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景区标识设计要点分析

旅游景区标识设计要点分析

旅游景区标识设计要点分析
标识系统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文字、数字符号、图形符号、颜色、标识牌。

在标识牌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图形符号设计中相关的应用术语及其定义的理解,可以明确与标识设计相关的各项设计元素及其在标识设计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主要应用术语包括:
1.醒目度(conspicuity)。

即在视野中,标志较其背景更容易引起注意的程度。

醒目度主要考虑的内容是标识牌本身及其背景之间的关系。

在标识牌的规划设计中标识牌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协调是标识设计的整体目标。

但标识不能过分与环境中各元素类似,其要具有足够的可识别性。

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够明确的看到各种标识牌可以给游客节省寻找各种信息的时间,使游客的游览过程更顺利,节省游客时间,保护了游客的利益。

2.觉察(detection)。

即人的视觉系统从视野中感受到刺激的能力。

标识系统的功能主要在于传达信息,而信息传播是视觉传达的中心主题。

同时,与视觉传达有关的各要素中最重要的即是“色彩”,不同的颜色可以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

因此在标识设计创作中,不但要有主观性色彩的积淀和经验,而且要理性地运用各种色彩为标识设计服务。

(1)红色:在可见光谱中红色的光波最长,折射角度小,但穿透力强,对视觉的影响力最大。

同时红色的知觉度高,在众多色彩中极不容易被掩盖。

从色彩的性质分析,红色过于强烈,有野蛮、战争、危险的色彩,因此在交通警戒、禁止、停止等标识上多用红色表示。

(2)蓝色:蓝色的波长较短,折射角度大。

高明度的浅蓝显得轻快而明澈,适合表现大的空间;低明度的蓝沉静、稳定,传递和平、宁静、协调、信任和信心。

标识设计在选择颜色时都倾向蓝色调。

(3)黄色:黄色的波长适中,是所有色相中最能发光的色,给人以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的色彩印象。

由于黄色明亮,极易映入眼帘,通常用于紧急和安全的导视标识。

(4)绿色:绿色的波长居中,是人眼最适应的色光。

绿色的明度稍高于红,纯度较低,属中性色。

绿色性格温和,有着广泛的适用性。

绿色在导向系统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城市道路标识牌、紧急通道指示牌、旅游景区的指示牌上都会出现。

(5)白色:白色是全部可见光均匀混合而成,成为全色光,在心理上能造成明亮、干净、纯洁、扩张感。

从对比角度看,白色能使它相邻的明色稍显变暗,若大面积使用白色会使人视觉产生炫目,给人一种冲击感,因此在标识系统中白色多作为说明文字和指示箭头的填充,有时配合不同的色彩也作为背景色应用。

(6)黑色:黑色完全不反射光线,在心理上容易联想到黑暗、悲哀,给人一种沉静、神秘的气氛感。

标识中若扩大黑色的使用面积,会使人产生阴沉感,因此在标识系统中黑色常作为文字和符号的填充。

3.视角(visual angle)。

即从观察者眼睛向标志长轴方向两端点的连线所夹的角。

景区标识的视角主要有平视、仰视、俯视、鸟瞰四种。

平视的效果给人感觉便捷、规则、有序;仰视的效果给人感觉稳定、雄伟、高大具有较强的震撼力和标志性;俯视时标识给人一种随意、亲切的感受;平视视距是标识高度的1.5~2倍时,旅游者容易看清标识内容,把握标识全貌。

由此可见,平视设计时要注意留有足够的视距空间。

4.观察角(viewing angle)。

即观察者注视标志中心点的视线与标志所在平面的夹角。

5.观察距离(viewing distance)。

即观察者眼睛至标志中心点的连线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长。

从视角、观察角、观察距离三个要素中延伸出另外三个与标识的设计、设置密切相关的要素,即视锥、高度、距离。

人的视锥垂直角大约为30度,水平角大约为60度。

就步行标志牌的设置和朝向而言,视锥和视平线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元素,直接关系到标识牌的尺寸,间接关系到标识牌上文字和图形的大小等问题。

归于高度问题,一般标识的高度要使标识的中心内容与游人的视线在同一高度(一般的视线高度为1.4 m~1.5 m),对于较复杂的导游图尤其如此。

对于距离问题,另一考虑方面是标识的布局问题。

景区中游客通过导向标识帮助游客明确空间信息、指导方向。

标识系统应该形成一个网,让身在陌生环境中的游客顺利的找到方向。

所以标识的布局应具有空间秩序感,遵循系统性、可视性、合理性、安全性、环境统一性、视觉效应有效性等原则。

标识之间的距离既不能太近,否侧会让人产生厌烦心理,也不能太远,否侧会让人没有安全感,身在一个陌生环境中产生恐惧心理。

6.偏移(displacement)。

即标志中心点和观察者视觉法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在视觉中心线的垂直平面内测之。

在标识牌醒目度一定的前提下,偏移距离越大,标识越容易被旅游者忽略。

7.偏移角(angle of displacement)。

即观察者注视标志中心点的视线与观察者视觉法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8.背景(background)。

即标志牌所在的背后环境。

标识既要与环境融合,不能显的突兀,也要使游客在纷杂的环境中容易找到的信息。

这需要考虑标识的材质、色彩、形状,使其与环境完美结合的同时,发挥自身作用。

导向性标识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指引方向,在系统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个标识牌的间隔距离,适时向游客提供信息,在交叉路口等位置必须布置相应标识牌。

必须将标识整合起来,以强化网络之间的链接,充分反映所有空间概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