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1、工程概述
1.1工程位置及建设意义
硅谷大街拓宽改造工程位于范家屯镇的东南部,为范家屯镇与长春市区联系的主要通道。
该工程的建设将更近一步的推动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沿线开发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1.2设计主要内容及工程规模
本次设计研究范围为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及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工程起点桩号K0+600,终点桩号K4+360,全长3760m。
主要工程项目如下:
道路:包含K0+600—K4+360段的道路工程、路内排水工程、土方工程。
道路标准横断为双幅路形式:中央分隔带8米,行车道16米×2,路肩0.5米×2。
道路的右幅利用原有道路,本次设计只包括中中央分隔带和左幅路及左侧路肩。
排水管线:道路左侧新建雨水管线共3572.5米。
桥梁:新建2座中桥,K1+411中桥为4孔16米,K4+313.08中桥为3孔16米,桥右幅为原有桥梁,本次只设计包含左幅。
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1、道路平面、横断面设计;2、道路纵断面设计;3、路基、路面设计;4、排水设计;5、桥梁工程设计;6、附属工程设计。
2、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2.1设计依据
1、本设计委托单位: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人民政府。
2、道路工程中线规划坐标及横断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2012)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6、《给排水标准图集》(2006年版)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CJTGD50-2006)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9、《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11、《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建设部
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3、《范家屯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20)》
14、《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15、《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
2.2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一及脸收规范》(GB50268-2008)
3、《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850141-2008) 2.3主要技术标准
2.3.1、道路工程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I级
(2)设计车速: 60Km/h
(3)荷载标准: 双轮组单轴载BZZ-100
(4)结构设计年限: 15年
(5)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
(6)最大纵坡:1.958%
(7)最小纵坡:0.014%
(8)最小坡长:220米
(9)最小凸曲线半径:6000米
(10最小凹曲线半径:7700米
(11)最小竖曲线长度:68.6米
2.3.2、桥梁工程技术标准
(1)荷载等级:城-A级
(2)安全等级: 一级
(3)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4)设计洪水频率: 1%
2.3.3、排水部分技术标准
雨水设计流量计算Q=qψf
其中:
Q-雨水设计流量(L/sec)
q=1600*(1+0.8LGP)/(t+5)^0. 76
ψ=一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
设计重现期p=2年。
降雨历时t=15min;设计综合径流系数v=0.6.
2.3.4、坐标、高程系统的采用
本工程平面坐标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黄海高程系。
3、工程概要
3.1工程现状
沿线以大棚、水塘、耕地居多,未经过村屯。
本工程在K1+411和K4+303.7处有两条河流经过,其余部分没有明显沟渠。
3.2工程地质
3.2. 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物概述
拟建工程场地地貌单元属松辽平原波状台地,地势较平坦,总体呈东北低西南高。
沿线多为耕地及大棚,无民房,地势平坦;
3.2.2地层岩性及分布特征
本次勘察的最大深度8.00m,拟建场地由4套地层组成,上部为人工填土、耕土,中部为第四纪粘性土层及有机质粉质粘土。
根据岩土工程的物理力学性质分为如下4层。
第①层素填土: 褐黑色,主要为耕土,含植物根系,稍湿,均匀性较差。
层厚0.50^-2.20m。
第②层粉质粘土: 褐黄色,含氧化铁。
可塑,湿~饱和,中密,中压偏高缩性,分布均匀,层厚1.50^-5.70m。
第③层粉质粘土:褐黄色,含氧化铁。
缩性,分布不均匀。
第④层有机质粉质粘土: 灰黑色,含有机质。
软塑,饱和,稍密,高压缩性,分布不均匀。
拟建工程沿线地下水属第四纪孔隙潜水类型,埋藏于第四纪粘性土中。
2013年1月勘察钻孔中实测地下水初见水位2.00-5.20m,稳定水位1.20-3.80m。
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通过地下径流和地表蒸发进行排泄,场地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水位年变化幅度1.50m-2.00m左右。
3.2.3各层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地基(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及其统计表,参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结合野外鉴别及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 (kpa)见下表
在冻深范围之内各土层冻胀性评价如下:
在冻深范围之内受冻胀性影响的地层主要为①层人工土及②层粉质粘
土,其冻胀性评价如下:
第②层粉质粘土:w=25.3, wp 19.8,wp+5<w≤wp+9,冻结期间地下水位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小于等于2.0m,地基土属强冻胀土,冻胀等级为IV级;
根据工程经验,①层人工土属于冻胀土,冻胀等级为III级。
根据吉林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工作图,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4、设计概要
4.1道路部分
4.1.1平面线形及横断设计
4.1.1.1、平面线位设计
硅谷大街拓宽改造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是在规划道路线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道路红线及平面线位按规划控制,道路起点于规划东二路,桩号K0+600,坐标:X=4843094.584, Y=427600.379,由西向东,终点桩号K4+360,坐标为:X=4844448.171,Y=431057.965,道路全长3760m。
4.1.1.2、道路横断的设计
横断面形式为两幅路,即中央分隔带8米,行车道16米x2,路肩0.5米x2,路拱采用2%直线两面坡(详见道路横断图),右幅利用原有道路(2013年修建完成),本次设计只包括中中央分隔带和左幅路及左侧路肩。
4.1.2、道路纵断面设计
本项目的纵断面设计要在保证满足相关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桥梁净空要求、道路使用的要求、各种管线敷设的要求,结合自然地势,考虑道路本身结构稳定的要求和控制土方填方高度,降低周边土地开发成本的要求,进行道路纵断设计。
具体见道路纵断图。
道路纵断高程为左幅道路中线的路面高程。
4.1.3、路基设计:
路基宽度41米,边坡坡度为1:1.5。
4.1.3.1、路基压实度及填料要求
路基压实度标准
注:表中数字为重型击实标准,表列深度范围均由路槽底算起。
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不填不挖地段,原地面线以下0-3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
道路路槽下0.8M内土基必须保证密实、均匀,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应大于30MPa.
路基填方材料的强度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
路基填料强度(CBR)的最小值
4.1.3.2、路基处理方法
1、道路施工前,必须把道路原地面上的耕植土、树根、生活垃圾等清除干净或进行相应处理后方可进行填方作业。
本工程按平均30cm清表土。
2、挖方段:K2+240—K3+200为挖方段,用60cm厚山皮石换填土基0—60cm范围内软土层。
填方段:K0+600—K2+240,K3+200—K4+360段为填方段,基底清表土30cm,用50cm山皮石铺筑压实,土基0—80cm范围内填5%石灰土,其余用满足CBR值土料回填。
3、换填山皮石原材料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山皮石中石料的最大粒径控制在30cm以内,同时要求山皮石料具有较好的自然级配;
(2)、填料的最大含土量控制在10%以内,并且不应含腐植土等杂物;
(3)、山皮石中石料的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
(4)、施工前应先修筑试验段,以确定能达到最大压实干密度的松铺厚度与压实机械组合,宜采用12t以上震动压路机或25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
压实密度应符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工艺,沉降差不应大于试验路段确定的沉降差。
4、边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