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假说的建立

科学假说的建立

科学假说的建立方法
张俊美 D4C5班 108112109
科学假说
• 科学假说是一种复杂的理论思维形式,是人们运 用科学思维,根据已知的事实材料,对未知的事 物及其规律所作的推断和假定,是一种带有推测 性和假定性的理论形态,是没有经过实践充分证 实的理论。
科学假说
• 恩格斯指出:“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 展形式就是假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的形式, 假说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指导思路。 • 在科学探究中,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 建立科学假说的方法运用地十分的普遍。掌握这 些建立假说的方法对于我们的学习和课题研究也 非常重要。
科学假说建立的方法
科学假说建立的几种常用的方法: 1.归纳法 2.逆向思维法 2. 3.因果分析法
归纳法
• 归纳法,又称归纳推理,是指从个别性知识,引出 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或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 真的结论,这个可能的结论就是我们需要的科学 假说。
• 塞麦尔维斯在探讨产褥热的病因时观察到两个存在可能联 系的现象:1)他的一位好朋友,在对产褥热的尸体解剖 中,不小心割破了自己的手指,结果发生了与产褥热类似 的病情;2)在实习生参与接生的产房中产褥热的发病率 高,而在当时医学院的学生都要实习尸体解剖,学生们在 作过病理解剖后双手未经过充分洗刷和消毒,就去为产妇 检查、接生。
因果分析法
• 这些现象绝不是一个巧合,在这些结果的背后必 然存在某个或某些本质的原因。 • 于是魏格纳提出一个大胆地假说:大陆不是固定 不变的,而是可以漂移的。他设想:在3亿年前, 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即泛大陆,在它周围是一 片广阔的海洋,称泛大洋。大约在两亿年前,由 于天体的引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影响,泛大陆 逐渐破裂、分离,像浮冰一样在海洋上漂移,最 终形成现代海陆分布的基本格局。
逆向思维法
• 1924年,一位法国青年物理学家大胆地进行了逆向思维: 光量子假说能把过去认为本质上是波的光加以粒子化,那 么本质上是粒子的实物粒子也可以看成波,也具有波动性。 于是,他提出一个惊人的设想:石头并不是沿直线运动的, 而会产生一种波,并倚在自己所产生的波上前进。实物粒 子量子化的假说,被认为是物理学发展史上最富有创新精 神,最富有挑战性的科学假说。 • 这位物理学家名叫德布罗意,由他提出“物质波”假说, 即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后被称为“德布罗意波”。
a2+b2=c2
逆向思维法
• 逆向思维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 从而得出的科学假说,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 方式。 • 在经典力学中,研究对象总是被明确区分为两类: 波和粒子。前者的典型例子是光,后者则组成了 我们常说的“物质”。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 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人们开始意识到光波同 时具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认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引起结果的辨证思维方法。 因果分析法有两种形式,即循因导果和执果索因。 • 因果分析法是比较常见、比较实用、比较有效的 建立假说的方法之一。它广泛地运用于数学、物 理、化学、生物的自然科学之中。 • “大陆漂移假说”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归纳法
• 经过反复的研究分析,塞麦尔维斯最终提出假说: 产褥热是由尸体上的腐败物质引起的。要知道, 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细菌,塞麦尔维斯的设想和 推断,是非常了不起的!如今,人们把塞麦尔维 斯尊敬地称为“母亲们的救星”。 •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勾股定律(毕达哥拉 斯定理)的提出:3,4,5;6,8,10
因果分析法:
1910年一位年轻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A. Wegener)发现了一 些非常有趣的现象:
1)相隔在大西洋两岸 的南美洲和非洲这两 块大陆的海岸线,有 着惊人的相似性和连 续性,恰如一张被撕 成两块的纸,完全可 以重新拼合;
因果分析法
2) 南美洲巴西晚石炭 纪地层中所发现的 “中龙”化石,在 南非早二叠纪地层 中也有发现; 3)非洲的前寒武纪片 麻岩高原,与巴西 的片麻岩高原也十 分相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