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包面包的工艺流程

面包面包的工艺流程


六、面包的冷却与包装
面包冷却的原因: 面包出炉以后温度很高,皮脆瓤软,没有弹性,经
不起压力,如果立即进行包装或切片,必然会造成断裂、 破碎或变形;
刚出炉的面包,瓤的温度也很高,如果立即包装,热 蒸汽不易散发,遇冷产生的冷凝水便吸附在面包的表面 或包装纸上,给霉菌生长创造条件,使面包容易发霉变 质。
炉中膨胀。 观察膨胀倍数:成型后的面包坯体积是整形时的3~4倍为宜。
观察形状、透明度和手感:这是从本质上观察的方法。
五、面包的烘烤
1.烘烤工艺
烘烤时需要根据面包的品种来确定烘烤的温度及时 间。烘烤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炉内要保持60~70%的湿度,面火一般控 制在120℃左右,底火一般控制在200~220℃,不要 超过260℃,
七、面包的老化及防止
1.延缓面包老化的措施有:
(1)温度:
贮存温度 /℃ 9.5
12.5
17.8
22.0
贮存时间 /d 3
24
24
24
硬度增加 率/% 27
14
0
0
(2)使用添加剂 单甘油酸酯、卵磷脂等乳化剂及硬酯酰乳酸钙(CSL)、硬 酯酰乳酸钠(SSL)、硬酯酰延胡索酸钠(SSF)等抗老化剂可 延缓面包的老化。
2.成型
成型室要求的条件如下:
温度: 一般成型室采用的温度范围为36~38℃,最高不超过40℃ 湿度: 成型室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0~90%,以85
%为最佳,不能低于80%。 时间: 成型时间一般都掌握在45~90min。
3.成型适宜程度的判断
观察体积:根据经验膨胀到面包体积的80%,另20%在 烤
2821.4kJ
C6H1206 + 602 ─→ 6C02 + 6H20 +
3.影响面团发酵的因素
(1)温度 (2)酵母的发酵力及用量 (3)酸度 (4)面粉的质量 (5)面团中的含水量 (6)原辅料
4.面团发酵的技术管理
面团发酵方法有传统发酵法和机械连续混合法。前 者包括一次发酵法、二次发酵法、三次发酵法。后者 包括柯莱伍德法、多美克法、埃姆弗罗法等。
一、原辅材料的预处理
1.面粉的处理
——调温 冬季于投产前置于车间或暖和地方;夏天置于低温 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 过筛出杂质 除去杂质,打碎团块,冲入空气。
2.酵母处理
——鲜酵母 使用前4~5h必须从冷风库中取出,待其逐 渐升温软化,使酵母逐步恢复活力。然后用5倍以上的 25~28℃温水搅拌溶化成悬浊液, 5min后可投料生产。
3
种子面 主面团 团
70
30
9.8
4.2
2.8
1.2
2.8
1.2
1.4
0.6
0.6
0.56 0.66 35
0.24 0.24
15 0.04
4
种子面 主面团 团
70
30
12.5
5.4
1.4
0.6
1.4
0.6
1.4
0.6
0.7
0.42 0.49 35
0.18 0.21
15 0.03
2.工艺流程
原料—→面团调制—→醒发—→面团调制—→压面—→整 理—→刷水或刷油—→卷条—→整形—→醒发—→烘焙—→装 饰—→冷却—→包装—→成品
预防方法:检查原材料;工具应经常进行清洗消毒 ;厂房定期采 消毒;适当提高面包的pH。
2.面包皮霉变
原因:面包皮发生霉变是由霉菌作用引起的 。
预防方法:工具应经常进行清洗消毒 ;厂房定期采消毒,定期使 用紫外线灯照射和通风换气;使用防腐剂,用0.05~0.15%醋酸 或0.1~0.2%乳酸,在防霉上有良好效果。
第二阶段:面火可达270℃,持续时间为2~5min。 底
火可控在270~300℃,使面包定型成熟。
第三阶段:是面包上色和增加香气,提高风味的阶段。 面火一般在180~200℃,底火可降到140~160℃。
2. 面包表皮在烘烤中的褐变
美拉德反应:面包坯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和果糖,与氨 基酸产生羰氨反应,产生有色物质。
③用手将面团握成团,如手感发硬或粘手是面团嫩; 如手感柔软且不粘手就是成熟适度;如面团表面有裂纹 或很多气孔,说明面团已经老了。
6.揿粉
(1)揿粉的作用
揿粉可使面团内的温度均匀,发酵均匀,增加气泡核心 数,增加面筋的延伸性和持气性。
(2)揿粉的方法
将已起发的面团中部压下去,除去面团内部的大部分CO2, 再把发酵槽四周及上部的面团拉向中心,并翻压下去,再把发酵 槽底部的面团翻到槽的上面来。
冷却中影响面包质量的因素: 气流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越大,质量损耗越小;反之质量损耗越大。
气流温度:气温低,面包外表面的蒸汽压降低,水分蒸发缓慢,质 量损耗减小。反之,温度高,面包质量损耗大。
面包的含水量:含水量越大,在冷却中的损耗越大;质量相同的面 包,其体积越大,损耗越大
冷却时间:冷却好的面包如果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水分容易很快蒸 发而使面包外皮变硬,内部组织老化,失去了面包松软适口的特点及 特有的风味。
3.搅拌要均匀、适度
为了使酵母能均匀的分布在面团中,需先将酵母与 所有水充分搅匀,然后加入面粉,以保证酵母均匀分 布在面团中,促进发酵,及防止发生粉粒现象。
4.辅料的影响
——糖 糖会使面粉的吸水率降低。 ——盐 盐同样会使面粉的吸水率降低。 ——乳粉 加入脱脂乳粉会增加吸水率。 ——添加剂 氧化剂、还原剂、酶制剂、乳化剂
油 鸡蛋 即发酵母
盐 FE-12
水 AK糖
1
种子面 主面团 团
70
30
7
3
1.4
0.6
1.4
0.6
2.8
1.2
0.6
2
种子面 主面团 团
70.
30
14
6
1.4
0.6
1.4
0.6
5.6
2.4
0.7
0.56 0.56
35
0.24 0.24 15 0.06
0.35 0.49 31.5
0.15 0.21 13.5 0.023
(3)揿粉的时间
采用判断面团发酵成熟的程度来决定揿粉的时 间;发酵成熟,是揿粉的最好时间;如发酵过度, 则说明揿粉时间已晚,应该立即进行揿粉。
四、整型和成型
1.整型
面团分块称量:按照成品规格的要求,将面团分块称量。 搓圆和静置:搓圆是将不规则的面块搓成圆球
形状,使其芯子结实,表面光滑。 中间醒发: 中间醒发亦称静置。 整型:按照不同的品种及设计的形状采用不同的方法整 型。
三 面包的特殊生产工艺来自一、起酥起层面包的生产工艺
1.面团的搅拌和发酵
(1)搅拌机:加工起酥面包要使用桨状搅拌器(搅打油和水等), 不使用钩状搅拌器,因为面团内油脂和糖较多,面团较难搅拌均 匀。 (2)搅拌程序:先将酵母和部分水混合在一起备用。首先,加 入油、糖、盐、奶粉、乳化剂,使用中速搅拌至混合均匀和呈 乳化状态。然后,蛋分数次慢慢加入并搅拌至均匀乳化。最后, 加入剩余的水和面粉,溶解的酵母加在面粉上面,先用慢速将 面粉与其他液体原、辅料初步混合,再改用中速将面团搅拌至 形成面筋。
(4)采用合适的加工条件和工艺 提高吸水率:在搅拌面团时应尽量提高吸水率,使面团软些。
发酵方法:尽可能采用二次发酵法和一次发酵法,而不采 用快速发酵法,使面团充分发酵成熟。 发酵时间:发酵时间短或发酵不足,面包老化速度快。 烘烤:烘烤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
(5)包装
包装可以保持面包卫生,防止水分散失,保持面包 的柔软和风味,延缓面包老化,但不能制止淀粉老 化。


二、面团的调制

1.加水量与水质
面团加水量要根据面粉的吸水率而定,一般在面粉量的 45%~55%的范围内(其中包括液体辅料中的水分)。
水的pH和矿物质含量对面团调制有密切关系。最适pH为5~6。
2.水的温度
发酵面团一般要求在28~30℃之间,这个温度不仅 适于酵母的生长繁殖,而且也有利于面团中面筋的形成。 为了得到适宜的温度,一般采用提高和降低水的温度来 调节面团的温度。
②醒发:醒发不足的面团,面包体积小,组织紧密。醒 发过度的面团,入炉后引起气孔薄膜破裂,致使面包塌 陷或表面凸凹不平,组织不均匀。
③搅拌:面团搅拌过度与发酵不足的现象相同。
④压片、卷起:经过压片、卷起的面团,烘烤后的 面包组织非常均匀,无任何大孔洞,气孔小,很像 小海绵状,并成丝状和片状,可用手一片一片地撕 下来。 ⑤烘烤温度直接影响面包的组织。
5.面团成熟度的判断
①用手指轻轻插入面团内部,待手指拿出后,如四周 的面团不再向凹处塌陷,被压凹的面团也不立即复原, 仅在凹处周围略微下落,表示面团成熟;如果被压凹 的面团很快恢复原状,表示面团嫩;如果凹下的面团 随手指离开而很快跌落,表示面团成熟过度。
②用手将面团撕开,如内部呈丝瓜瓤状并有酒香, 说明面团已经成熟。
面包的生产工艺
3.1 概述
3.2 面包的基本生产工艺
3.3 面包的特殊生产工艺
一 概述
面包是以小麦面分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果 仁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发酵、整型、成型、烘 烤、冷却等加工而成的焙烤食品。
1.面包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
原辅材料处───→ 第一次调制面团───→第一次发酵
3.低温发酵:面团最好在1~3℃的冰箱中发酵12~24h,然后
再取出整型。
4.整型起酥:起层面包的整型方法较多,还可以包馅成型。
5.饧发:起酥起层面包醒发时的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80%。
6.烘烤:165~175℃,烘烤时间为10~15min。
二、两次醒发法面包生产工艺
1.配方
种类 原料
面粉 白砂糖 奶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