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教育指导(护士版)目录第一节肺炎健康教育指导 (1)第二节自发性气胸健康教育指导 (3)第三节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指导 (5)第四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健康教育指导 (7)第五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健康教育指导 (10)第六节肺血栓栓塞症健康教育指导 (11)第七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健康教育指导 (13)第八节呼吸衰竭健康教育指导 (15)第九节支气管扩张健康教育指导 (18)第一节肺炎健康教育指导[概述]肺炎是指肺实质的炎症。
常见病因有感染、毒气、化学物质、药物、放射线,以及食物呕吐物的吸入、过敏、风湿性疾病等。
受凉、劳累可诱发。
[疾病特点]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
病变范围大者可有呼吸困难,呼吸窘迫。
大多患者有发热。
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重症患者可有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发绀。
肺实质病变时有典型的体征,如叩诊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和支气管呼吸音,也可闻及湿啰音。
[健康教育指导]1、饮食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一般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蛋羹类,细软面条、鱼粥、肉粥等,多进食及多饮水。
忌食温热生冷食物,如蛇肉、白果柑橘胡椒、龙眼肉等。
2、用药指导常用药物有抗生素如青霉素,祛痰药物如沐舒坦,应在医生或护士指导下遵医嘱服用药物。
用药过程中如出现皮肤瘙痒或皮疹、腹泻、胃部不适、血痰等,应立即告知医务人员。
3、心理指导肺炎病人往往发病时出现发热胸痛、咳漱咳痰等不适感,导致因疼痛而害怕咳嗽,从而影响愈后,因而应积极鼓励并给予帮助,并告诉病人肺炎经积极治疗后,一般可彻底治愈,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取得配合。
4、特殊指导1)指导患者配合痰培养标本的留取。
2)若痰多难以咳出,可每2-4小时进行次有效咳嗽,即先数次随意深呼吸,吸气终了屏气片刻,然后进行咳嗽。
也可使用胸部叩击法,两手手指并拢成杯状,腕部放松,迅速而有规律的叩击胸部各肺叶,每一肺叶反复叩击1 -3分钟,使痰液松脱,易于咳出。
3)高热时,可行头部、腋窝、腹股沟处冰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退热时注意保暖。
5、休息与活动指导,高热时卧床休息,保证充足尼睡眠,退热后可在室内活动,注意初次起床应防受凉。
出院指导肺炎虽可以治愈,但若不注意极易复发。
故出院后应戒烟保暖,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如有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咳痰应即就诊,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一个月后回院复查胸片,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注射。
第二节自发性气胸健康教育指导[概述]气胸是指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破裂,空气逸入胸膜腔,气胸使胸腔内压力增加,甚至变为正压引起肺压缩,静脉回流心脏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肺、心功能障碍。
其病因主要继发于肺部基础疾病,从高压环境进入低压环境,如航空、潜水作业、举重物、屏气、剧烈咳嗽等。
【疾病特点】主要表现为突发患侧胸痛、呼吸困难、干咳。
【健康教育指导】1、饮食指导多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芹菜、菠菜、白菜等),以防便秘。
2、用药指导其治疗药物主要是从胸腔插管注入粘连剂,由医生执行,作用是使两层胸膜粘连,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其疼痛是由于药物刺激胸膜所致,可逐渐缓解,必要时使用镇静剂3、心理指导告诉病人气促、胸痛是暂时性的,抽气后呼吸困难可缓解,气胸大部分可治愈,以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情绪,但复发率较高,所以应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避免诱因,达到更好的愈合4、特殊指导(1)配合接受胸腔置管闭式引流(2)取舒适体位,在胸腔引流管下方垫一小毛巾以减轻不适。
注意防止引流管受扭曲及脱管。
保持水封瓶低于引流管。
需进行必要检查、治疗而运送病人时应用两把血管钳钳紧引流管,防止空气或瓶内水倒吸入胸腔。
定时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以促进胸腔内气体排出。
(3)每日进行数次手臂的全范围活动,防止肩关节粘连。
(4)避免用力屏气,以免影响已破裂胸膜的局部修复。
5、休息与活动指导保证充足睡眠,取舒适体位,多翻身,防止引流管受压。
第三节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指导I概述]哮喘是指机体由于外在或内在的过敏源或非过敏源等因素,通过神经、体液而导致气道可逆性的痉挛。
表现为屡次反复的阵发性胸闷,伴哮鸣音并以呼气为主的呼吸困难或兼有咳嗽者。
[疾病特点]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
严重者呈强迫坐位或端坐呼吸,出现发绀。
干咳或咳大量泡沫样痰,有时以咳嗽为唯一症状。
哮喘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经数小时或数天,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
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心率加快、发绀、意识障碍病情加重。
I健康教育指导]1、饮食指导(1)多吃含有维生素A.C及钙质的食物,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润肺、保护气管之功.如猪肝蛋黄、鱼肝油胡萝卜韭菜南瓜、杏等;含维生素C 的食物有抗炎、抗癌、防感冒的功能,如大枣柚子、番茄、青椒等;含钙食物能增强气管抗过敏能力,如猪骨、青菜、豆腐、芝麻酱等。
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肝、蛋家禽、大豆及豆制品等,增加热量,提高抗病力。
消化功能不好的人要少吃多餐。
饮水量在2500一3000ml,使每日尿量在1500ml以上。
(2)忌酒及过咸食物等,它们可以加强支气管的反应,加重咳嗽、气喘、心悸等症状,诱发哮喘。
2、用药指导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遵医嘱用药。
主要用药为平喘抗过敏、祛痰、抗感染,如使用博利康尼、喘乐宁、氨茶碱、强的松、沐舒坦、抗生素类药,使用后如出现手颤、咽痛、支气管痉挛、心悸恶心呕吐等,应立即告诉医务人员。
3、心理指导告诉病人哮喘虽然反复发作,不能根治,但通过长期有效的治疗,可以控制症状的发生,能坚持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使病人树立信心。
另外,应告知病人避免紧张生气,保持愉快的心情,防止诱发和加重病情。
4、特殊指导(1)出现哮喘先兆或发作应立即使用吸入器吸入止喘药物,使用方法指导如下:吸入前先缓慢呼气,呼气完毕应立即将喷口放入口内,双唇含住喷口经口缓慢吸气,在深呼吸过程中按压驱动装置,继续吸气,吸气末再屏气5 - 10s,然后再缓慢呼气。
若再次吸入要等3-5分钟后。
(2)支气管哮喘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应配合接受血气分析,以了解血液酸碱平衡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5、休息与活动指导保证充足睡眠,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发作时取端坐卧位,伏在小枕上,并注意保暖。
【出院指导】1、了解家庭及生活环境的过敏源,避免接触过敏源,如防止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的吸入;居室避免放置花草、皮毛等。
经常调节室内温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在花粉和霉菌高峰季节应尽量减少外出。
避免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的人接触,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3、合理饮食,合理安排生活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情绪激动。
4、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做呼吸运动操,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5、痰多者应尽量将痰液排出。
6、了解自己的用药用量、方法,哮喘发作时正确使用定量气雾剂,并且随身携带。
自己用药不能控制者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7、注意有无哮喘发作先兆,如干咳、连打喷嚏、流泪等。
哮喘发作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哮鸣,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使用定量气雾剂或立即就医。
第四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健康教育指导[概述]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研究认为与感染、理化因素(烟雾、粉尘、大气污染)过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呼吸道局部防卸能力降低、营养不良、遗传因素等有关。
常见诱因有寒冷、疲劳。
慢支严重时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管腔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从而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简称肺气肿)。
它是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应积极防治。
I疾病特点1、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
2、体征:胸廓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
叩诊星肺下界和肝浊音下降。
听诊可闻及两肺呼吸音减弱部分患者可闻及干性罗音或湿性罗音。
[健康教育指导]1.饮食指导:加强营养,多食肉类、蛋类、蔬菜水果,多饮水。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洋葱胡椒粉、芥末等)及油腻物(如油炸、油煎食物、猪油、牛油肥肉等),戒烟酒。
忌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瓜果、冷饮料等) ,水果可加热后食用。
2、用药指导:其用药主要为抗生素、镇咳祛痰、平喘类药,应在医生或护士指导下遵医嘱服用药物。
服后出现皮疹、皮肤瘙痒、心悸、头晕、手颤、咽痛、溃疡等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3、心理指导病人因担心疾病反复而焦虑,护士向病人说明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的措施,病情可得到缓解,患者的过分焦虑会不利于治疗。
积极与病人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家属对病人物质精神上的支持。
4、特殊指导(1)指导患者配合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2)若痰多难以咳出,可进行有效的咳嗽,先做5 ~6次深呼吸,吸气后屏气片刻,然后进行咳嗽,这样使分泌物从远端移向大气道,容易咳出,每2~4h进行1次。
也可使用胸部扣击,两手手指并拢拱成杯状,腕部放松,退速而有规律地扣击胸部各肺叶,每一肺叶反复扣击1 ~ 3min(3)指导患者学会呼吸训练方法。
5、休息与活动指导:保证充足睡眠,以半坐卧位为佳。
根据呼吸困难程度进行运动,鼓励病人在活动增加、情绪及身体处于有压力的情况时,使用控制呼吸的技巧(包括缩唇腹式呼吸法及腹式呼吸法),并且从床上锻炼到床边锻炼,逐渐延长步行距离,及增加运动量。
I出院指导]1、注意天气变化,防受凉。
2、注意室内空气清新.室温16 ~ 18℃,湿度60% ,避免刺激性气体粉尘等。
3.保证充足水分,加强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饭后摄入。
4、痰多时做有效咳嗽及胸部扣击。
5、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6、加强全身锻炼及鼻耐寒锻炼,增强抵抗力。
7、遵医嘱继续服药。
8、家庭氧疗者应注意用氧安全。
9、有如下情况应及时就医,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加重、发绀、发热心率快、胸闷不适等。
第五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健康教育指导[概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所导致的心脏病。
主要病因为慢性肺部疾病,常可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诱发。
轻者仅表现为原发病症状,重者则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紫绀、尿少、下肢浮肿、甚至出现嗜睡、昏迷等。
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常可诱发肺、心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
【疾病特点1、肺、心功能代偿期(1)症状: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活动耐力下降。
急性感染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少有胸痛或咯血。
(2)体征: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和肺气肿体征。
偶有干、湿性啰音。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1)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甚至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