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
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
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
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
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
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走进数学世界
课型: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⑴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数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
⑵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生活和社会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激发他们亲近数学、热爱数学并渴望了解数学的情感。
⑶知道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第一课时的内容,在中小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点不多,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主要围绕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数学、数学有什么用以及怎样学习数学等问题展开,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中招考点:
《走进数学世界》属于中考热点,近年来出现的探究题开放题与本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考查题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分值3分左右。
4.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数学课以前,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很多有关数学知识,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储备上都已具备学习初中数学的条件,他们对很多数学问题充满了好奇,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了条件。
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对数学研究的对象感到抽象难懂。
二.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能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初步体验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想的探索的过程,能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能明确观察与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做完自学检测1后,小组成员相互说一说,数学怎样伴随我们成长?
2、针对目标2:小组成员讨论后,提问几位学生让其归纳、总结出人类离不开数学。
课堂检测:
1.如果A.B分别表示两个不相等的两个
数,并且A+B=7,AB=6,那么
A=_____,B=_____.
2.某商品的进价是110元,销售价是132
元,则此商品的利润率是______. 3.小明有1个5元的纸币,4个2元币,
8个1元币,要拿出8元钱,你能找
出_____种方案。
4.全班30名学生,某同学的数学成绩为
77分,另外两名学生的成绩分别
为7分和90分,其余学生的成绩为5个82分、22个78分.则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
(77+7+90+82×5+78×22)÷30≈76.67
于是,某同学的得分高于平均分,以为自己处于“中上”水平,其实他是倒数第二名!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