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的是一件考研耐力和意志力的事情,需要你不断坚持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所以你必须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确认好坚定的动机,才能让你在最后冲刺阶段时能够坚持下来。
如果你只是看到自己周围的人都在考研而决定的考研,自己只是随波逐流没有坚定的信心,那么非常容易在中途就放弃掉了,而且现在考研非常火热,这就意味着竞争也会非常激烈,而且调剂的机会都会非常难得,所以备考时的压力也会比较大,所以大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既不能压力太大,也不能懈怠。
虽关于择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个人建议一定要趁早,因为即使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的考试科目也未必完全一致。
如果同学们一时之间不知道选择那所学校,千万不要把过度的精力浪费在这上面,因为,备考复习工作是一天都不能丢的,所以在未定学校之前千万要保持学习进度。
因为考试内容都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筛选一些目标院校,有了一个大致方向,现阶段自己的不会过于慌乱,不会整天胡思乱想。
介于考研方面有太多的问题要讲,所以这篇文章便是我的种种干货和经验的整理,篇幅会比较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后会有所帮助,结尾处附赠我的学习资料。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信息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08)自动控制原理或(809)数据结构或(822)信号与系统参考书目为:(809)数据结构《数据结构》,严蔚敏、陈文博,机械工业出版社先说说英语复习心得一.词汇词汇的复习流程其实都比较熟悉了,就是反复记忆。
考研要求掌握5500的词汇量,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工,我建议考研词汇复习的参考书至少要有两本,一本是比较流行的按乱序编排的书,另一本是按考试出现频率编排的书,也就是所谓的分级词汇或分频词汇,我使用的是木糖的单词和真题,很精练,适合后期重点巩固使用,工作量也不是很大。
为什么要使用分级词汇书呢,因为我们掌握词汇是服务于阅读的,题做多了就会发现,考研阅读考来考去大部分也就是那2000多个词,到后期一定要发现规律,把握重点。
还有一点就是在做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归纳形近词,有些词出现频率高而且很容易混淆,必须分清楚。
二.阅读理解都说考研最难的是英语,英语最难的是阅读。
那这阅读究竟难在哪里呢?以四六级作为比较,攻克四六级阅读的关键是词汇,只要一篇文章传达的意思你基本清楚,考题对应的细节你能找到,看得懂,基本上就没太大问题了。
但考研英语还不止于此,它还要求就是我在最开始提到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研究生是要查阅很多文献的,很多甚至是国外文献,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能看懂一篇文章而且要能看透一篇文章,这才能服务于我们的研究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考研英语取消了听力考试,加大阅读所占比重的原因。
至于如何提高这种能力,我只能在宏观上提供方法:学会总结。
必须要在做题的基础上不断总结题型和方法,归纳出自己的心得。
我个人的经验是考研阅读训练不在量大,而在精。
从复习流程上来说,当词汇量掌握到差不多有3000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接触阅读了,前期可以随便找本阅读训练的辅导书,刚开始4篇文章可能只能做对7-10个,当我们的水平提高到11-14个时候就会觉得再要提升很难了,而且很多题目都让人犯迷糊,即使看了解答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选。
恭喜,这就是传说中的瓶颈期。
如果复习顺利的话,这段时间你的词汇应该至少复习了两遍,那么现在就是攻克长难句的最佳时期三.大小作文作文这一块一共是30分(英语一和二不一样),比重不小,要突击拿分很容易,要拿高分很难。
而考研复习是要讲究策略的,4门考试,动辄10几20几本复习参考书,哪些内容是重点要心里有数,所以作文这块放在最后2个月突击拿分是最合理的。
刚开始接触作文的时候仍然会遇到词汇的问题,因为虽然很多单词已经认识了,但却不会写。
可以从图书馆借一本针对写作的词汇书,或者平时注重积累。
作文真题仍然是最关键的资料,大作文在这段时期应当至少背诵15-20篇范文,尽量做到可以默写出10篇真题的范文,最后归纳出自己的作文模板,再锻炼5篇左右。
小作文我只在最后10天每天背诵了一篇范文,自己写了3篇,最后上考场也是得心应手四.新题型阅读新题型阅读有2篇,第一篇是排序或者选标题,第二篇是翻译。
第一篇的复习在论坛里有很多这方面的精华帖,方法都很精练,我的心得就是找关键词,既可以抓住解题重点又可以节省时间,可以后再着手复习。
翻译是比较难的,但如果你的长难句复习比较认真,知道怎么把握句子主干,找主谓宾表状,再看下比较流行的三步翻译法或者四步翻译法,多分析真题,也是可以拿到8分以上的。
五.完形填空先做个比较:阅读理解,20个题40分;完形填空,20个题10分。
从分数比重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孰轻孰重,而且完形填空是最考察综合能力的题型,如果我们的词汇、阅读和作文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完形填空的能力自然也水涨船高了。
英语的备考就说这么多吧,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808)自动控制原理专业课复习专业课复习的那段时间可以把各种权威的模拟题大题好好看看。
把一些常用的句型和套路默记下来,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关于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性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
自动控制理论的任务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中变量的运动规律以及改变这种运动规律的可能性和途径,为建立高性能的自动控制系统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答题思路和得分点的把握。
之前总结的笔记拿出来稍微看看就可以了。
考题大多在意料之内,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关键知识点等,例如校正元件用来改善或提高系统的性能。
常用串联或反馈的方式连接在系统中。
例如RC网络、测速发电机等,一定要掌握。
因为时间也比较充裕,所以建议考时要多斟酌下,书写也多注意(看一位老师的博客,对部分考生的书写很是鄙视,所以……),留个印象分也挺好。
考之前还想着把卷面做好些,考的时候发现对我而言,题量实在太大,能在3个小时内完成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有部分基本上都不能花太多时间斟酌,只能不停地往下写。
大家首先要清楚,只要其他科目和总分过了国家线,剩下的只看专业的分数排名。
重心一定要放在专业课上,其实专业课复习个人一直感觉不错,做研教新版模拟题正确率很高,真题做下来都不错,可是今年专业题由于自己选择题错太多的缘故,只拿到了一个擦边分,个人觉得很不满意。
所以特别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不要太疏忽大意,一定要多少背背知识点,平时题目做的再好,上了考场也会有一下子懵了的时候。
复习的时候没怎么看推荐的大学教材,用了两本习题册,考前两个月做了真题,考前1周练了知识点。
这就是我的专业备考经验作为一个学渣,大家可以选择性的看看。
备考的时候看了一些复习资料,比如辨析什么的。
然后8月份开始做真题,可以说一开始做的时候像被泼了冷水一样,觉得自己专业知识简直渣成酥,之后多做了几套,也就习惯了。
这里提醒大家平时答题请注意时间。
不然考试的时候时间可能略紧。
研教新版练习题,包括了全部的出现过的经典题型,有一部分还配备有权威解析,解析特别详细,每一章解析后面都配有其他年份的同类型的原题型题目,能够通过以复习知识点马上做相应的真题来及时巩固知识点。
但是对于想多练手的同学可能不够用,如下图:除了做模拟题,在复习专业课时。
我看书时的宗旨是两个:第一把书看厚,第二再把书看薄。
把书看厚就是仔仔细细一字不漏地看书,理解书上涉及的概念和例子,比如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这可以通过做详细的笔记来完成;把书看薄就是整理书中的框架,关上书,你能把书上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小节的内容像串糖葫芦一样串起来,这个可以通过画树状图来完成,到了复习后期也可以直接在脑子里回忆。
这两个方法看什么部分的都能用。
我基本上在7月份前做完了的详细笔记,9月份开始整理框架,做到每一节的知识点都在脑中。
在这边插一个题外话,不仅是这些专业课,其实公共课的真题也是需要多刷一些的,但是多刷也并不是没有技巧,无脑的刷数量,比如公共课英语部分,在做《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的时候,题目很多,乍一看起来好像题目没有规律可言,但其实出题人也是有局限性的,题目的设置与考察也都有类似的地方,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其实可以利用题目中的解析去做一个梳理总结,公共课政治在做《政治新时器》的时候,也是有需要梳理的,一些题目在设置上是有出题人偏好的,这时答案中就会有体现,体现出哪一个知识点是重要的,是常出现的,所以也建议和英语一样,多看解析,找出适用于自己做题习惯的规律。
考研这件事其实说起来也不算很难,只需每天坚持学习10小时,方法得当,半年的时间足以让你去一个不错的学校。
但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一天学习10小时容易,十天可能也能坚持,但几百天如一日的坚持真的不像说说那样简单,更何况考研的时候你还会遇到各种琐事、各种困难,考研的时候真的感觉全世界都在阻止你考研,如果这时候你自己连为什么考研都没有想清楚,那中途放弃的概率就可想而知了。
考研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己要考研,但是又觉得自己考不上,每天学习也很辛苦,就每天到教室打卡,看起来也好像在学习,但其实心思根本没在学习上。
这种状态最后考不上就怨天尤人,但其实那些看似在学习的时间只是被你白白浪费了而已,最后只能感动自己。
所以,考研的时候投入感真的很重要,不止要每天坚持学习,更要坚持投入。
在学习方法上,我用的是最简单的“计划-执行”这样的方法,这个方法比较适合自己自制力较强的同学,因为定计划容易,但要严格执行计划就比较难了。
定计划的时候先要定下大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下面是每个阶段的计划,然后是每个月的计划每天的计划,定好计划之后按部就班地执行下来。
计划在制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计划的弹性,保证有时间去处理“意外”的发生。
还有一点是我在high研上看到学姐经验贴触动非常大的一点,千万,不要,感动自己。
那位二战学姐自己说她在一战时做的最多的就是感动自己,可能也是一天十一二个小时,但是苦吃了很多,不见得记住了多少,如果只看辛苦程度,那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个个都可以感动中国了,我们只看结果,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记住就行,请时刻提醒自己永远有那些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的人。
虽然在考前听过有学姐追剧逛街依旧超高分,考后也知道有同学复习不下去就出去嗨皮照样秒杀一众苦行僧。
但是这些经验我们笨鸟只能高山仰止,然后继续埋头苦干。
苦学尚且不一定能成功,更不要沉溺在苦学带来的心理上的安全感里不能自拔。
最后想说的是每天问问自己记住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可以有什么方法让自己学得更好。
让密涅瓦的猫头鹰为你整个复习保驾护航。
写到这里,我的经验就跟大家分享完了,我个人的一些笔记和当时搜集的真题我都传到了high研APP,大家可以去high研网和high研app下载,因为考研不易,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上面私信我,一定知无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