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年上学期珠海市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题2020.9本试卷共 10 页,22 小题,满分 15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当今的许多挑战都关系到这个星球的共同利益。
如果大家能够超越旧时代,用新的眼光看待彼此、信任彼此,就不难集中精力携手应对 21 世纪日益复杂的情况和问题。
人类进入21 世纪能否学会珍惜和平?大国在格局变革的进程中能否守住和平?这是当今世界关心的问题。
剑桥大学的尼古拉斯·波伊尔教授,从国际关系500 年的历史中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似乎每个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总有改变百年走向的大事发生,例如战争、冲突或者和平安排。
按照这个规律,今天国际学界热议大国关系的走向就不足为奇了,而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往往成为焦点。
谈到中美关系,中美两国都明确表达了保持世界持久和平的政治意愿,并且正在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做出认真努力。
双方通过多渠道对话在利益与矛盾中寻求平衡,毋庸讳言,这将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信任建立过程。
冷战期间美国将投入的重点放在欧洲,“9·11”之后转向中东,现在正重新调整,要把重点放在亚洲。
从时间上看,正是在东亚经济蓬勃发展、合作热火朝天的时候,美国向这个地区调整了军事部署、加强盟友军事协作,恰好中国周边也开始发生各种事件。
人们关心的是,这种投入能否更加顺应亚洲地区发展合作的大势?美国教授梅尔文·莱弗勒写的《人心之争》一书,以详实的史料描绘了美苏在冷战中寻求缓和的四次重大时机,分析了彼此错过的原因。
掩卷沉思,有两点体会,一是这两个大国虽然公开把对方的灭亡作为自己的政策目标,但实际上最牵扯他们精力的,却是如何防止发生正面冲突。
二是,他们的对话始终不在一个频道上,当前苏联絮絮叨叨回忆二战教训、热衷军备竞赛时,美国则紧张地防范对方威胁。
两国从未真正建立信任,缓和只是手段。
今日的言行将构成明日的历史,正所谓,史乃势使然。
在崇尚“有资本就有权力”的西方,不少学者普遍认为世界权力正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由此引发了对未来的新兴大国是否构成威胁、如何承担国际责任,甚至“世界领导权”能否和平转移的议论。
现实中,世界权力并没有出现单向转移,更可能的趋势是将从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传统中心地带,向曾长期处于边缘的发展中国家扩散。
世界权力的多元化正不可避免地加快形成。
但是,和平年代发生的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治理方式的转换,将是更加缓慢和渐进的过程,在过渡时期,旧的框架如果及时改革和调整,还会长期发挥作用。
如此看来,确有必要重温波伊尔教授关于“每个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那个判断。
21 世纪将是一个和平与合作的新世纪?还是要回到大国争夺甚至冲突的旧时代?如何回答这个大问题,无论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都负有与自己地位相关联的历史责任。
实际上,当今的许多挑战都关系到这个星球的共同利益,例如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核武器的扩散、食品的保障和安全、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等。
应对这些挑战时,大小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和俄罗斯、欧盟等,都在一条船上。
如果大家能够超越旧时代,用新的眼光看待彼此、信任彼此,就不难集中精力携手应对21 世纪日益复杂的情况和问题。
否则,难题只会更困难和更加复杂。
(摘编自傅莹《守住二十一世纪的和平》,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美双方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通过多渠道对话在利益与矛盾中寻求平衡,建立了新型大国关系。
B.梅尔文•莱弗勒教授在《人心之争》一书中认为美苏两国在冷战中从未真正建立信任,缓和只是手段。
C.学术界普遍认为世界权力正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由此引发了对未来“世界领导权”能否和平转移的议论。
D.世界权力从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传统中心地带,向曾长期处于边缘的发展中国家扩散的趋势成为可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深入的。
结尾再次重申观点,呼吁各国面对挑战应信任彼此。
B.第2 段运用因果论证,因为每个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总有改变百年走向的大事发生,所以推断中美关系会成为国际学界热议的焦点。
C.第5 段作者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提出“在过渡时期,旧的框架若能及时改革和调整,还会长期发挥作用”的观点。
D.文章末段对当今日益复杂的国际格局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大小国家应对挑战时应有的态度,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美国将投入重点放在亚洲,调整军事部署、加强盟友军事协作,此时东亚经济正蓬勃发展、合作热火朝天。
B.今日的言行将构成明日的历史,正所谓,史乃势使然。
中美关系从来不缺悦耳的外交言语,但也还需理性对待。
C.只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负有与自己地位相关的历史责任,21 世纪才能成为和平与合作的新世纪。
D.出于对共同利益关系的考量,许多国家面对挑战时能够超越旧时代,用新的眼光看待彼此、信任彼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一份网络犯罪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显示,2016 年至2018 年人民法院审理的网络犯罪案件中,30%以上涉及诈骗罪,占比最高。
以网络为工具实施诈骗的情况愈发严重,2017 年网络诈骗案件仅占全部诈骗案件的 7.67%,2018 年占比猛增至17.61%;东南沿海地区以网络为工具实施诈骗的情况最为严重。
在网络诈骗案件数量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超半数网络诈骗案件中有涉及应用微信实施诈骗的犯罪情节;网络诈骗案件中,冒充他人身份实施诈骗的案件占比近1/3,以招聘为诱饵实施诈骗的案件大幅上升;近 20%的网络诈骗案件是在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进行,诈骗得逞的可能性颇高。
近日,工信部组织召开进一步强化互联网企业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主体责任座谈会,与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 11 家重点互联网企业就网络诈骗治理工作进行研讨交流,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工信部表示,将督促指导重点互联网企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加强账户管理、业务管理、平台管理,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提升技术防范能力,不断巩固治理成效,推动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摘编自2020 年1 月8 日环球网《当心网络诈骗换马甲》)材料二:材料三:(摘编自《2019 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无论花钱还是借钱,无论是小年轻还是银发族,金融诈骗都能趁虚而入。
数据显示,投资、贷款类金融诈骗是金融诈骗两大类型,共占金融诈骗总量的 92.2%。
而从 23 岁至58+ 岁人群,举报最多的诈骗都是金融诈骗。
眼见为实是很多人的固有思维,但大数据却告诉我们现实远非如此。
从人均损失上看,通过直播间接触到的诈骗危害最大,人均损失高达 134729 元。
相关案例显示,这类直播间主要以投资指导、股票交流为名义设立,一般冠以涨停培训班、千万集中营、XXX 炒股大赛等名称,直播间主播多自称“导师”,会向观众推荐各类以炒数字货币为名的钓鱼理财平台。
直播间观众往往夹杂大量“托”,误导受害者。
俗称杀猪盘的交友诈骗也是近年来高发的网络诈骗。
骗子通过网上交友,与受害者建立感情后,会以各种理由骗取车票钱、手术费、红包,这也催生了大量的交友诈骗剧本。
除剧本迭出的交友转账外,交友投资、交友博彩也不容忽视,爱情加金钱的迷幻药,可轻松令受害者人财两空。
而在兼职诈骗受害者中,大学生首当其冲。
18 岁至22 岁人群为最大受害群体,占比 36.1%。
该年龄段人群一般多为社会经验尚浅的大学生。
(摘编自2020 年1 月10 日《法制日报》)材料四:“一讲都知道,一骗好几万,骗后才报案,后悔心又酸,不是骗子高,还是懒和贪。
剧本没有变,演员天天换......”这是“互联网安全公益科普校园行”宣传彩页上的文字。
“互联网安全高校公益科普活动”走进了4 个省市的8 所高校举办公益讲座,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互联网防诈骗宣传工作,新年之初,圆满落下帷幕。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至2018 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2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
而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达 3968.9 万人,大学生手机网民人数也逐渐增加。
纵观各类网络安全事件,花样百出的诈骗手段令阅历不深的在校大学生防不胜防。
为了让广大学子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加强辨识能力,防范不良信息和网络诈骗。
“互联网安全公益科普校园行”活动分别在山东济南、陕西西安、安徽合肥、浙江杭州 4个省市的8 所高校举办公益讲座。
浙江省公安厅网安总队等网络安全专家为大学生们带来网络安全科普课,数万在校大学生受益。
(摘编自2020 年1 月7 日《中国青年网》)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具体到2019 年网络诈骗主要类型看,金融诈骗、游戏诈骗、兼职诈骗成为举报量最高的三大诈骗类型。
网络赌博诈骗则成为人均损失最高的诈骗类型。
B.从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地域特征来看,北京、上海、广东均出现在榜单上。
广东省以“量”抢先,举报量占比10.7%,侧面反映出广东人的维权意识相对较高。
C.从2019 年网络诈骗类型看,有举报数量和人均损失都相对较少的,如“中奖诈骗”;也有的是举报数量相对较少,但人均损失却相对较多的,如“交友诈骗”。
D.对比两图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9 年网络诈骗举报量最多的是广东省,类型也以金融诈骗的举报量居多,反映出广东在“金融诈骗”上的损失惨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截至2018 年,网络诈骗已成为诈骗犯罪的主要形式。
由于成本低、获利丰,许多不法分子将网络诈骗当作牟利手段。
B. 理财、交友、兼职等都是很多网民的高频需求,而骗子精心布置的骗局往往就暗藏其中。
诈骗呈现出“专业性”、“精准性”的特征。
C.虽然网络诈骗是公认的社会毒瘤和社会公害,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网民防范网络诈骗犯罪的意识会进一步增强。
D. 大学生虽然属于文化程度很高的群体,但由于社会阅历少,往往会被网络诈骗盯上,成为受害严重的一个群体。
6.由上至下各层面应如何防范网络诈骗?请结合材料分析。
(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