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教学管理

有效教学管理

一、加强高效课堂工程建设,进一步深化“减负增效”和“三化”课堂的研究,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备课组建设,开展“三化”课堂的研究狠抓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实效。

以学科中心组为平台,充分调动骨干教师的力量,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着重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推广成功经验。

加强“个人备课+集体讨论+个人修改”的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并通过教案展评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以备课质量的提高促进上课质量的提高。

(二)在“三减三增”工作策略的引导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定准教学要求,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新课标突出了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教师从事学科教学首要的任务是领会课标精神。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在课标的指导下,吃透教材,着眼三维目标,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

尤其在新课教学时,要适当降低起点,放慢进度,有些知识技能方法是可以通过螺旋式的学习获得的,不能盲目追求“一步到位”。

2、激发学习兴趣,把知识性与趣味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

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能力出发,,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得到成功的体验。

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的学习积极性和钻研能力就会成倍提高,学习上的“负重感”则会明显减弱。

3、读懂每位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读懂学生,看清每一位学生的“材质”,这是因材施教的必要前提,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实际行动,也一位优秀教师的“真功夫”。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学会分析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一般特点和学习风格,重点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考虑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都能够在原有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同时,也要尊重差异,特别要关注后进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目的地进行分层要求,让后进学生也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4、增厚学科底蕴,执教灵动的课堂深厚的学科底蕴是教师的从教之本。

教师只有学识精深,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和活力。

只有掌握课程标准,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才能把握重点难点,才能深入浅出,精讲活练,游刃有余地把握好教学的起点与时机、目标与要求、过程与节奏、方法与手段,非常清楚地明白教(学)什么,教(学)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教(学),用什么方法教(学)。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要经常想一想哪些可以不教(学),哪些可以以后再教(学),哪些不必要求全体学生都学。

教师若能经常这样思考,相信学生的课业负担会得到较大程度的减轻。

(三)开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的课堂研究,研讨导学案在课堂中的实施和完善。

开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的课堂研究。

将大组教研与小组活动有机结合,着力对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进行由点到面的研究。

特别是对导学案的设计和实施加大研究力度。

每月分语、数、综合三大组反馈一次至两次教师们设计导学案的情况。

优秀者进行展示,并对导学案的亮点进行重点讲解。

说说个人在实施中的困惑或不足。

第三周由教师在年组中进行研讨。

第四周小组内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答疑解惑。

挖掘提炼出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课堂基本范式。

依托年组的集体智慧,使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初具规模。

(四)与区“两个关注”建设的发展与延伸有机结合,深化我校“课内比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落实“减负增效”运用我校的“三级评价”机制,深入推进“课内比教学”活动1、专家指导制学校聘请教育教学专家、学者,进行教学的指导培训。

借助专家的先进思想的引领,高效教学方法的指导,通过备、听、评系列研讨活动,帮助教师丰富理论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让老师们在专家的点拨中思考,在自我的反思中完善,逐渐形成适合长春街小学长期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2、周二联合视导制为了让教师们树立“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学校建立了周二联合视导制,行政从听课、备课、作业布置及批改、学生的习惯、班级风貌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我们还通过进行“学困生座谈会”、”课业负担问卷调查“等形式,来了解教师平时的工作状况,把对教师全方位的考核,纳入到“课内比教学”的范围之中。

3、周三随堂听课制加强学校听推门课的力度,了解掌握教师、学生的教学、学习常态,进行有效的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果,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五)加强作业设计改革,提高作业效益1、作业设计改革的总体思路:控制总量,减轻负担,降低难度,优化设计,提高效率,多层次及多样化。

2、作业设计的原则:坚持作业的有效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兼顾作业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多样性。

3、作业设计、批改和评价的具体要求:(1)课堂作业要分选做和必做两项,作业量要控制在当堂完成的范围之内。

(2)不布置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作业,尤其是不能布布置惩罚性作业。

(3)除布置基础性、巩固性作业之外,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业。

(4)各科作业均实行评语激励机制,对学困生作业评价,要以使用赞赏、鼓励性语言为主。

(5)对学困生作业要做到面批面改。

中高年级也可以尝试在教师指导下的确有实效的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过程中,要使用好批改记录,对完成情况要在适当时间进行批改总结。

(7)学校教导处要定期对家庭作业量进行抽查,控制作业完成时间。

二、加强有效管理,全面贯彻落实三个规程,将工作做实做细,严格落实考核细则和奖罚制度,使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的科学要质量。

1、严把备、教、辅、批教学常规管理关,坚持把教学管理过程落实到位。

每月都要对教师的教学工程进行细致的检查,每次检查后都要认真地做好记录(记好成绩,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为教师打综合评定分。

善于总结反思工作,各项检查都要定量定性公正公平地评价教师的工作,每月都要进行总结,通过严格的管理,在量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真正做到向科学、高效、严格的管理要质量。

2、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坚持把教师会教,学生会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标准要求落实到位。

学校领导坚持听课,一是跟踪听课,二是推门听课(推门听课)通过走进课堂了解教师备课情况,了解教情和学情等情况,分析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课堂上的主要因素,找准解决课堂教学效率底的有利措施,争取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都有明显的提高。

(二)完善、落实我校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与分析1、制定教学质量目标。

期初,教导处制定学期的学校教学质量目标,任课教师要根据年级的教学质量目标,制定符合班级实际又有前瞻性的学期教学质量目标,分析好班级的实际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2、探索评价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分项考核”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考试方法,从而激励学生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客厅教学、教学质量测试中,评价要体现四个转变:①由知识性评价向智、能、情的综合评价转变。

②由定量评价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转变。

③由书面评价向口试、笔试结合的评价转变。

④由教师评价向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结合转变。

3、搞好教学质量调研工作。

每一个学期,学校都会按计划安排每月进行教学质量调研,了解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调研不仅重视教学的结果,更关注教与学的过程,与教师一起总结、反思,研究改进的方法策略,降低差生率,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三)强化质量意识,进行严谨、科学、循序渐进的质量监控,切实保证学校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质量的稳步提高。

1、严格各种检测考试、考务管理以保证措施得力、贯彻落实到位。

以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促进师生协调发展。

2、做好单元检测把关。

单元练习随教学进度,统一时间进行检测。

要求教师认真及时批阅、试卷分析、学生错误订正。

科学使用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补救方法进行查漏补缺,弥补教学不足。

3、加强对学生语、数、英三科知识与能力的单项训练与同步验收。

语文:字词、朗读、查字典等;数学:口算、计算、应用题等;英语:以单词、背诵为主。

(四)坚持周二校级联合视导,全面监控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状况1、每学期的联合视导,我们都会兵分两路,由校长、书记分别带队,从第二周开始,每周二分别下到两个班,进行全方位的调研视导,了解教师的备、教、改、导、考、析的常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精神面貌、行为、学习习惯情况,教师的师德状况,班级的管理建设的情况等等,及时纠正教师、学生存在的问题,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措施,把好教学质量的第一关口。

2、联合视导时我们会对学生语文、数学、英语能力进行抽测,语文学科低年级段有汉字、生词测查;中高段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一段话的阅读、理解能力;数学学科设有口算和基本数量关系分析能力测查;英语学科设有单词和课文朗读能力测查。

学校管理者联手合作是这些测查项目的执行者,要亲自依纲据本出题,亲临教室监考,亲自评阅试卷、登统成绩,及时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引起教师的重视。

学校管理者帮助教师进行归因分析,及时调整教学、培补的策略。

学校通过这样的方式坚持对学生基本能力进行严格考核,努力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