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知识点: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

3、了解病毒是生物中的一类。

练习题: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通过学习,我知道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有流感、非典、麻疹,它们分别是流感病毒、SARS病毒、麻疹病毒引起的。

3、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等才能观察到。

4、细菌一般有杆状、球状、螺旋状3种基本形态。

5、生活中制酸奶、生产沼气、增加土壤肥力、生物制药等都用到细菌。

6、我知道,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有腹泻、痢疾、食物中毒。

7、蘑菇由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5部分组成。

8、生活中的木耳、香菇、蘑菇、金针菇、灵芝5部分组成。

9、蘑菇是依靠地下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10、认识毒蘑菇的方法:一看形状,二看颜色,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11、蘑菇生活在湿润、氧气充足的环境中。

12、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腐生细菌)13、夏天,鲜肉腐烂变质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14、(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的腐烂,最终分解掉。

15、细菌和病毒一样,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16、病毒感染会引发传染病,所以病毒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举例说明。

(不对。

病毒不都是有害的,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用来制疫苗。

)17、“细菌都是有害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不对,细菌也有很多有利的方面,比如发酵酸奶、促进土壤肥力、生物制药等。

)18、有人说“真菌对人类有益无害”你认为对吗,为什么?(不对,真菌里面的食用菌大多可以食用,但也有少部分有毒。

)第二单元认识自己知识点:1、了解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身体各个部分和器官各负其责,相互密切配合。

2、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3、了解人体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的过程。

4、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对身体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

5、知道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人体的司令部。

练习题。

1、人体骨骼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头骨、躯干骨、四肢骨。

其中,躯干骨又分为胸骨、肋骨、脊柱,四肢骨又分为上肢骨、下肢骨。

人体骨骼是由206块骨组成的。

2、骨骼就像建筑物支架一样,具有支撑作用。

骨骼还具有保护作用,头骨可以保护大脑,胸骨、肋骨、脊柱构成的胸廓可以保护心脏、肺等内部器官。

此外,骨骼还具有运动作用。

3、人体能够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因为骨与骨相连接的地方有关节。

4、肌肉具有弹性,能收缩和舒张。

当肌肉伸缩时,能牵动所连着的骨运动。

5、肱二头肌收缩时,能牵动骨做屈肘运动;肱三头肌收缩时,能牵动骨做伸肘运动。

当提起脚跟时,腓肠肌收缩;当放平脚跟时,腓肠肌舒张。

6、人的呼吸器官包括口腔、鼻、咽、气管、支气管、肺。

7、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氧气少。

8、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包括心脏和血管。

9、心脏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

10、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3种。

11、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

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舒张时,让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12、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13、事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破碎;二靠唾液、胃液、胆汁、肠液、胰液等消化液,将事物中不溶于水的营养成分变成溶于水的物质。

14、食物中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水、蛋白质、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

脂肪、淀粉是人体的能源,维生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增强身体抵抗力等作用。

15、淀粉遇碘酒,可以变成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性质。

16、人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3部分。

17、脊髓在躯干部中央,藏在脊柱里,上端与延髓相连。

18、骨骼在身体中所起作用(保护内脏,支撑身体,使人体运动)19、胸骨、勒骨/脊柱构成的胸廓,像一个笼子,保护着里面的(心脏和肺)20、胸部左右各有一排弯曲成弓行的骨,叫做(肋骨)21、下列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是(肩关节)22、由于不慎摔倒或其他原因造成关节脱开,叫做(脱臼)23、人体吸进和呼出空气的途径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24、属于呼吸器官的是(肺)25、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主要器官是(小肠)26、人体消化食物的基本途径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7、人体活动的能源物质是(淀粉)28、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不仅能把(养料)和(氧气)送到全身各处,也能把全身各处的(二氧化碳)和废物排出体外。

29、大脑分为不同的区域,由不同的中枢组成有(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运动中枢)。

第三单元声音的秘密知识点: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3、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4、知道耳朵的构造,了解耳朵的卫生保健知识;5、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练习题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是有振动产生的。

2、各种物体,只要振动,就会发出声音;若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设法让物体停止。

3、上课铃一响,在校园里各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

这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四面八方。

4、在大海里捕鱼时,模仿鱼儿喜欢的声音,可以诱鱼入网。

这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5、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交谈。

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能传播。

7、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系。

当物体振动得快时,物体发出的声音就大;当物体振动的慢时,物体发出的声音就小。

8、任何声音都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

判断1、人说话和唱歌,都是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的结果。

(√)2、有的物体不使它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3、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

(×)4、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

(√)5、声波和水波一样,只能在水平方向上传播。

(×)6、如果把闹钟放在真空玻璃罩内,就听不到报时的铃声了。

(√)选择1、对着空瓶子吹气,就回听到一种声音。

这声音主要是 2 振动产生的。

1、瓶子2、空气2、停止敲锣后,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听到锣声,因为 3 。

1、耳朵的错觉2、振动停止后,声音还会持续3、锣的振动持续一段时间3、把敲响的音叉放在水面上,会看到 3 。

1、水面十分平静2、水向一个方向流3、水面振动起来4、听到的打雷声,是 2 把声音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1、水2、空气3、大地5、潜入水中,仍能听到声音。

这声音是通过 1 传播到耳朵里的。

1、水2、空气3、游泳池墙壁或大地6、把耳朵贴在墙上,能听到隔壁房间敲击墙壁的声音。

这声音通过 3 传播到耳朵里的。

1、空气2、水蒸气3、墙壁7、使劲敲鼓面,鼓发出的声音1 ;轻轻敲鼓面,鼓发出的声音 2 。

1、大2、小简答题躁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消除和控制躁声的方法有哪些?第四单元知识点1、(1)常见的金属防锈方法有涂油漆、涂油、搪瓷、镀铬。

(2)像食盐、高猛酸钾那样,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3)把一粒高锰酸钾放在水里,一会儿科观察到水变成紫红色,这是水溶解了高锰酸钾的缘故。

(4)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

(5)金属生锈与水、空气、酸、碱、盐有关。

(6)通过铁钉生锈对比实验,我们发现:浸泡在油中(没有空气、水)的铁钉没生锈,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钉生锈了,一半暴露在空气中、一半浸泡在水中的铁钉生锈了,浸泡在水中的铁钉生锈了,一半暴露在空气中、一半浸泡在盐水中的铁钉生锈了,浸泡在盐水中的铁钉生锈了,一半暴露在空气中、一半浸泡在醋中的铁钉生锈了,浸泡在醋中的铁钉生锈了。

(7)取两份颗粒大小一样的糖,同时放入盛有等量水(水温相同)的两只烧杯中。

其中一杯静止不动,另一杯用玻璃棒或筷子不停地搅拌,发现搅拌的那一杯糖溶解的快的多。

(8)取两份颗粒大小一样的糖,同时分别放入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都不搅拌,发现热水的杯子糖颗粒溶解的快。

这说明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系。

2、举例说明物质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答:1、大豆加工成豆浆给人类提供营养2、旧的铁制品通过熔炉又可以生成崭新的铁制品3、木头的燃烧为人类提供热量4、面塑形状的改变增添了生活的色彩3、举例说明怎样防止金属生锈答:1、铁制品的文具盒表面刷上一层油漆2、轴承表面可以涂上一层油3、自行车钢圈表面镀鉻4、铁制品的菜盆表面搪瓷4、自然界有哪些物质发生变化,它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可逆还是不可逆,生成还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答:1、旧的铁制品回收熔炉生成新的铁制品是可逆变化,没有说生成新的物质2、木头的燃烧是不可逆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3、生的鸡蛋煮熟了是不可逆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4、食盐溶解在水里是可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5、捏面塑是可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5、溶解现象在生活中常见。

举例说明溶解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答:1、洗衣液溶解常见的污渍2、用奶粉泡牛奶用到了溶解3、平时炒菜加食盐也用到了溶解4、冲泡感冒颗粒使其溶解成了药液实验题溶解实验把这些物质放到水里,能溶解在水里的有哪些?粉笔末、小苏打、面粉、砂糖、粘土、食用油、洗衣粉、奶粉、感冒颗粒可以溶解在水里的有小苏打、砂糖、洗衣粉、奶粉、感冒颗粒砂糖可以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当一直加砂糖,加到一定量的时候我们发现砂糖不溶解了。

1、取两份颗粒大小一样的糖,同时放入盛有等量水(水温相同)的两只烧杯中。

其中一杯静止不动,另一杯用玻璃棒或筷子不停地搅拌,观察到搅拌过的糖溶解在水里的速度快的多。

2、取两份颗粒大小一样的糖,同时分别放入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都不搅拌,观察到在热水中的糖溶解的快。

3、取两份等量食盐,一份颗粒大,一份颗粒小,同时放入盛有等量水(水温相同)的两只烧杯中,同时搅拌,观察到颗粒小的溶解的快。

蜡烛在点燃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周围的蜡熔化了同时有黑烟生成,说明不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同时也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蜡烛在加热的情况下可以看到蜡烛由固态变成了液态的蜡烛水,说明形态发生了变化。

蜡烛在切割的情况下可以看到蜡烛变成了粉末状,说明形态发生了变化。

往水中加入食盐,食盐溶解在水中。

我们用加热、风干等办法,又可以得到食盐。

往水泥中加入水,我们看到过一会儿水泥凝固了,它不能恢复原状了。

实验证明,二者的不同点是:食盐的溶解可以恢复原状而水泥遇水之后不能恢复到原状了。

第五单元知识点22、(1).坐在行驶的车上,相对于(地面)来说,你是运动的;相对于(小车)来说,你是静止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