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复习提纲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复习提纲
2内容全面、突出重点;
3难度适当、信度要高、分量合理;
4试题具有科学性、独立性、各类题型相配合;
5突出素质教育
试卷分析的具体内容:
1分析试卷命题情况
2分析学生答卷情况
3总体分析
第八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论
第四节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
1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
2广博的知识经验
3现代化的教育能力
4健康的身心
5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
2完成思想品德教育
3完成各种能力教育
4完成心里健康教育
第九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1教师与学生——中心范畴
2教育与教学——中介范畴
3传授与接受——手段范畴
4内化与外化——成果范畴
5理论与实践——性质范畴
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第一节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师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5、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6、教学方法模式化
第五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准备工作
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依据:《课程标准》;国家有关政策;中学德育课教材;学校的学期教学计划;本校和任课班级学生的总体情况;)
2备课(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式方法;写教后感)
3编写教案(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策略;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板书)
第五节评课
评课的原则:
1实话实说原则
2心理零距离原则
3重点突出原则
4激励原则
5因人而异原则
6艺术性原则
第六节考试
思想政治课考试的类别:
1达标性考试
2诊断性考试
3选拔性考试
思想政治课的书面考试目标:
1识记目标
2理解目标
3运用目标
考试课的考试命题原则:
1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
①会教学设计(设计师、大夫)
②会上课
③会研究
(3)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也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超越时代的基本素质如:正义感、责任感、强烈的爱国精神,爱学生、自我教育意识、自我控制能力。二是适应时代变化的时代性素质。如终生学习能力、信息化能力、研究性教学能力。
(四)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课外作业。
第二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法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含义:指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比较典型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教学方法的含义: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守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
专业形成了垄断的专业知识系统;有管理控制职业群体的自主权;
有制裁成员权利的专业组织;
专业人员对当事人有极高的权威;
对与其合作的群体有支配权;
专业人员对职业投入感强;
有一套制度化的道德守则;
获得社会及当事人的信任。
(3)职业专业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专门职业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
第二、专门职业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
1建立新的学习观念
2端正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
3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4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5养成勤奋学习的品质和习惯
6培养学生以学为本的道德责任感
7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8调整好竞争的学习心理
9帮助学生在做中学
第三节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策略
1注意力分配的策略
2记忆的策略
3融会贯通的策略
4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三、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6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
教育目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目标——年度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兴趣、意志、价值、情感)
教师要善于把知识的学习形态转化为知识的教育形态;
能清楚的确定核心概念及在学科发展中的地位;
清楚概念和理论所隐含的学科思想于科学价值,以及对于育人的意义。
(2)教师应具有的能力
教育的伟大在于利用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培养出的人才要面对和解决现在,乃至未来出现的问题。所以教师的能力应该从两方面来认识,第一是从教能力,第二是育人能力。
二、加强学习指导的意义
1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由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的。
3是学习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的需要。
4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
三、学习的类型
1按学习的自由性程度划分:自发性学习、自觉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2按学习的目标划分:知识性学习、技能性学习、思想性学习
3按学习的场所划分:课堂学习、课外学习
4按学习的组织形式划分:个人学习、合作学习
5按掌握知识的方法划分: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
6按有无指导和帮助划分:有指导的学习、自学
四、指导学生学习的形式
1讲授式:课程式、专题讲座
2交流式:介绍式、宣传式
3辅导式:渗透式、诊疗式、个别辅导式、咨询式
4领悟式:规程式、影响式(榜样式、自学式、熏陶式)
第二节指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措施
第三、专门职业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
第四、专业人员需经过长期、严格的专业培养与发展
2.专业化
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3.教师专业化发展
从广义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从狭义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纬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
一.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一)课堂教学,就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计划,规定教学内容和时间,在教室里对全班同学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也称班级授课制。
(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靠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它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形式。
(三)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绪论课、授新课、讨论研究课、复习课、考查课、讲评课、综合课。
(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四、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特点
1、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以学论教,重视对学习方法的研究
3、重视学生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4、强调教学方法的整体化、综合化
师生双主体论: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师生复合主体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主客体否定或“交互主体”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师生之间是一种互主体性关系。
结论: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应成为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第二节学生的学习力
1智力因素(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
(2)谈话法(启发或开导式、总结或指导式、复习或检查式、讨论或研究式)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3、以直观感知为主的分类
(1)演示法
(2)参观法
4、以实际训练为主来分类
(1)练习法
(2)实验法
(3)实习法
5、以探索研究为主来分类
(1)发现法
基本步骤
(2)探索法
三、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前提)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涵义
(1)专业的核心特质是:
一套有学术地位的理论系统;
一套与理论系统相适应的专业技术;
理论与技术的效能获得证实与认可;
专业知识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
专业人员服务具有忘我主义;
专业人员具备客观的服务态度;
专业人员的服务公正不偏。
(2)专业衍生特质是:
受过长期的专业训练;
专业知识是大学中的一门学科;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1认真掌握理论
2了解实际
3要有的放矢地联系实际
4要采用好的形式
第五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
3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4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
5师生民主合作原则
6课内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
7创新性原则
8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第四章思想政治学科教法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最后一道大题,15分,略)
第六章思想政治学科学法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理论
一、学习指导的概念
1、学习指导: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传授有关学习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点、较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
2、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指导: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帮助,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