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


准条款 4.16
审核项目、证据及方法 是否保存了质量记录以证明质量体系运行有效并满
足规定要求?
4.16
受控质量记录是否包括有关分承包方质量记录?
4.16 4.16
是否所有质量记录都清晰并易于检索,贮存在适宜 环境中以防止变质、损坏和丢失?
是否规定并保持了质量记录保存期限?
4.16 .16.1
准条款
合同要求时,质量记录是否可提供给顾客评价时查 阅?
(见 4.10.2.3)? 所有过程活动是否都以缺陷预防为导向,例如统计 过程控制、防错、目视控制,而不是找出缺陷?
.10.4
是否按质量计划(控制计划)和/或形成文件程序进
审核 审核记录
审核记录
行最终检验和试验?
.10.4
质量计划是否要求所有规定进货、过程、最终检验 和试验都必须实施并满足规定要求?
10.6.2
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否适当背景和经验?
10.6.3 10.6.5 10.6.5
是否将项目保存到最终数据完成,以便能够追溯原 始数据?
实验室是否采用试验和/或校准方法以满足顾客需 求及预期使用要求?
在进行试验工作前,是否对试验能力进行验证?
.10.7 .11.1
当供方使用独立/商业性实验室时,它们是否经过认 可?
能否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在搬运、防护和贮 存期间,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能否防止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包括硬件和试验 软件),因调整不当而使其校准失效?
所有量具(包括员工自备量具)测量和试验设备校 准/检验记录是否包括以下内容:
—按工程更改进行修订(如必要)? —送交校准/验证时量具状况和实际读数? —如可疑材料或产品已被装运,通知顾客? 对于控制计划中提到所有测量系统,是否有证据证 明进行了适当统计研究工作,以分析各种测量和试
—当有可接受质量性能记录时,对分承包方现场进 行第二方或第三方评定或审核? —由认可实验室所做评价?
10.3.a
是否按照质量计划(控制计划)和/或形成文件程序 对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
准条款 10.3.b
10.3.c
****
审核项目、证据及方法 是否能够在所要求检验和试验完成或必需报告收到 和验证前,不将产品放行,除非有可靠追回程序
审核项目、证据及方法 为消除实际或潜在不合格原因,是否采取了适当纠
正或预防措施?
由纠正或预防措施所引起形成文件和程序更改是否 得到执行并记录?
当内部或外部出现不合格时,组织是否采取了规范 且有效解决问题方法?
审核记录 审核记录
14.1.1
是否按照顾客规定方法对外部出现不合格做出反 应?
14.1.2
14.3.a 14.3.b
预防措施程序是否包括利用适当信息来源,如产品 质量、让步、审核结果、质量记录等来采取预防措
施? 预防措施程序是否包括对要求预防措施问题确定所
需处理步骤?
14.3.c
预防措施程序是否包括采取预防措施并实施控制, 以确保有效性?
审核记录
3.d;4.1.3 预防措施程序是否包括将所采取措施有关信息提交 给管理评审?
13.1; 13.1.1
对不合格品以及可疑材料或产品标识、记录、评价、 隔离(可行时)和处置是否进行了控制,并通知有
关职能部门?
13.1.2
是否对不合格品或可疑产品有可视标识,并且提供 了隔离场所?
.13.2
是否规定了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职责和处置权限?
.13.2
是否按照形成文件程序对不合格品和可疑产品进行 评审,并且:
是否确定了影响产品质量所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 备?
每一台设备是否都按规定周期并对照与国际或国家 承认基准有已知有效关系设备进行校准,是否有适
宜环境? 检验、测量或试验设备校准是否由具备资格实验室
或顾客承认政府部门承担?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校准过程是否包含以下内容:
—设备型号? —唯一性标识?
—地点? —校验周期? —校验方法? —验收准则? —纠正措施? 审核项目、证据及方法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是否带有表明其校准状态合 适标志或经批准识别记录?
组织在其纠正和预防措施过程中是否采用了适当防 错技术?
14.2.a
纠正措施程序是否包括有效地处置顾客抱怨和不合 格报告?
2.b;4.16 纠正措施程序是否包括调查与产品、过程和质量体 系有关不合格产生原因,并记录调查结果?
14.2.c
纠正措施程序是否包括确定消除不合格原因所需纠 正措施?
准条款 14.2.d
审核项目、证据及方法 纠正措施程序是否包括实施控制,以确保纠正措施
执行及其有效性?
14.2.1
从顾客制造厂、工程部门及代理商退回产品是否经 过分析,是否保存分析记录并且要求时可以得到?
14.2.1
必要时,组织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和过程更改以防 止再发生?
14.2.2
适用时,组织是否考虑了纠正措施对其它产品影 响?
符合所有规定要求?
.5;4.16
准条款 5;4.13; 4.16
是否保存有关记录以清楚地表明产品是否已按规定 验收准则通过了检验和/或试验,是否标明了负责产
品放行授权检验者? 审核项目、证据及方法 当产品未通过某项检验和/或试验时,是否执行了不
合格品控制?
0.6.1; 10.6.3
实验室是否有其范围且有文件化方针、体系、大纲、 程序、规程和结果,以确保校准和试验工作质量?
下列记录是否至少保存: —生产件批准文件、工装记录、采购订单和修订单 保存时间为零件在现行生产和服务在用期加上一个
日历年? —质量性能记录在其产生当年和下一个日历年中保
留? —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记录保留三年?
审核项目、证据及方法
是否有证据证明质量记录处置符合记录保存要求?
;4.10.6.6 是否明确了用以确定、控制和验证过程能力以及产品特性所 需统计技术?
—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 —经返修或不经返修作为让步接收;
—降级改作它用; —拒收或报废?
审核记录
.13.2
.2;4.16
准条款 .13.2
要求时,使用或返修不符合规定要求产品,是否向 顾客提出了让步申请?
是否记录了接收不合格品及其返修情况,以说明不 合格品实际状况?
审核项目、证据及方法 对于返修和/或返工后产品是否按照质量计划(控制
2.e;4.16 是否保存了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校准记录?
11.2.f
当发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对 先前检验和试验结果是否进行评定并形成文件?
审核记录 审核记录
0.6.4; 2.g;4.16 11.2.h 11.2.i .11.3
.11.4
4.12பைடு நூலகம்
能否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环境条件受到监控、记 录并且是适宜?
验设备测量结果变差? 是否以适当方式对产品检验和试验状态进行了标 识,以便识别产品经过检验和试验后合格状态?
准条款 4.12
.12.1
审核项目、证据及方法 在产品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中,检验和试验状态 标识是否按照质量计划(控制计划)和/或形成文件
程序要求得到保持? 顾客要求时,附加验证/标识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在使用时,是否能确定知道 其测量不确定度,并与要求测量能力一致?
审核记录
.11.1
如果试验软件或比较标准(如试验硬件)用作检验 手段时,使用前,是否进行了校验,以证明其能用 于验证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中产品可接收性?
准条款 .1;4.16
审核项目、证据及方法 是否规定了检查内容和频率,并保存了有关记录作
可见到返工痕迹产品在用于维修前是否得到顾客维 修零件部门批准?
当产品或过程与现行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不同 时,组织是否得到顾客授权批准?
是否保存了工程批准产品授权(EAPAs)期限和数量 记录?
当授权期满时,能否确保符合原有或替代规范和要 求?
被批准材料装运时,是否在每个集装箱上都作了适 当标识?
是否建立并保持了形成文件程序以实施统计技术并控制其 应用?
审核记录 审核记录
在质量先期策划中是否确定了每个过程适用统计工具,并包 括在控制计划中?
整个组织能否适当理解变差、控制(稳定性)、能力和过度 调整等概念?
为控制证据?
.11.1 11.2.a
当顾客要求时,是否能够提供检验、测量和试验设 备技术资料,以证实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功能是
适宜? 是否确定了测量参数及所要求准确度?
11.2.a 11.2.b 1.2.b; 10.6.5 1.2.b.1 11.2.c
准条款 11.2.d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是否具备所要求准确度和精 密度?
.10.4 10.4.1 10.4.2
能否确保形成文件程序中规定各项活动已经圆满完 成且有关数据和文件齐备并得到认可后,产品才能
发出? 是否按顾客要求频次(见 QS—9000 第Ⅱ部分)对所 有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及功能验证?全尺寸检验和
功能试验结果是否可供顾客评审? 是否对已包装最终产品进行按计划审核以验证是否
准条款 4.8
8;4.16
品质部内审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品质部
日期:
年月日
陪同接待人: NO.:
审核项目、证据及方法
是否在生产、交付和安装所有阶段都保持了产品标
识?
当顾客要求时,可追溯性是否得到保持并加以记
录?
10.1.1
如果对计划型数据接收准则不是零缺陷,组织接收 准则是否形成文件并经顾客批准?
10.2.1 10.2.2
是否能够确保未按质量计划和/或形成文件程序进 行检验或验证合格产品不投入使用或加工(紧急放
行除外)? 进货检验数量和性质是否是根据在分承包方处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