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第21课《乡下人家》
作者
韩金保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起到初步实现并辐射这一主题的作用.文章语言质朴,采用白描和勾画的写法,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组美画,读之,正如作者所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学情分析:《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作者紧扣“独特、迷人”,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所具有的特色。
根据中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生对故事内容感兴趣,而散文“形散神聚”,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学生不容易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诵读和品味为主。
教学中首先抓住题眼,从学生较熟悉的场景入手,激发学生读的欲望,然后通过不同的朗读要求,引导学生不断与文本对话,自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对美的感受,逐步感悟课文内涵,体会其意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3.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音乐情景体验导入
(播放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师:听过这首歌没有?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做《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就让我们踏着乡间的小路、哼着乡间的小曲、嗅着乡间的芬芳,一块走进乡下人家!
(板书: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的读课文,遇到长的句子和陌生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另外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在读课文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象,能做到吗?开始吧!
师: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师:注意听老师的要求,说一个词。
师:别着急孩子们,待会儿一定有机会表达你的感受,其实啊,作者在课文里也用了一个自然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请你们快速的浏览课文找一找看看是哪个自然段。
师:找到了?是哪个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播放课件)
师:乡下人家不论在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作者都认为它有一道怎么样的风景呢?(板书:景色独特迷人)
师:你们的表情告诉老师,已经有同学迫不及待的想要去看看了,那好吧,让我们沿着乡间的小路来到乡下人家的瓜架前,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三、品读语言,感受美景
(1)走进“瓜藤攀檐图”
师:谁是我们班的朗读小明星呢?请你来给大家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师:读的真是太棒了,但是在这个自然段里有一个字需要我们的注意,听老师读一读,是哪个字呢?对了!(种强调为四声)
师:作者说呀,在这儿,有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到底哪些景物构成了这道别有风趣的景物呢?(播放课件)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有哪些景物呢?
生:有瓜。
师:你看见了瓜。
生:还有藤和叶
师:你看到了藤和叶。
师:你们所看到的瓜呀,藤呀,叶呀到底都长什么样子呢?
(播放课件)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句话。
师:为什么说这些瓜呀,藤呀,叶呀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生:因为城里面没有。
师:城里面没有什么呢?
师: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师:你们看呐!(多媒体展示瓜架图)
师:这颜色多丰富啊!你们在看看这数量,谁来说一说?
师:抬头一看满瓜架都是,还看到了什么?
生:叶子很密。
师:你们看那绿叶下面都有什么?
师:南瓜、丝瓜,还有叫不出名字的瓜,种类可真多啊!在看看这些瓜长的样子。
生:这些瓜颜色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
生: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粗有细。
师:这些颜色丰富,生机勃勃的瓜架真是太可爱了!
师:刚才我们联系上文去感受瓜架的独特和迷人,现在我们联系下文去感受瓜架的独特吧!(多媒体展示课件)
生:我觉得狮子、旗杆很庄严威武,不可爱。
师:是啊,狮子,大旗杆往往在城市里可以看到,它们很庄严很威武,如果把它们放到乡下人家的门口你们想想会怎么样?
生:很不协调。
师:所以说啊,狮子,旗杆它们不是不可爱,只是和我们的颜色丰富,生机勃勃的瓜架相比就没有那么可爱了,这是我们乡下独有的美景,所以作者说这是怎样的一种装饰呢?
生:别有风趣。
师:正因为有了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
2、自主选择美景图,交流感受。
师:走同学们,让我们继续乡间之旅,乡下的美景还多着呢!这样吧!现在让我们自由的走走四处的看一看,这是老师给大家的建议。
(多媒体展示:建议)师:请大家阅读建议。
师:谁先来说说,你的眼睛告诉我你特别想要给大家分享你看到的美景。
生: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处呢?
生:因为有个“探”字,塔二写出了春笋快速地生长的样子。
师:老师也看到有好几名同学都喜欢“春笋”这一处的。
(多媒体展示: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
师:而且这名同学一来就给咱们带来了这个“探”字,你从这个字看出了什么?
师:谁愿意表演一下“探头”,是不是很顽皮的样子啊?
师:所以说这个春笋好像迫不及待的想要出来一样,又像是捉迷藏一样,很顽皮,很淘气,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一个什么写作手法呢?
师:这么淘气的笋娃娃,你是不是只看到一个呢?
生:有很多。
师:从哪个词能够看出来呢?
师:是呀!这样的美景也只有在乡下才能看到,城里是看不到的。
你还喜欢哪一处美景呢?
生:我还喜欢:“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
师:还有没有喜欢这一处风景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我觉得耸着尾巴的雄鸡想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保护着母鸡、小鸡还有花儿和竹子。
师:是啊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多负责任啊!它保护的是母鸡、小鸡、这是多么有爱心的鸡爸爸啊!除了鸡爸爸,那鸡妈妈呢?。
生:我觉的鸡妈妈也很负责任,它带着小鸡去觅食。
师:这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子啊!其实在城里呢,偶尔也会见到一些鸡,为什么作者说这是乡下独有的呢?注意,老师这要变一个句子了。
(多媒体展示)
师:这删除了三个词,比较一下,和删除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生齐读)
生:如果将三个词语都删掉的话,就说明乡下只有几家几户有鸡,其他的人家都不养鸡了。
生:还有如果把“肯定”删掉的话,就是说你从户前屋后经过就不一定能看到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觅食了。
师:对呀!这样的话就和城里一样了,所以啊,只有咱们乡下人家才能随时看到这样的风景呢!这就是乡下人家独有的美景。
(我们在来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师:你还喜欢哪一处美景呢?
生:我喜欢门前的几株花,因为他们虽然很朴素,但是比起狮子要绚丽很多。
师:你喜欢颜色绚丽、生机勃勃。
鲜花盛开的美景!还有吗?
生:我喜欢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
师:是呀!现在城里污染很严重很少能看到天边的红霞。
你还喜欢哪一处美景呢?
生:我喜欢的是秋天纺织娘寄住在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
师:你是纺织娘的知己,被它的歌声深深吸引了,其实啊咱们乡下的美景还有很多呢!(多媒体展示:乡间美景图)
师:乡间的美景真是让人看不够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出这样的赞美。
(多媒体展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
四、回归整体,归纳升华
师:不知不觉,我们今天的乡村之旅就要结束了,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有很多的话想要说出来,打开你们的练习本,把你们想要说的话写下来。
(生练笔后交流)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和家人一起,多去那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走走吧!下课!
五、作业布置
(1)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板书:乡下人家
景色:独特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