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党校教学管理制度

党校教学管理制度

党校教学管理制度为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特制定《同心县委党校教学管理制度》。

一、集体备课制度1、教务室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师自主备课的基础上,适时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学期不得少于2次。

2、集体备课主要是研讨确定年度教学专题,以求专题设置满足上级党组织需求、学员需求、岗位需求;针对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学员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研讨,以求提高备课、授课的针对性与时效性;针对每位教师的备课、授课开展研讨,以求取长补短、学学相长。

3、集体备课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参加,非经分管副校长批准,不得缺席。

每缺席一次扣岗位责任制2分,一年累计三次以上不参加者,年终考核为不合格。

4、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由教务室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师自主申报专题情况,确定研讨专题。

针对确定的研讨专题,由教务室指定教师或教师自主申报主讲该专题,然后由主讲教师备课。

5、全体教师针对备课和试讲开展集体研讨,根据研讨情况确定最后主讲人。

二、新课试讲制度试讲范围:首次授课的新引进教师、初次担任主体班次专题课的任课教师和主体班次新开专题课必须进行试讲。

试讲前准备:撰写教案,编制课件,上交教学首页(包括专题名称、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相关案例及教改课的环节设置、思考题、参阅书目等)试讲内容:为保证主体班次教学质量,我校实行全程试讲,即按照正式授课的要求对课程的全部环节和内容进行满课时试讲。

试讲评议:学校将由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校领导和教务室主任组成考评小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兼职教师参加听课,课后由考评小组和专兼职教师参加的评议会,从观点、重点、难点、针对性、联系实际、教态教法等方面对试讲专题课进行综合评价,由教务室主任负责评议会意见汇总,并形成初步意见上报考评小组,由考评小组研究决定是否通过,最终结果及改进意见及时通知试讲教师。

三、教师听课制度为促进专兼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坚持专兼职教师互相听课制度。

主管校长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各类班次教师授课情况,专兼职教师要按时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教学观摩活动,平时则要根据自身授课需要积极听外课、讲座和远程课。

专兼职教师在校内听课互评要在听课前一周到教务室主任处登记,领取评课表(见表三)。

听课教师应做好听课笔记,客观、公正、认真地填写评课表。

校内听课时数:主管校长每学期对本校教师主要专题课进行重点听课,教务室主任每学期听本校教师专题课时数不得少于12课时,专兼职教师每学期校内听课不少于8课时。

教务室主任负责评课意见的汇总,向主管校长汇报后,于学期期末向每位被听课教师进行反馈。

四、教学提纲审定制度为保证教学质量,坚持教学提纲审定制度。

教学提纲的撰写必须符合党的方针政策、教学计划和教学规范要求。

检查教学提纲的内容范围涵盖:专题名称、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思考题、教学步骤、参阅书目。

检查的时间为各主体班次开课前两周。

教学提纲的检查由教务室主任检查、主管校长抽查;主任的教学提纲由主管校长抽查。

对不符合要求的教学提纲提出意见,限期修正。

凡没有教学提纲者,一律不准上讲台讲课。

五、教学质量考评制度1、教学质量考评,由校教学质量考评协调小组领导并组织实施。

校教学质量考评协调小组成员由分管副校长、教务室主任和校委确定的相关专业教师共5人组成。

教学质量考评以学员测评为主,校教学质量考评协调小组终审确定。

2、教学质量考评应尊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引导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工作,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教学质量考评应力求科学性,做到公平、合理,充分发挥校教学质量考评协调小组的指导作用,同时尊重学员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意见。

3、实行授课准入制:教师所备专题,由校教学质量考评协调小组组织教师评审通过后,方能进课堂。

评审采取“二审终审制”,即一审由教师在专题评审会上提出教学思路(细化到二级标题),评审教师充分讨论后,对专题的可行性作出评定,超过60%的评审成员认为可行的,方能通过一审;二审由教学质量考评协调小组在教师评审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多数通过才能进课堂。

对两次评审仍然没有通过的专题,由主讲教师修改或重新设计思路后,再纳入专题评审会评审,仍然没通过的,取消该专题或换教师主讲。

4、校教学质量考评协调小组成员评课前要亲自听课,考评人数超过应到人数的50%,方为有效。

考评人员原则上要对所考评的课提出自己的评定意见。

学员考评要求到课率在80%以上,方为有效。

5、评价内容包括专题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严谨度和难易度,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态度、教学效果、语言表达及师德表现等。

6、校教学质量考评协调小组不定期对教师授课进行考评,具体时间由分管校长决定。

学员考评在每期主体班结业前,由教务室负责发放考评表,学员根据评价内容统一对教师所授课作出评价。

评价分优秀、良好、合格三个档次。

7、教务室根据校教学质量考评协调小组考评结果,结合学员考评结果,确定每节课的最终考评档次。

校教学质量考评协调小组考评结果在最终考评结果中占40%,学员测评结果占60%。

8、实行主体班教学课时津贴制度。

课时津贴标准,每节课(半天)分别为:良好以上课100 元,合格课80元,采用案例分析、庭审观摩、情景模拟、辩论和双讲式等新教学形式的,每节课课时津贴提高50%。

合班上课的,每次课另增加课时津贴50元。

新课另给予300元备课费。

参加主体班教学管理活动的服务人员,由学校年终按教师平均教学津贴的20%给予适当补贴。

9、学校每年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考评。

年终由教务室根据教师备课情况、授课的情况、学员测评情况等,评选2—3名优秀教师。

优秀教师年终由校委给予200元经济奖励。

六、主体班管理制度1、实行班主任跟班管理制度。

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由分管校长决定。

班主任负责从学员报到到培训班次结业的全部协调工作,包括学员报到登记、开学典礼结业典礼议程准备、班级日常管理、结业档案登记整理等,相关科室和人员配合。

领导讲话材料由教务室准备。

2、班主任每天必须到班上了解学员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及时处理相关事宜;副班主任跟班学习,随时掌握培训情况,做好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

3、严格班级管理考勤制度。

班主任每节课都必须严格点名考勤,每天将前一天的考勤情况通报全班,结业时根据学员考勤和学习情况,报经校委确定最佳学员和一般学员,根据上级要求,以党校文件形式通报全县。

4、严肃学习纪律。

开学时,要组织学员学习党员干部在党校学习期间的管理规定。

对不服从管理者,劝其退学并纳入下一期培训班补训;对严重违反纪律者,报请县委组织部或县纪委作出严肃处理。

5、实行班主任津贴制度。

培训时间为一周的,班主任津贴为100元;培训时间为半个月的,班主任津贴为200元;培训时间为一个月的,班主任津贴为300元;为县领导撰写开班及结业讲话的,给予100元津贴。

七、科研、调研管理制度1、教师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做到备课、授课实现“三个贴近”。

教师在备课授课前,必须针对所讲专题开展调研。

每位教师每年的调研时间不能少于30天。

调研以教师自主调研为主,同时,学校要为教师调研提供交通、联系调研单位等方便。

教师调研要突出针对性,围绕所讲专题,围绕学员需求开展调研,并形成调研成果。

2、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活动。

科研要以研究探讨同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与理论问题为重点,突出科研为教学服务,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服务,为推动同心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教务室适时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攻关,促进科研上档次、出精品。

专职教师每年必须撰写1篇以上调研报告或理论文章,完不成科研任务的,年度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并扣岗位责任制2分。

3、教务室要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除结合集体备课、评审教学专题开展教研外,教务室要组织教师对每节新课开展研讨,确保所授课既满足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又满足学员需求。

教师要把调研、科研成果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着力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教师不按要求参加教研活动的,参照集体备课制度执行。

4、实行科研津贴制度。

科研津贴发放范围为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的理论文章、调研文章和各类信息。

(1)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求是》、《党建研究》、《解放日报》、《半月谈》八大刊物上发表的理论或调研文章,一篇奖励800元。

荣获一等奖再奖励500元;二、三等奖再奖励300元。

在其他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理论或调研文章,一篇奖励500元。

荣获一等奖再奖励300元;二、三等奖再奖励200元。

(2)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的理论或调研文章,一篇奖励300元。

荣获一等奖再奖励200元;二、三等奖再奖励100元。

(3)在地市级刊物上发表的理论或调研文章,一篇奖励200元。

荣获一等奖再奖励200元;二、三等奖再奖励100元。

(4)在县市级刊物上发表的理论或调研文章,一篇奖励100元,荣获一等奖再奖励50元。

(5)信息类在国家级刊物发表的,一篇奖励200元;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的,一篇奖励100元;在地市级刊物发表的,一篇奖励50元;在县市级刊物发表的,一篇奖励30元。

书法、音像制品等其他科研成果,等同信息给予奖励。

(6)参加编辑书刊、教材的按出版级别和参加编写的情况、责任大小,参考上述规定执行。

八、教师队伍建设1、校委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和专业结构。

2、新进教师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一定执教能力或培养前途。

3、注重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实教学骨干。

要注重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经常性的培训,并在资金和时间上予以支持。

每年有计划地安排2-3名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科研活动。

九、教学档案管理1、学校确定专人从事教学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员必须规范档案管理,做到每期培训情况都有详细档案记载,全面掌握年度干部培训情况;做到每次教学活动都有档案记录,活动内容有案可查。

2、教学档案管理由教务室主任负责,档案管理员具体落实。

3、年度教学档案管理规范,档案记载全面的,年终按每期班20元标准给予档案管理人员津贴,纳入年度教学津贴统一发放;年度教学档案管理不规范,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年度不得评为先进工作者。

十、教学设备管理1、教学设备管理由总务室负责。

总务室要确定专人负责教学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

2、教学设备管理人员要细心做好教学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确保教学设备的正常使用。

由于日常管理、维护不到位,导致教学设备损毁,影响教学正常开展的,年度不得评为先进工作者。

3、教学设备需要添置更新、维修保养的,由总务室提出意见,分管领导报请校委批准。

4、教学设备原则上不外借,若有特殊情况,教学设备外借须经常务副校长或分管副校长批准。

十一、本制度由教务室负责解释和落实。

相关津贴和奖励纳入年度教学津贴发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