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倾斜、扒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作者笔下的“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具体事务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昆虫朋友,我来说,你来猜猜,它爱唱歌,生性好打斗,自古以来有很多诗人写过关于它的好多诗句,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出示课件)来一起读一下吧。
师:诗句中那些小孩在那儿斗什么?预设:蟋蟀师:是蟋蟀,这个小家伙不仅歌唱得好,还是出色的建筑师呢。
今天我们一起到它的家去看看。
一起读课题(齐读)7 、蟋蟀的住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通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并思考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住宅。
2、检查字词认读及朗读情况(1)出示课文词语,指名读,然后全班交流。
(2)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
(3)师: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 生: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师:你是怎样知道这个词的意思的?生:我是通过读课文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查工具书知道的。
师:你们这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好,老师也从字典中查到了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4)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 ,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它给房子选的地段,环境还真不错,难怪法布尔称这里是住宅。
蟋蟀跟其它昆虫相比,就觉得小家伙和咱们人一样,很有头脑喔。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同学们想不想到它精美的住宅去看看,那就打开书默读5、6 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能不能有几个词语来概括?预设A: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师:能不能用几个词来概括?(引导:朝着阳光可以概括为?而且这条隧道是隐藏在草丛中的,别人很难发现,说明它有怎样的特点?骤雨是什么样的雨?(又大又急的雨)下骤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说明它怎么样?)共同得出:朝阳、隐蔽、干燥。
(板书:朝阳、隐蔽、干燥)预设C:出口的地方总是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预设:有门。
(板书:有门)师:除了有门,还有?预设:平台。
(板书:有平台)(二)讲解住宅内部特点师:那住宅的内部又有什么特点呢?预设A: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师:重点在哪个词?预设:光滑。
(板书:光滑)预设B: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板书:简朴、清洁、干燥、卫生)(三)你该带着怎样的感情读?(喜爱、佩服等)(三)师:蟋蟀住宅的特点,掌握了没有,现在来给蟋蟀建造一个住宅吧。
(出示课件)师:小蟋蟀的家太漂亮了,我好想去你家看看,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一下你的家吗?(出示课件)找学生上台介绍(四)师:蟋蟀它修建这样精美的住宅,可有没有特殊的挖掘工具?现在来读读课文的7 --- 9 自然段,勾画出蟋蟀是怎样修建住宅的?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相关的三个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板书:挖掘)(出示课件)四、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精神师:同学们准确找到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现在你可以抓住关键的字词来讨论,从中体会到它的什么精神?小组讨论、交流、汇报A、圈一圈描写蟋蟀挖掘时的动词。
预设:扒、搬、踏、推、铺。
五个动词你体会到蟋蟀工作的时候怎样?能体会它的什么精神?学生汇报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辛。
B、从继续、不大一会儿、两个钟头,能看出他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学生汇报C、从“长时间的整修”看出它的不言放弃的精神。
学生汇报师:是啊,真是一只了不起的小蟋蟀,我想大家体会完它的精神外,肯定非常佩服它,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
男7 女8 齐读9 师:蟋蟀真是不容易呀,这三个句子中,有一句直接描写了他的一系列动作,再找一个同学来读读。
(指名读)你们觉得作者描写动作的时候准确吗?(生答)那为什么作者写的这样准确?(生答)师:那么蟋蟀有什么特别好的工具吗?有吊车么,有起重机吗?(生答)咱们来看看它建造房屋的工具有哪些?(出示课件)你觉得蟋蟀盖房子的工具如何?(非常柔弱、简单)。
正是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了排水优良、有温和阳光的住宅,所以令人们对它的劳动效果感到惊奇。
那就带着敬佩、赞叹的语气齐读(出示课件)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一)师:此时此刻,你想对小蟋蟀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同桌互相说一下,再做汇报(二)品味拟人手法及运用师:全文有没有直接夸赞蟋蟀,难道作者不喜欢蟋蟀吗?(生答)老师也找到了一句,(出示课件)指名读句子。
师:在这些句子中,把动物当作人来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
你能不能也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写小动物呢?试试看。
课件:仿写练习(二)介绍法布尔和《昆虫记》师: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的作者。
把书翻到31 页读一读“资料袋” 。
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的作品叫《昆虫记》蟋蟀的住宅就是其中的一篇。
老师从作品中摘录了一段话,与大家分享。
(出示课件):我的蟋蟀们!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而生命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师:谈谈读了这段文字之后的体会。
六、课后作业课下读读《昆虫记》这本书,下节课我们再做交流。
板书设计7、蟋蟀的住宅内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住宅的特点外部: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如何建造住宅挖掘《蟋蟀的住宅》的学情分析1、四年级的学生对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应该不陌生,在《科学》课本里对法布尔和《昆虫记》有了一定了解。
因此,在看到作者和了解到课文选自《昆虫记》时,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从而有效地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2、本科的教学面向的是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在学习语言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有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
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从而激发孩子阅读和观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蟋蟀的住宅》效果分析本课的教学过程依据课程标准来设计,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教学设计有弹性,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和空白,答案的不确定性,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大了知识的容量,满足了学生的创新欲和成就感。
课后的延伸性作业,更是拓展了学生的灵感,培养了学生自我研讨的能力。
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从课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概括课文所讲述内容基础上概括出能体现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是怎样修建的为主线展开教学,让我们通过各种读了解蟋蟀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师并从中体会它的精神,从而激发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整节课孩子们都沉浸在文本之中,一直保持着学习的热情。
虽然与文本处理与预想稍有差池,但总起来说还不错,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
《蟋蟀的住宅》的教材分析《蟋蟀的住宅》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第三篇精读课文。
这组课文围绕“观察与发现” 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本篇课文,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在表达上,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又运用比较、列举数字等多种方法,介绍蟋蟀的特点,课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是体会作者怎样运用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
《蟋蟀的住宅》评测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
zhùzhái xu ǎn zézhùzhǐsōu suǒ()()()()dònɡxuéw ā ju éqīnɡxiépāo chū()()()()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 ) 2、谨慎认真。
( )3、下得又大又急的雨。
() 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的隧道 ( )地选择 ( ( )的住宅 ( )地学习 ( 四、根据课文《蟋蟀的住宅》内容填空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是那样 _____________ 。
它用 _ 块。
它用 ________ 踏地。
用 _______ 将泥土堆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蟋蟀 靠它自己这样一点一点挖掘的,难怪作者要发出感叹,称赞蟋蟀的住宅是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主要表现在:它常常 ______________ ,一定要 _______ ,并且有 _______它的舒服的住宅是 ________ 《蟋蟀的住宅》课后反思《蟋蟀的住宅》 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 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真实地介绍了 它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的经过, 赞扬蟋蟀在恶劣的环境下吃苦耐劳, 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学 习这篇课文, 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揣摩文章的表 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
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 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抓住重点,纵横对比,以点带面来理解课文:为什么 说蟋蟀的住宅是一个伟大的工程?老师的住宅比蟋蟀的住宅大得多, 装修也好得多, 为什么 反而没有蟋蟀的住宅出名呢?学生从课文中找了大量的例子来证明蟋蟀挖掘住宅的不易, 还 指出老师的住宅虽然好, 但全是别人完成的. 学生找得高兴, 我也教得轻松,在快乐的氛围 中不知不觉就突破了难点.在学习住宅特点时, 学生发现蟋蟀的住宅具有朝阳、倾斜、干得快的特点,我就顺势引 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 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 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 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
通过今天的教学实践说明,这种“舍而不弃、上挂下联”突出了 重点,揭示了文章的内在联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适应孩子的需求。
反思自己这堂课的教学,由于缺乏经验,课堂教学安排欠合理,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一、在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方面未能达到面向全体、人人过关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练得太少,尤其是在学习蟋蟀住宅特点这一环节,没有让学 生充分阅读文本,体会情感,在引导理解方面没有做好工作,因此学生未能充分感知文本, 感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