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题:1.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C.揭示疾病的本质2.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E.活体组织检查3. 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D.疾病的发生中,条件是必不可少的4. 从形态结构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是: A.病理解剖学5. 脑死亡的概念是指: C.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6. 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哪种说法较确切? C.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障碍7. 从功能和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是: B.病理生理学8. 死亡的标志是:A.脑死亡B型题:A.病理过程B.病理状态C.疾病D.病理反应E.病理反射9. 休克A10. 瘢痕形成BA.病理过程B.病理状态C.疾病D.病理反射E.病理反应11. 炎症A12. 关节炎后的关节强直BA.物理性因素B.化学性因素C.遗传性因素D.营养性因素E.免疫性因素13. 先天愚型C14. 类风湿性关节炎EA.基础理论B.现代医学C.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学科D.桥梁E.科学研究15.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D16.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A.物理性因素B.化学性因素C.遗传性因素D.营养性因素E.免疫性因素17. 烧伤A18. 佝偻病 D19. 克氏征(屈髋伸膝征)20. 关节强直 B21. 白细胞升高 E 22.肺结核 CC.动物实验与尸体剖解D.动物实验与细胞学检查E.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23. 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24.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Z - 2 A 型题:1. 血栓形成是指:E.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2. 右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B.肝、脾及胃肠道3. 关于萎缩,下述哪项是正确的?E.萎缩器官多伴有间质的增生4. 脑室腔长期积水,使脑组织发生的萎缩属于: D.压迫性萎缩5. 下列哪一项不是淤血引起的后果?D.器官组织代谢功能增强6. 关于萎缩的病理变化,下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E.萎缩器官实质细胞内出现含铁血黄素7. 在循环血流中出现不溶性异常物质,随血流到达某器官或组织内,阻塞相应大小的血管, 这一过程称为: C.栓塞8. 关于水样变性,下述错误的是:D.线粒体不肿大A.病理过程B.病理状态C.疾病D.病理反射E.病理反应A.病理过程B.病理状态C.疾病.D.病理反射E.病理反应A.动物实验B.尸体剖解9. 下列坏死组织的结局中,哪项是错误的?E•化生10. 细胞坏死时,胞核在光镜下的变化是: D.核浓缩,核碎裂和核溶解11. 引起肝脂肪变性的原因中哪项是错误的:E•病毒性肝炎12. 肝淤血不会导致: D.肝细胞气球样变13. 肺淤血时,痰中出现的吞噬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C.心力衰竭细胞14. 脾、肾梗死肉眼检查的主要特点: B.多呈楔形、灰白色、界限清楚15. 心肌褐色萎缩,脏器呈褐色主要是由于: D.脂褐素沉积16. 区别死后组织自溶与组织坏死最可靠的根据是: E.病变组织周围有无炎症反应17. 关于贫血性梗死的病变描述错误的是: B.梗死灶切面均呈楔形18. 判断组织或细胞是否坏死其主要标志是: B.胞核的改变19. 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于: D.细动脉20. 支气管粘膜的纤毛柱状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应属于下列哪一项病变? E.适应性反应21. 气性坏疽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 C.恶性水肿杆菌感染22. 变性的概念,下述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D.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组织或细胞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23. 局部贫血的器官肉眼观察的主要变化是: A.色苍白,体积缩小,切面干燥,失去光泽,温度下降24. 在组织间隙中,有较大量的局限性出血被肉芽组织所取代,这种变化称为:C.血肿机化25. 有关纤维素样变性的描述中,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良性高血压病的细动脉26. 粘液样变性是指: C.组织间质内出现类粘液的积聚27. 混合血栓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 E.血小板小梁及纤维蛋白网,网眼内网罗大量血细胞28. 细胞水肿主要发生的器官为: C.心、肝、肾29. 萎缩的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B.实质细胞体积缩小,胞浆减少,胞核基本正常30. 关于肉芽组织,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C.肉芽呈苍白色朋显水肿31. 关于动脉性充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动脉性充血对机体有利,不引起不良后果32. 机化指的是:D•肉芽组织替代坏死组织或异物的过程33. 肺出血性梗死形成的重要条件除了肺动脉的阻塞以外,还需有: B.严重肺淤血34. 从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变成另一种相似性质的组织,称为:D.化生35. 骨折后肢体长期被石膏固定而不活动引起的肢体肌肉萎缩属于: D.废用性萎缩36. 纤维素样变性常发生于: D.间质胶原纤维37. 股静脉内血栓脱落引起栓塞,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B.都发生出血性梗死38. 液化性坏死主要见于: C.脑39. 脂肪变性最常见于:C.肝细胞40. 血栓形成的关键性始动过程是: D.血小板在血管内膜局部粘附和堆积41. 有关心肌梗死的病变,下列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 C.病灶呈楔形,尖端对着心尖42. 形成血栓性栓子是由于: D.血栓软化脱落43. 槟榔肝的形成是由于: B.中央静脉及肝窦淤血和肝细胞脂肪变性44. 潜水员如果过快地从海底上升到地面容易发生: D.气体栓塞45.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出血性梗死的原因? D.侧支循环不丰富46. 促进血栓形成的三种主要因素是:C.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减慢和血液凝固性增高47. 肝脂肪变性时,肉眼观察主要病变是: D.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边缘钝,色黄有油腻感48. 下列哪一项不是心血管内膜损伤导致血栓形成的机制? D.血液凝固性增高49. 下列哪一个是延续性血栓形成的顺序? C.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50. 发生细胞水肿的器官,肉眼病变特点: D.器官肿大,包膜紧张,混浊无光泽,切面隆起,边缘外翻51. 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B.四肢52. 细胞水肿的器官光镜下病变特点是: B.细胞肿大,胞浆呈粉红染颗粒状53. 肺动脉栓塞的栓子一般来自: A.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脱落54. 下列哪一项不是慢性肺淤血的镜下改变? E.肺内支气管扩张B型题:A.脂肪栓塞B.气体栓塞C.羊水栓塞D.失血E.窒息55.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破水后突然死亡的原因可能是:C56. 长骨骨折病人突然死亡的原因可能是:AA.平滑肌细胞B.肝细胞C.骨骼肌细胞D.表皮细胞E.神经细胞57. 以上各种细胞中再生能力最强的是D58. 以上各种细胞中缺乏再生能力的是EA.血栓机化B.血栓再通C.血栓钙化D.血栓软化E.血栓吸收59. 血栓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A60. 血栓中的纤维蛋白被溶解称为:DA.肺出血性梗死B.支气管扩张破裂出血C.慢性肺淤血D.肺结核E.肺水肿61•心衰细胞可见于:C62. 侵蚀性出血见于:DA.脾动脉栓塞B.肺动脉栓塞C.门静脉分支栓塞D.逆行性栓塞E.交叉性栓塞63. 体静脉的血栓脱落可引起:B64. 肠系膜下静脉血栓脱落引起:CA.出血性梗死B.贫血性梗死C.干酪样坏死D.液化性坏死E.酶解坏死65. 肠扭转:A66. 冠状动脉栓塞:BA.增生B.化生C.分化D.机化E.钙化67. 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的过程D68. 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变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成熟组织BA.动脉血栓B.静脉血栓C.微血栓D.球形血栓E.红色血栓69. 在临床上最常见的血栓是:B70. 在休克时常见到:CA.心、脾、肾B.肺、肠C.肝D.骨骼肌E.皮肤71. 出血性梗死多发生于:B72. 贫血性梗死多发生于:A73. 一侧下股骨折,长期石膏固定后引起骨骼肌萎缩为A74•肾盂积水BA.钙化B.脂肪变性C.水样变性D.纤维素样变性E.玻璃样变性75. 与瘢痕组织有关E76. 与病毒性肝炎有关CA.内出血B.外出血C.积血D.破裂性出血E.漏出性出血77. 血液流到组织间隙或体腔称为:A78. 由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缓慢地透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称为:EA.动脉血流供应中断B.胶原纤维崩解C.坏死组织分解彻底D.大片坏死组织伴腐败菌感染而呈现黑色、暗绿色、具有臭味等特殊改变 E.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形成纤维素样之坏死79. 坏疽D80. 纤维素样坏死BA.胞浆内可见玻璃样小滴B.胞浆内出现多量的脂滴C.胞浆内出现大量粉染微细颗粒D.胞浆呈空泡状E.间质内可见类粘液积聚81. 细胞内透明变性A82. 细胞水肿C83. 食道癌患者因进食困难引起的全身消瘦D84. 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的萎缩EA.细胞水肿B.凝固性坏死C.干酪样坏死D.纤维素样坏死E•脂肪变性85. 脾梗死B86. 恶性高血压D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干酪样坏死D.坏疽E.酶解坏死87. 脑梗死B88. 结核病CA.白色血栓B.混合血栓C.红色血栓D.纤维素性血栓E.微血栓89. 延续性血栓头部是:A90. 延续性血栓尾部是:CA.废用性萎缩B.神经性萎缩C.营养不良性萎缩D.压迫性萎缩E.内分泌性萎缩91. 脑室积水导致脑实质萎缩为D92. 西蒙病EA.凝固性坏死B.坏疽C.干酪样坏死D.桥接坏死E.液化性坏死93. 淋巴结结核C94. 病毒性肝炎D病理学Z -3A型题:1•休克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2. 关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的主要病理变化,下列哪项不正确? D.失血性贫血个脏器功能不全3. 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白蛋白减少4. 右心衰竭时,毛细血管内压升高是由于: A.体循环静脉回流障碍5.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C.末梢血红细胞形态镜检6. 血管源性脑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C.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7. 微循环缺血期中起主要作用的体液因素为:B.儿茶酚胺8.关于水肿的发生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肾小球滤过率升高9.关于常用的血氧指标下列哪项不正确? D.血红蛋白含量10. DIC的原发疾病中,下列哪种为常见? D.感染性疾病11. 体循环静脉压升高的常见原因有: C.右心衰竭12. 下列哪一类原因不属低血容量性休克? D.过敏13. 影响DIC的因素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E.血液稀释,血流加速14. 休克时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中哪一条对休克的进展起主要作用:B.降低血管平滑肌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15. 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16. 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主要是由于: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17. 休克肺发生机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加18. DIC的血液凝固障碍表现为: D.血液先高凝后转为低凝19. 严重贫血可引起C.血液性缺氧20. 红细胞大量破坏可释放下述物质而引起DIC A.磷脂和ADP21. 下列哪些因素是DIC患者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 E.继发纤溶功能亢进22. 急性左心衰竭时肺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A.肺静脉回流受阻23. 高排低阻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 D.感染性休克24. 多数类型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机制是: E.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25. 正常人进入高原或通风不良的矿井中发生缺氧的原因是 A.吸入气的氧分压降低26. 关于缺氧的概念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C.动脉血氧分压低于15Kpa27. 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 D.代谢性酸中毒28. 下述哪项关于水肿的叙述不正确:B.细胞内液体过多称为积水29. 细胞中毒性脑水肿是指: A.脑细胞内液体含量增多30. 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 A.FDP31. DIC病人晚期出血的原因是E.纤溶系统活性〉凝血系统活性32. DIC产生的贫血属于: A.溶血性贫血33. 休克肺晚期常发生: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34.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C.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35. 维持正常机体钠水动态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 E.肾36. 下列何种物质可使低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结合氧的能力、导致缺氧的发生C.亚硝酸盐37•休克早期功能上受到保护的器官是:E.脑38. 下列哪些因素不是引起DIC的直接原因?E.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39. 水肿是指:E.组织间隙内液体过多40.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时正确的补掖原则是: D. “需多少,补多少“41. 休克时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最好的解释是:E.通过糖酵解途径使乳酸产生增多42. 诊断休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依据是: C.氮质血症43. 目前认为休克的本质是:A.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引起各重要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结构损伤44. 休克时微循环淤血期,组织缺氧的主要原因是:B.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45. 休克肺发生机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加46. 休克微循环缺血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47. 水肿时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E.肾小球-肾小管失衡48.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49.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的共同发病环节是: D.急性弥漫性肺泡一-毛细血管膜损伤50. 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多的原因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C. “利钠激素”分泌增多51. 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 B.凝血因子III大量入血52. 使组织液生成量超过回流量的下列因素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53. 休克缺血期的微循环变化具有一定代偿意义,其中一条是错误的: B.小静脉扩张54. 关于DIC引发休克的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儿茶酚胺增多B型题:A.创伤性休克B.失血或失液性休克C.感染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过敏性休克55. 始动环节为心输出量减少D56. 始动因素为血容量减少BA.低张性低氧血症B.组织中毒性缺氧合并低张性低氧血症C.循环性缺氧合并低张性低氧血症 D.等张性低氧血症 E.循环性缺氧57. 一氧化碳中毒D58. 感染性休克瘀血性缺氧期C59. 高原缺氧AA.休克时的心功能不全B.休克时的肺功能不全C.休克时的肾功能不全D.休克时的脑功能不全E.休克时的肝功能不全60. ARDS与何有关B61. MDF与何有关AA.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激活凝血因子四,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B.组织严重损伤,使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C.血小板和红细胞损伤 D.白细胞损伤 E.其他促凝物质入血62. 缺氧通过……引起DIC A63. 烧伤通过……引起DIC BA.全血量减少B.心泵衰竭C.血管容积增大D.外因血管阻力增加E.血液流变学障碍64. 青霉素过敏引起的休克C65. 严重呕吐,腹泻引起的休克,其发病的主导环节是AA.血管内皮广泛受损激活刘因子导致DICB.组织严重破坏,造成组织因子入血导致DICC.红细胞大量破坏导致DICD.白细胞大量破坏导致DICE.其它促凝物质入血导致DIC6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通过D67. 恶性肿瘤坏死是通过BA.微循环缺血期B.微循环淤血期C.微循环DIC期D.微循环衰竭期E.微循环障碍全过程68. 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B69. 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AA.肤色正常B.肤色苍白C.肤色呈樱桃红色D.肤色呈青石板色E.肤色呈紫绀色70. 一氧化碳中毒C71. 咼原缺氧E72. 亚硝酸盐中毒DA.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B.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C.激活补体系统D.激活纤溶系统E.刘因子激活73. 内源性凝血系统启动是通过活化E74. 大量组织因子入血的后果是BA.休克时的心功能不全B.休克时的肺功能不全C.休克时的肾功能不全D.休克时的脑功能不全E.休克时的肝功能不全75. ARDS与何有关B76. MDF与何有关AA.左心衰竭B.贫血C.静脉血经短路(分流)流入动脉D.氨中毒E.氰化物中毒77.乏氧性缺氧可见于C78.循环性缺氧可见于A79.血液性缺氧可见于B80.组织中毒性缺氧可见于EA.PaO2B.血氧含量C.血氧容量D.血氧饱和度E.动一静脉氧差81. 血氧指标中,对组织中毒性缺氧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是E82. 对循环性缺氧的诊断最有价值的是E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血氧含量正常,血氧容量正常B.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血氧含量降低血氧容量降低C.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血氧含量降低,血氧容量正常D.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血氧含量正常,血氧容量降低E.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降低,血氧容量正常83. 乏氧性缺氧时E84. 血液性缺氧时B85. 组织中毒性缺氧时A86. 循环性缺氧时AA.全身性水肿不明显,但常有腹水B.全身性水肿不明显,但常有胸腔积水C.水肿一般先出现于下肢,随体位改变而改变D.水肿一般先出现于面部和眼睑E.水肿部位压之不凹陷87. 肾性水肿:D88.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水肿:EA.水肿一般先出现于面部和眼睑B.水肿一般先出现于下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C.水肿部位压之不凹陷 D.全身性水肿不明显,但常有腹水E.全身性水肿不明显,但常有胸腔积水89. 心性水肿:B90. 肝性水肿DA.微血管痉挛表现突出,低排高阻性休克B.心输出量急剧降低C.开始即为毛细血管前阻力显著降低D.很快进入DIC期E.开始即为血管容量扩大91. 感染性休克经常表现为D92. 创伤性休克常表现为AA.局部水肿B.全身水肿C.局部水肿与全身水肿D.积水E.积液93•肾性水肿:B94. 脑水肿AA.低张性低氧血症:B.等张性低氧血症C.循环性缺氧D.混合性缺氧E.组织中毒性缺氧95. 氰化物中毒属于:E96. 休克属于C97. 先天性心脏病属于:A98. 严重贫血属于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