ca 2+ + 2OH − ,向其中加入以下 物质,恢复到室温,Ca(OH)2 固体减少的是( A. CH3COONa B. AlCl3 ) C. NaOH D. CaCl2 )
15. 室温下 1mol 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 Q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 C6 H 6 + 15 / 2O 2 → 6CO 2 + 3H 2 O + Q B. C6 H 6 (l) + 15 / 2O 2 (g) → 6CO 2 (g) + 3H 2 O(l) − Q C. C6 H 6 (g) + 15 / 2O 2 (g) → 6CO 2 (g) + 3H 2 O(g) + Q D. 2C6 H 6 (l) + 15O 2 (g) → 12CO 2 (g) + 6H 2 O(l) + 2Q
mol/L
D. 该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为 0.1NA
18.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 2SO 2 (g) + O 2 (g) 2SO3 (g) + Q ;达到平衡后,为提 高该反应的速率且平衡向右移动,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 N2 )
继续滴加 H2O2 溶液, 一 打开活塞 b ,逐滴加入 开始时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H2O2 溶液 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橙红色。
完成下列填空:
29. 在进行操作①时,A 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操作②吹入热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1. 装置 C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 由上述实验可知,在此实验条件下,H2O2、H2SO3、Br2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33. 操作③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可能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