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定义:以挽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宗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生态学(二级学科)
含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
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
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
和粮食安全的保障。
方法:分两种: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
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
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
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地保护,可以免
去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人和自然都有好处。
就地保护利用原生态
的环境使被保护的生物能够更好的生存,不用再花时间去适应环境,能够保证动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
行动方案:生物多样性行动方案是一个广受国际认可的计划,因应受到威胁的物种和栖息地,旨在保护和恢复生物系
统及其多样性。
最初推动这些计划的努力来自于1992
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
至2006年止,共有188个国家
批准;但是只有少数参与国发展及编定了具有实际意
义的计划文献。
分为:物种计划和栖地计划。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
划》(2011-2030年)已于2010年9月经国
务院常务会议第126次会议审议通过。
主要内容包括:
一、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
问题与挑战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领域与行动
六、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