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市“提升城市品质”课题调研组(2009年11月)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9月下旬以来,围绕“加快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进一步坚持和彰显扬州人文、生态、精致、宜居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主题,我们采取问卷调查、部门联动等方法,对城市品质的内涵、扬州城市品质的现状、城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目标定位、基本原则、路径选择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提升扬州城市品质行动计划。

一、提升城市品质的重大意义城市品质,是城市精神品位和城市发展质量的统一体。

城市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的程度、市场体系的完善、人民群众就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提升城市品质,既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生态保育、构建和谐的战略之举,是顺应人民群众提升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新要求的迫切需要。

(一)提升城市品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城市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空间和精神的家园。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斯多德就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2004年,联合国人居组织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的地方”。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纵观人类城市发展历史,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从最初以高墙深池、重城壁垒为基本形态,以安全为本的阶段,到之后以商业贸易、工业生产等为基本功能,以经济为本的阶段,再到当前凸显人的全面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人为本的阶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

提升城市品质,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关注人们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提高,又关注人们心理满足、价值实现等精神生活的丰富;既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又关注人们的创造生活;既关注量的“更多”,又关注质的“更好”,推动城市发展从以物为主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更好地满足和适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二)提升城市品质,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科学确立城市发展定位的战略选择。

城市是具有完整而先进的社会、经济、文化功能的区域和基本社会单元。

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对于城市的建设发展有着不同的要求。

世界各国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城市或地区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人们的消费结构将由重视衣、食消费的温饱型消费向谋求住、行条件改善的享受型消费转变;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一个城市或地区则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调整升级期和城市化快速扩张期;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城乡发展基本实现一体化,因人们追求生活品质而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递城市化现象。

当前,扬州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的关键时期。

2008年,扬州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这不仅意味着扬州经济开始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型,也标志着人们生活进入追求生活质量,更加关注城市功能的完善、人居环境的舒适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的新阶段。

我们必须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科学确立城市发展定位,自觉推动城市发展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型,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由单纯满足生产需求向生产、消费并重转变,由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人们的享受型、发展型需求转变,促进城市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三)提升城市品质,是进一步彰显扬州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城市特色是一座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积淀,是城市居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扬州是一座有着近2500年建城史的历文化名城,历史上几度繁兴,人文积淀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烟花三月下扬州”、“绿杨城郭是扬州”、“人生只合扬州居”等经典诗句,无不生动揭示和高度概括了扬州“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独特个性与城市魅力。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着力挖掘独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内涵,积极推进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城市发展成果惠及市民百姓,城市面貌变化得到广泛认同,城市和谐发展进入全新境界,古今辉映、水绿相依、精致和谐的城市个性进一步彰显。

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一系列的荣誉奖项和各界的广泛认可,大大提高了扬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标志着扬州城市建设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

立足新的起点,推进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我们必须以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明确城市建设发展新的标杆、新的要求、新的定位和新的路径,系统谋划,整合资源,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努力使我们的城市规划更精当、建设更精致、管理更精细,城市的个性与特色更加彰显,城市的活力、魅力、吸引力以及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二、城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当前,城市品质正主导着城市发展的方向,而评价体系则是城市发展的“指挥棒”、“动力源”和“校正器”。

构建以提升城市品质为主导的评价体系,把提高城市品质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中心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评价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对引导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价虽然目前城市品质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衡量指标,但学术界和地方政府都对城市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如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城市软实力评价体系、杭州生活品质评价体系、“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可供我们借鉴参考。

1、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研究并提出。

课题组指出,宜居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并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居”为中心,将宜居概括为易居、逸居、康居、安居。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导向性科学评价标准,共为分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等六个方面、27个子项,每个子项又包括若干指标。

此外,还有4个综合评价否定条件。

2、中国城市软实力评价体系。

2009年,《了望东方周刊》联合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中国市长协会,在全国范围内首次进行了中国城市软实力调查,其调查对象为中国城市竞争力前50强城市,调查内容包括文化号召力、城市凝聚力、形象传播力、政府执政力、社会和谐力、教育发展力、商务吸引力、科技创新力、区域影响力、信息推动力等十大指标,每项指标又包括若干子项。

3、杭州生活品质评价体系。

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作为今后五年杭州的奋斗目标,并将奋斗目标化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具体实践,成立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杭州生活品质评价体系,并开展年度测评。

杭州生活品质评价体系共分为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5大维度、20个领域、50项指标。

4、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江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和谐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凝心聚力建设幸福江阴”的奋斗目标,将建设幸福江阴作为该市“十一五”期间的中心工作,并建立了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其中,主观评价指标为江阴百姓话“幸福”民意问卷调查,设定了5个方面的指标,下设若干个二级指标;客观评价指标围绕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等“五个好”设立了5个子系统,共38个指标。

此外,江阴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制定了《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2008—2010年)》。

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其要素、结构、层次、功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城市品质的多元性。

通过对上述四个评价指标体系的考察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富裕度”,“商务吸引力”、“科技创新力”和“经济生活品质”以及“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等侧重于对城市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和“环境生活品质”以及“处处都有好环境”等侧重于对城市生态、环境品质的评价;“社会文明度”、“公共安全度”,“文化号召力”、“城市凝聚力”、“政府执政力”、“社会和谐力”和“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以及“天天都有好心情”等侧重于对城市文明、和谐程度的评价;“生活便宜度”和“文化生活品质”以及“人人都有好身体”等侧重于对城市生活保障服务水平的评价。

简言之,即大家普遍认为城市品质主要包括产业品质、环境品质、社会品质和生活品质等四个大的方面。

(二)扬州城市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想考虑到城市品质的全面性、完整性以及扬州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扬州城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产业品质、建设品质、环境品质、社会品质、生活品质等五个方面(共19个子项、60个指标,详见附表一)。

其中,产业品质既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内容。

提升产业品质,必须注意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阶段相一致,与城市特色相融合,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与市民创业、就业需求和收入水平提高的要求相适应。

建设品质既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载体,也是城市品质提升的突出标志。

提升建设品质,必须重视生产生活功能的配套和完善,重视城市独特个性与品位的彰显,尤其是重视并处理好规划的精当、建设的精致和管理的精细等问题。

环境品质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城市品质提升的直接体现。

提升环境品质,必须重视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匹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共生。

社会品质既是城市的活力、凝聚力、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城市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

提升社会品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主民意,关注民生民安,立足于维护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提高社会安全、提升社会文明,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生活品质是城市品质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品质提升的最终目标。

提升生活品质,必须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着手,提供各种高质量的服务并且使得这些服务能够被方便地享受。

三、扬州城市品质的现状分析围绕产业品质、建设品质、环境品质、社会品质、生活品质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我们通过资料分析,并委托扬州统计调查队、市旅游局分别对200名市民、200游客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力图对扬州城市品质的现状有一个总体把握和清醒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