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替代率
2.2.2 分群体替代率比较分析
2.2.3 国内外替代率比较分析
2.2.1
地区
分地区替代率比较分析
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 2009年城镇职工在岗 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 老金(万元) 职工平均 老金占城镇单位在岗 工资(万元) 职工工资比率(%) 1.63 3.27 49.79
2010年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占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比率
2003年
中国企业、事业、机关单位退休金替代率 表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机关
85.7%
82.1%
72.4%
70.1%
71.4%
64.6%
62.9%
60.9%
事业
92.11%
95.10%
101.78% 96.82%
100.92% 103.03% 101.65% 97.49%
56.68
47.79 57.98 64.02 64.06 44.89 65.22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郑秉文老师主编的《中国养老金报告--2011》
2.2.2
分群体替代率比较分析
职业
替代率状况
个人养老金替代率
公务员
90% - 100%
高替代率人群
事业单位职工 80% - 90%
低替代率人群
企业员工
50%左右
企业
70.13%
70.63%
74.47%
70.93%
69.18%
65.54%
58.63%
59.28%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年鉴(2011)》整理而成,转引自张士 斌《养老金替代率的国际比较与中国改革路径》
中 国 企 业、 事 业、 机 关 单 位 养 老 金 替 代 率 图
2.2.3
(二)待遇变化型
1993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多层 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的制度”
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 通知》,决定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 合的制度,给出具体办法,由各地进行统帐结合试点。
2009年城镇职工在 岗职工平均 工资(万元)
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 老金占城镇单位在岗 职工工资比率(%)
贵州
1.54
2.82
54.52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1.53
2.33 1.75 1.74 2.15 1.53 1.81
2.70
4.88 3.02 2.72 3.36 3.41 2.78
101.78%
96.82%
100.92%
103.03%
101.65%
97.49%
企业
70.13%
70.63%
74.47%
70.93%
69.18%
65.54%
58.63%
59.28%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褚福灵老师根据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历年《劳动与社会保 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数据
中 国 企 业 、 事 业 、 机 关 单 位 养 老 金 替 代 率
2.97 2.87
2.47 2.97 2.71 2.73 3.64 2.83 2.83
49.57 56.86
53.05 70.74 54.83 49.40 48.01 48.69 47.70
海南
重庆 四川
1.57
1.37 1.35
2.49
3.10 2.86
62.97
44.24 47.26
地区
基本养老保险人均 养老金(万元)
这两个概念有着很大的区别,缴费替代率和待遇替代率在 理论上和在制度设计时应当是一致的,但是在制度现实实 行潜在替代率;实际替代率
合意替代率,就是能使养老保险制度优化发展的替代率, 它是从需求方面来衡量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大小,表示退 休者应该领取多少养老金; 潜在替代率,就是按现行制度规定设定参数,在理论上模 拟养老保险体系能够提供的最高替代率,它是从供给方面 来衡量替代率的大小,表示制度最多能够提供多少养老金 ;
数据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2月26日
中国企业、事业、机关单位退休金替代率表
1995年
机关 95.96%
1996年
93.51%
1997年
101.70%
1998年
97.22%
1999年
101.61%
2000年
100.85%
2001年
106.44%
2002年
104.56%
事业
92.11%
95.10%
以上这种养老金计发方式,包含统筹账户养老金和个人账 户养老金两部分,既涉及到职工退休时当地上年度职工月 平均工资,又涉及到职工本人账户储存额,而这两项数额 都是逐年变化不确定的,故称这种计发方式为统账结合的 待遇变化型
年份 1978 1980 1982
养老金替代率 90 94 9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计算公式
养老金替代率
=
养老金替代率作为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直 接决定了供款率水平。养老金替代率的高低反映了养老 保险金同劳动者退休前收入的某种关联,反映了养老保 险的保障水平, 但在客观上却体现了退休职工与在职职 工的收入关系,并影响着养老保险的财务收支状况。
为提高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水平,弥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 不足,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总体方案还同时设 计了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的替代率和个人储蓄 性养老金的替代率。
1983年,随着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对建国前参加工作的 部分老干部实行离职休养制度,同年劳动人事部颁发了《 关于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退休待遇的通知》(劳人险 7198383号),对企业中符合离退休条件建国前参加工作的 老工人,也实行了退休时养老金按本人标准工资100%计发 的办法" 以上阶段的养老金计发方式都是以职工本人退休前工资 为基数,职工退休后按退休前标准工资的一定比例领取养 老金,这样的养老金数额是固定的!预先可知的,故称这种 计发方式为工资替代率的待遇确定型。
国内外替代率比较分析
12个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
国 别 法 国
德 国 美 国 瑞 士 瑞 典 智 利
替代率 5 0%
5 0% 4 1% 4 0% 4 0% 4 0%
国 别 英 国
加拿大 荷 兰 澳大利亚 新加坡 中 国
替代率 4 0%
3 9% 3 0% 2 5% 2 5% 6 0%
从发展趋势来看,各个国家的改革方向是朝着降低替代 率的方向发展,如比利时、法国、德国等都计划在未来 三十年间将替代率下调五个百分点。 2001 年,德国对退 休制度作了重大改革,逐渐降低退休金的水平,即降低 工资替代率。德国法律规定,一个缴纳 45 年分摊金的领 薪人员,目前退休金的工资替代率为 70 %。根据这个改 革方案,到2030年将下降至67%。
地区
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 2009年城镇职工在岗 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 老金占城镇单位在岗 老金(万元) 职工平均 职工工资比率(%) 工资(万元) 1.64 1.88 3.59 3.74 45.70 50.27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1.47 1.63
1.31 2.10 1.50 1.34 1.31 1.77 1.35
6865
7879
8777
8535
9151
10565
12041
13933
63.16
63.43
62.51
53.26
49.31
50.31
48.30
47.67
注:根据历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报告整理所得,引自范晓东论文《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替代率研究》
2.2
相对分析
2.2.1 分地区替代率比较分析
2.3
适度性分析
1.国内标准:
为实现“老有所养”,我国养老保险的制度目标理 念之一是——保障基本生活
替代率水平: 30%—60%
2.国际标准: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第102号)规定了国家养老保障最低替代率:具有30年 工龄的中等收入职工应收到相当于在职收入40%的养老金。
实际替代率,就是在养老保险制度实际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替代率(贾洪波,2005)。这一组概念主要从理论(供给和 需求两个方面)及实践两个角度研究替代率的水平。
2.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实证分析
绝对 分析
相对 分析 适度性 分析
通过我国替代率水平指标值反映其绝对水平
分地区替代率比较 分群体替代率比较 国内外替代率比较
全国
北京
天津
2.45
1.88
4.84
3.35
50.69
56.04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1.70
1.80 1.72 1.55 1.20 1.36 2.10
2.84
2.85 3.07 3.11 2.62 2.65 4.28
59.90
63.23 56.03 49.83 45.75 51.25 49.14
1.2 平均替代率
平均替代率即社会平均养老金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率。 这一指标表明了同一时期退休者与在业者的收入对比关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