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第一课时说课稿
大井王小倩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用了短短的几百个字,既交代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又介绍了赵州桥的外形特点,凸显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本篇课文虽是说明文,但是它并不是纯客观的介绍,字里行间,作者都是带着感情来说明的。
另外,本文的语言有其独到之处:用长句子说明时,有的明白准确,有的全面周密,有的细致入微。
短句子则有的简练,有的生动,有的承上启下,使全文各段珠联璧合。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①认知目标:会认“县、洨、济、隋、匠”等8个生字,会读“设计、参加、雄伟、全部”等10个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技能目标:体会重点语句,会用“既……又……”递进关系的关联词造句;
③情感目标感受赵州桥的悠久历史,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研究桥、创造桥的热情。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重点语句,领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及设计的合理性和独创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2)教学难点
理解赵州桥设计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①谈话法
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拉进学生的距离,激发阅读的兴趣。
②“直观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配合使用,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启发孩子思考,突破教学难点。
③扶放结合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举一反三,扶放结合”法。
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二段,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列数字在说明文中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2.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读——画画——想想——议议——练练”的学习方法,在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教学: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开始,我与孩子们展开谈话,引导孩子们以东道主的身份向我介绍杭州的桥梁,调动积极性,并以“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一座比**桥更古老的桥”为切口导入新课,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学习第一段,体会赵州桥的历史悠久
一二两段大部分的生字新词都在第一段,因此,在学习这一段,我鼓励孩子们多读,读通句子,读顺段落。
同时,这一段也包含了很多赵州桥的信息,于是我积极引导孩子们擦亮小眼睛,自己到文中去找一找,这不仅能很快地梳理这一段,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环节: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
引导孩子们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了解赵州桥。
在学习这一段时我教给孩子们通过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句子。
此外,这还是一篇说明文,首次接触说明文,我给孩子们介绍了用数字来具体描写的描写方法,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赵州桥的雄伟。
第四环节:感情朗读,学习第四段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第四段的内容已心领神会,因此,采用以读代讲法,
读出自豪、骄傲的感情。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内容的完善美,语言的精炼美,构图的和谐美,字体的规范美。
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图画很直观地表现了赵州桥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雄伟”、“坚固”、“美观”是文章的关键词,它们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