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说明1 概述1.1 工程概况郭家沱长江大桥是六纵线跨长江的节点工程,是两江新区联系主城核心区最快捷的通道,项目的建设将推动东部新城发展,带动两侧土地开发,同时加强龙兴、复盛片区与环樵坪经济区过江快捷联系。
是重庆市政府为实现重庆特大城市空间发展和城市化战略目标重要手段。
工程起于两江新区郭家沱周家村,向南于郭家沱跨长江至南岸区峡口镇,经长岭岗西侧上跨既有三横线兰草溪大桥至重庆南岸山城油漆厂东侧止,主线全长6.2km,主要包括郭家沱长江大桥,全长1.4km;北引道工程,长2.7km(含花红湾立交与北桥头立交);南引道工程长2.2km(含峡口立交)。
郭家沱长江大桥起点桩号K2+689.209,终点桩号K4+093.009,全长1403.8m,主桥采用单孔悬吊双塔三跨连续钢桁梁悬索桥,跨径布置为(75+720+75)m=870m;两岸引桥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北引桥跨径布置为(4×43)m,南引桥跨径布置为(3×43+4×43)m。
1.2 设计内容及图册划分本项目施工图设计共分九篇,其中第一篇为“总体线路”,第二篇为“北引道及立交工程”,第三篇为“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第四篇为“南引道及立交工程”,第五篇为“交通及照明工程”,第六篇为“排水工程”,第七篇为“景观工程”,第八篇为“管理用房”,第九篇为“公轨共建段工程”。
第三篇“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共分八册,本册为第六册“引桥工程”第二分册“引桥下部”。
2 设计依据2.1 设计依据(1)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和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设计联合体签订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设计合同》(2014.05)(2)《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1年修订)(3)《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03-2020年)》(4)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10)(5)重庆西科水运工程咨询中心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报告》(6)重庆西科水运工程咨询中心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防护评价报告》(长许可[2013]141号)(7)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渝(市)环准[2016]006号)(8)重庆市地震工程研究所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渝震安评[2012]37号)(9)重庆市勘测院《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2012.9)(10)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投资[2015]867号)(11)《市政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重庆市规划局渝规方案函[市政][2016]0028号)(12)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的审查意见》(渝建方案审[2016]5号)(13)《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渝发改投[2016]1273号(14)《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初步设计》(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和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设计联合体2016.09)(15)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郭家沱长江大桥轨道交通设计有关问题会议纪要》(第17号)(16)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关于明确轨道8号线相关技术参数的复函》(渝轨建办函[2015]3号)(17)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渝建初设[2016] 180号)(18)重庆市勘测院《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详细勘察报告》(2015.10)(19)桥位区域1:500地形图(重庆市勘测院)2.2 前期工作过程2012年2月,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体展开本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及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编制;2014年3月,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本项目设计工作进行全国公开招标,确定了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体为中标单位;2014年8月,设计联合体完成《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2015年3月,根据轨道8号线新的设计资料,完成《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补充文件)》;2015年4月,项目建议书取得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2015年11月17日,重庆市规委会办公室在市规划局组织召开《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专家咨询会;2016年2月29日,重庆市城乡建委组织召开《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审查会;2016年3月,根据市规划局及市城建委审查意见修改完成《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修订版)》;2016年7月7日,《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上报市政府,通过市政府第133次常务会议;2016年8月9日,设计联合体完成《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初步设计》,并通过重庆市城乡建委主持的初设专家审查会;2016年11月1日,取得《重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渝发改投[2016]1273号;2016年11月25日,取得《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渝建初设[2016]180号。
2.3 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初步设计阶段关于桥塔部分的专家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序号初步设计评审意见施工图设计执行情况无无3 技术标准桥梁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 年,其它损坏、修复不影响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
钢结构防腐体系使用年限为20年,伸缩缝、支座及其他附属结构使用年限为15年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6度,按7度设防。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E1 地震作用下,地震动水平峰值加速度为0.088g,E2 地震作用下,地震动水平峰值加速度为0.127g设计风速:离地面10m 高,重现期100 年,10min 平均最大风速27.5m/s设计水位:1/300的设计洪水位196.57m,考虑山峡水库运行100年泥沙淤积后最高通航水位192.00m,最低通航水位155.64m航道等级及通航标准:内河Ⅰ-(2)级航道,单孔双向通航,航道净宽320m,预留净高24m设计环境类别:Ⅰ类(温热地区的大气环境。
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技术标准上层公路交通:(1)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2)行车速度:80km/h(3)荷载标准:城-A级,人群荷载2.875kN/m2(4)路幅组成:双向8车道,桥面总宽=2.0m(人行道)+15.5m(车行道)+2.0m(中分带)+15.5m (车行道)+2.0m(人行道)=37m(5)桥面横坡:2.0%(6)桥面纵坡:双向0.5%下层轨道交通: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轨道交通设计相关问题会议纪要》(第17号相关要求,由于轨道交通8号线制式暂未确定,郭家沱长江大桥轨道交通部分应按钢轮钢轨制式进行设计,并为将来改造为跨座式单轨预留必要的实施条件。
钢轮钢轨制式相关要求按《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提供郭家沱长江大桥初步设计技术要求的函》执行,由于轨道方面未提供正式的跨座式单轨制式的相关技术参数,有关跨座式的荷载标准暂参照《重庆轨道交通八号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和《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伸段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要求》采用。
(1)钢轮钢轨制式:(a)双向轨道交通,线间距5.2m,最高设计运行速度100km/h(b)荷载标准:地铁As型车八辆编组,最大轴重150kN;轨道车站范围内设备区活荷载8kN/m2,公共区4.0kN/m 2(c )轨道纵坡:双向0.5% (d )净空:轨面以上净高7.0m (2)跨座制式:(a )双向轨道交通,线间距3.7m ,最高设计运行速度75km/h (b )荷载标准:二轴转向架电动客车,八辆编组,最大轴重110kN (c )轨道纵坡:双向0.5% (d )净空:轨面以上净高3.97m(3)轨道刚度指标要求:目前我国现行规范中未明确轨道(铁路)悬索桥的刚度要求,参照本工程专项科研项目《大跨度公轨两用悬索桥合理刚度研究》(中南大学)的研究成果控制设计。
表3.1 郭家沱长江大桥刚度标准竖向刚度挠跨比 横向刚度挠跨比 (有车风) 单侧梁端竖向转角 单侧梁端 横向转角 列车+汽车 单独列车 1/4001/4501/12003.0‰1.5‰(4)结构安全性:风、车辆、桥梁的耦合作用下,主要指标限值如下:脱轨系数8.0/≤P Q ;轮重减载率:6.0/≤∆P P ;轮轨横向水平力:kN Q 80≤;舒适度指标达到“良好”以上 坐标、高程及里程系统:坐标系统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系统;里程系统为设计独立里程,从北向南为里程增加方向4 设计规范《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3-2005) 《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4-2005)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50111-2006)(2009年版)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TB10005-2010)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悬索桥设计规范》(JTG-T D65-05-2015)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F50-2011) 《焊接结构用铸钢件》(GB/T 7659-2010)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 11352-200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DB11/489-2007)《重庆市三峡库区跨径桥梁船撞设计指南》(DBJ/T50-2010)5 建设条件5.1 气候、气象拟建大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和南岸区峡口镇之间,场地属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