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成本,有效提高设备工作效率
开源节流意指开发水源,节制水流;喻意增加收入,节省开支,这跟目前的低碳生活有异曲同工之妙。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工作效率;设备降低生产成本在设备方面主要体现在维修保养方面。
工厂设备要实现“开源节流”,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维修中更换备件的管理
在设备故障的处理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备件坏却把彼备件给换掉了,或者只是设备调整的故障却更换了备件,造成备品、备件的浪费。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设备管理缺乏监督机制,维修工对换下的备件好坏不担负更换责任所致。
为此,应当建立一种机制,确保维修工对更换的备件负责。
备件更换后由有关人员组成的鉴定组进行审核,对没有损坏而换下的备件应对换件人进行必要的处罚。
另外,对更换的备件要在设备上检验,填写更换备件单,以加强对备件的监督。
并由技术人员做好备件的使用记录,统计出其平均使用寿命,以便控制备件的贮存量,并在备件损坏前及时进行采购,以防止备件不足或备件贮存过度而造成损失。
二、加强对损坏备件的维修
对换下的备件,很多经过维修后还可以再利用。
特别是许多机械类备件,通过电刷镀、喷涂等新工艺完全能够修复后再使用,而实际工作中,维修工一般并不愿进行维修。
维修工不愿维修损坏备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缺乏必要的维修工具。
机械维修工要配备合适专用的拆卸工具和测量仪表;电工必须配备精确的数字万用表、稳压电源、示波器、触点测试仪等必备工具,没有这些工具,维修工只能望件兴叹;二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维修工辛辛苦苦修复了一个价格较高的备件,却没有得到丝毫的鼓励或奖励,久而久之使维修工逐渐丧失了对废件修复再利用的积极性。
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视备件的价格、重复利用价值、可靠性等方面,以原备件价格的百分比,对修复备件的人员进行奖励,并与月度、
年度评优相联系,以鼓励维修人员对废件修复再利用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车间备件库的管理
备件库应建立各设备领用备件台账,月底对设备领用备件台账与维修工对设备维修所填写的更换备件单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对下落不明的备件,要严格追查去向。
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备品、备件的流失问题。
车间备件库一方面存在着备件的不足或缺乏,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备件积压的问题,容易造成较大浪费。
为此,有必要对常用备品、备件,建立最高限、最低限台账,保证不超过上限,又不低于下限,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既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要求,又不造成备件的积压,以使备件得以有效运转,减少备件的积压问题。
四、坚持保养制度及日常设备点检制度
制定严格的保养制度及保养规定,促使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去做,发现故障隐患及时进行处理。
同时维修人员加强对设备的点检和巡视。
特别要通过询问设备使用者,了解设备运转情况,并作好记录。
使用者和维修者共同配合,可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延长设备备件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设备维修费用。
对于重点设备(包括高价值昂贵设备和一旦出现故障可对生产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设备)应安装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仪器,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因设备停机而产生的重大损失。
总之,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必须通过各个方面的有效结合才行,要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开展设备管理工作,把效益观念贯彻到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
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管理思想模式,注重前期管理,注重设备的可靠性,注重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的应用,注重备件管理的经济性,注重设备的更新与改造,逐步建立起以效益为中心的设备管理新体制,保证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和最大经济效益的实现。
现代设备管理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佳为目标,设备维修就是在设备出现故障或技术
状况劣化到某一临界状态时,为恢复或改善其功能而进行的一切技术活动。
设备维修的组织与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设备维修资源的利用率,使设备可利用率与维修资源利用率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
通过设备维修的综合分析,以设备维修为龙头,将提高维修资源利用率的指导思想贯穿设备管理全过程,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费用,提高设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