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工作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座落在××县崇山峻岭中美丽的××村,就像是镶嵌在
八角丛林中的一颗明珠。几十幢洁白的小洋 楼、宽阔水泥
村道、平坦的林间路、成群的牛儿、满圈的肥猪,似一幅幅
优美的画,展现在世人的眼前。这画卷是勤劳的××人绘就,
这美好的生活是进取的××人创造,而今天的好生活更离不
开××村妇女们的辛勤耕耘。
一、勤劳持家学技术,做家里的顶梁柱
“要比劳动技能,我们不比男人差”。这是××村妇女
们最骄傲的一句话。上世纪九十年代,××村还是个远近闻
名的贫困村,群众精神面貌差,家家户户是茅草房,水电路
不通。为了改 变贫困的生活,××村在上级的指导下,确
立了“山头种八角、圈里养肥猪、打工促致富”的经济发展
思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脱贫路程。由于家里年富力强的男
人都要外出打工,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妇女们柔弱的肩上。
瑶族妇女是最勤劳的妇女,每天早早起床,为老人和小
孩做 早饭,喂牲口、砍柴、种田、挖地、收八角,这些都
只是她们日常的工作。男人们外出打工比谁挣的钱多,她们
也在村里比发展。为了尽快脱贫致富,村里的妇女商量着先
从种八角开始,她们主动与县、镇林业管理的技术员联系,
积极学习八角种植和管理技术,一改过去粗放的管理模式,
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好政策,大量种植八角,几年间,
她们用双双勤劳的手,为座座荒山披上了绿装,使××村的
八角面积从九十年代末的几百亩发展到了XX年的3600亩。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对1000 多亩的老林
和低产林进行了重新改造。八角产量逐年上升, XX 和XX两
年,该村八角种植总收入达到了70万元。使该村户均年增
收5000元。
八角的管理技术是学到手了,可村里的生猪养殖业还只
是传统养殖方式,出栏率也不高,大部分都还是“养猪为过
年”。如何才能把养猪做成本村的又一大支柱产业呢。关键
还是技术。尝到八角管理技术甜头的妇女们又争相学起了科
学养猪。除了请来技术员,村里有文化的妇女还买来了有关
的书籍自学,邻里之间相互传经验,两年下来,村里几乎每
家猪圈里都养起了5头以上的肥猪,有的家里还养10多头
呢。
有了种八角和养猪的经验,科学技术变成了“香铮铮”,
她们多次邀请县里和镇里的技术员到村里讲课,果树种植、
蔬菜栽培等,只要是用得上的技术她们都学,如今,该村18
岁到45岁的妇女每人都掌握了2 - 3门技术。她们勤奋学
习的精神也成为了十里八村妇女们的榜样。
二、妇女齐上阵,克服困难建家园
要说技术,××村妇女们最值得炫耀的还是她们的建筑
技术呢。XX年8月,××村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八角生态村、
沼气示范村和养猪示范村”进行建设。由上级扶持部分资金,
群众自筹部分资金,修建进村和村内水泥路、建设沼气池、
进行厩舍改造、重建村小学、建设承认技术学校等,时间紧,
任务重,强度大。由于村里的男人在外打工挣钱,家里只有
老人和小孩,劳动力就只能是妇女们了。为了把村寨建设得
更好,妇女们没有任何怨言和畏惧,扛起锄头就上阵,挖土
方、背石头、架钢模,这些在我们眼里只有男人做的事全由
她们做,一个人扛不动就几个的扛,实在挖不动了就歇一会
儿喝口水再干,有的手给磨出了大水泡也不愿停下来歇一
歇,有的伤到了手和脚也不吭一声,包好伤口继续干活。项
目建设4个月,妇女投工投劳达到了7200多个工日,各建设
项目按期顺利完成。在这次建设过程中,村里的 妇女们也
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术,从开始的连拌沙浆都不懂,变 成了
建筑能手,建沼气池、建肮舍、甚至建房子。有了建房子的
技术,XX年,不少户用男子打工挣的钱建起了小洋楼,据统
计,村里就有7幢小洋楼全是妇女们自己动手建造的。通过
开展各种建设,更培养了妇女们团结互助的精神,哪家有什
么事,村里的妇女都自觉去帮忙,邻里和睦共处,十余年没
有重大纠纷发生。
三、重视妇儿工作,促进本村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妇女的地位大大提高。在××村,妇
女就是家庭的灵魂,村里提倡男女平等,适龄男女皆是自由
恋爱结婚, 没有一桩由父母包办的婚姻。也从来未发生过一
起伤害妇女的暴力事件和侵害妇女权益的纠纷。该村十分重
视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无任何女
童辍学。为了促进妇女儿童的发展,村里还成立了妇代小组。
经常组织妇女开展活动。妇女们依托成人技术学校,经常聚
在一起读书学习、交流经验,XX年该村的妇女还参加了农函
大班的学习。此外,经常利用电教设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
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妇女的素质。
为了丰富村里妇女的文化生活,该村在XX年成立了农
村妇女文艺队,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和文体项目,在节
假日开展活动,不仅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使传统民
族文化得到了发扬。下一步××村的妇女们还想把民族特色
的文化活动应用到民俗休闲“农家乐”的项目中,吸引游客
到村里餐饮和体验生活,使村里又要多一条增收的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