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夸家乡》口语交际教案宣城

二年级下册《夸家乡》口语交际教案宣城

1、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
2、了解家乡的特色产品。
3、了解家乡的变化变迁。
二、交流资料,了解家乡: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搜集有关家乡的历史、风景、特产等方面资料。请同学们小组间相互
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分组交流,整理收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随机指导学生说具体,小组其他同学可以给予恰当的评价, 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三、创设情境夸家乡
看,哪位小朋友愿意当导游? 生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师随机出示学生交流中所讲到的风景图片,并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
序介绍,能用上以前积累的优美词句或诗句会更好。 情境三:夸家乡特产。 多谢小朋友的讲解,宣城真是越来越美了!我要给远方的朋友买点特产,哪位小朋友
能给我介绍一下,咱们宣城的什么特产最有名? 生介绍 介绍过程中随机出示图片,如山核桃、水东蜜枣、水阳三宝等,指导学生从各方面抓
情境一:夸家乡的变化 师扮演一位年迈的老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亭山。转眼
1
间,离开家乡已经几十年了,家乡的变化真大呀。哪位小朋友来给我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变化,师随机出示宣城老照片、新照片。 情境二:夸家乡风光 小朋友们,通过大家的介绍,我知道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真想去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夸家乡>>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方式介绍家乡,试图做到把话说完整。 2、正确使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养成在交谈中认真倾听的良好习 惯,学习恰当评价别人的话。 3、通过交际活动,感受家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并不陌生,但是我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孩子对自己家乡的风景、物产、 美食、名人、家乡的近年来的变化等各方面的了解只有部分表面的印象,很粗浅,表达也不 太清楚。 教学重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家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设备。 2、学生自己搜集有关家乡的知识、画面、实物。 3、学生设计关于家乡的未来蓝图或相关文字、图的描述。 教学过程: 一、 总结回忆,引入课题。 师:本单元,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了宝岛台湾日月潭的风光秀丽,体会到新疆吐鲁 番水果的多、味道的鲜;傣族泼水节的热闹,还领略到了首都北京美仑美奂的夜景。 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你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 学生回答交流后出示课件: 词语: 风景优美 景色宜人 蒙蒙细雨 五光十色 名胜古迹 风光秀丽 华灯高照 绚丽多彩 川流不息 焕然一新 灯光闪烁 夜幕降临 光彩夺目 银光闪闪 隐隐约约 树木茂盛 湖水碧绿 群山环绕 师:是啊!我们祖国山川秀丽,景色优美!我们的家乡——安徽宣城也是祖国的一部分, 他也非常的美丽!今天,我们就走进自己的家乡,去夸夸自己的家乡吧!请同学们仔细看一 下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夸家乡? 学生自由阅读要求后出示课件:
住特点来介绍,如名称、样子、颜色、味道等。 四、三言两语写家乡。
师:刚才,我听了大家的介绍非常的感动。让我远方的朋友也感受一下我们家乡的美 丽好吗?请拿出你们的纸和笔,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听到的、看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 成一段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的画或照片配上一段文字,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 来表达你眼中的家乡。
2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夸家乡。 把写好的话,与你的伙伴交流分享。 五、畅想未来画家乡 师:家乡风光美无比,家乡的物产多有多,家乡的变化真是大!小朋友们,谁不爱家乡 呢?小朋友们,再过10年、20年、30年,家乡又会变得怎样呢?你能把他画下来吗? 学生课外根据自己的想象把未来的家乡画下来,并写几句话。老师将收集的绘画、图片 资料,整理成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画报。 教学反思: 《夸家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安排的一次口语交际教学。本课教学 根据课标精神,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紧扣教材,训练学生利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夸家乡》是学习了《日月潭》《葡萄 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这些反映我们美丽祖国,可爱家乡的课文之后来进 行的口语交际,是对本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化和延伸。《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 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因此,在学习本单元的课文的课程中,我努力引导学生积累 文中的优美的词句。同时,有意识地结合阅读教学布置各项准备活动。让学生关注家乡的风 光,家乡的物产,家乡的变化。让学生在课堂外饶有兴趣的走近家乡,了解家乡。在夸家乡 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所积累的词句来表达,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多向互动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情境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儿童的形象 思维。李吉林老师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 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使语言的发展。”所谓情动而辞发,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因此,我在 设计该课时,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