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96)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96)
附件三: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200310
开课学院
民航学院
开课系
空中交通系
课程名称
中文
空中交通管制学I
课程类别
必修课
英文
THEORY OF AIR TRAFFIC CONTROL(I)
课程学时
总学时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上机
课程设计
96
96
0
0
1.有②.无
课程简介:
简要描述课程的性质及专业地位,培养目标(理论、能力和技能)
本课程以理论授课为主,辅之以多媒体介绍。
课程知识结构说明:
明确课程涉及的学科知识领域、知识单元,每个知识单元由哪些知识点构成以及每个知识单元的学习目标,明确核心知识点(用“*”标示)和扩展性知识点(用“Δ”标示)、必讲要求和选讲及自学要求。课程学时分布(按知识单元说明,并对核心知识点与较大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学时标注)。课程如包含实验或实践性等环节,还需要说明该部分的学时要求以及内容、方案和作用。
空中交通管制学I是介绍空中交通管制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实用学科,是空中交通管制专业的一门专业骨干课程。
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学I是一门实用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前后内容紧密相连,因此,本课程特别注重把握学科特点,看重能力培养,紧密围绕空中交通管制的基本任务和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以提高培养对象的实用技能。这门课是后面程序管制模拟机和雷达管制模拟机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航空移动通信设施,航空固定通信设施,导航与监视设施,机场设施和签派室设备包括哪些。
第四章 航空电信(6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航空通信网构成和分类;SITA电报格式;AFTN电报格式;民航气象电报格式。
教学内容:航空通信网构成和分类;SITA电报格式;AFTN电报格式(*);民航气象电报格式(Δ)。
前修课程、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求:
明确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能力和知识结构。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需先修“民航概论”、“空中领航学”、“机载电子设备与系统”、“飞机系统原理”和“飞机性能”。
课程结构说明:
对课程的组织结构进行简要说明,即明确课程所述内容由几个大的部分构成,每个部分的教学由哪几个环节或单元组成(如:理论授课、实验教学,上机实习,课外作业,随堂考试,讨论会,总结报告等)
自学内容:FAA7110.65美国空管雷达管制部分规定(Δ)
第十章雷达管制用语(4学时)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雷达管制中英文用语。
教学内容:一般雷达管制用语;进近雷达管制用语。采用例句方式说明。
第十一章雷达标牌(2学时)
学习目标:掌握雷达管制标牌定义,缩略语,图例。
教学内容:雷达管制标牌定义,缩略语,图例。
学习目标:基本掌握通用航空飞行的一般规定;专机飞行的组织与保障;外国民用航空器飞行的管理和保障。
教学内容:飞行任务的确定,临时机场的选定,调机飞行,作业前的工作,作业飞行,飞行申请,飞行管制工作,临时机场管制工作程序;专机工作的组织,专机飞行的管制工作程序,专机飞行的各项保障工作,民航专机在军用机场起降,军用专机在民航机场起降,外国专机的飞行保障工作,重要客人乘机的飞行保障工作;外国民用航空器的飞行组织与保障。
第五章 飞行组织与实施的一般程序(4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航空公司飞行签派机构及其职责;飞行签派工作程序;不正常情况和特殊情况下的飞行签派工作;机场航行管理工作。
教学内容:航空公司飞行签派机构及其职责;飞行签派工作程序;不正常情况和特殊情况下的飞行签派工作;机场航行管理工作。
第六章 其它飞行的组织与保障(6学时)
该课程的考核形式是闭卷考试,并且是停课考试,考试成绩由就是试卷成绩,考核重点是关于空中交通管制学理论和方法。
分数大致分配如下:
第七章 特殊飞行情况的处置与处理(4学时)
学习目标:熟悉复杂气象条件下的管制;特殊飞行情况的处置与处理;搜寻和援救;飞行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教学内容:地空通信联络失效;发动机失效;迷航;空中劫持;航空器遇险和紧急情况的标准;飞行事故等级;事故调查报告(*)。
第八章 有关飞行的规定(20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飞行基本规则;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飞行的有关规定。
本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飞行的组织与实施共八章,主要是空中交通管制学的基础部分,包括航行基础知识,飞行的组织与管理机构,飞行组织与保障的设备和设施,航空通信,飞行组织与实施的一般程序,其他飞行的组织与保障,特殊飞行情况的处置与处理,有关飞行的规定等。第二部分雷达管制共分为四章,主要介绍雷达管制规定,雷达管制用语,雷达管制标牌,雷达管制进场单等。
第一章 航行的基本知识(23学时)
学习目标:熟悉航空器分类和空勤人员构成,职责;掌握机场定义,飞行区技术标准,机场净空,地面标志和机场灯光的概念;了解飞行分类;掌握空域的划分;熟练掌握飞行高度,各种高度和气压定义,高度表拨正程序和飞行高度层高度;熟悉飞行的天气标准;了解航空器的重量和起飞油量。
教学内容:航行基本知识概述,飞行高度(*),航空器的重量和起飞油量
第十二章雷达管制进程单(2学时)
学习目标:掌握雷达管制进程单概念,常用符号含义,图例。
教学内容:雷达管制进程单概念,常用符号含义,图例。
课程考核形式与要求:
明确课程考核成绩由几个部分构成,考核的侧重点,相对于知识单元(或课程的各个构成部分)大致的分数分配。考核形式(如开卷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闭卷考试、面试、停课考试、随堂考试、总结报告等)。
第二章 飞行组织与管理机构(3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航空公司飞行签派机构;国家的飞行组织与管理机构及职责。
教学内容:航空公司飞行签派机构;国家的飞行组织与管理机构及职责(*);拓展介绍国外空管组织(Δ)。
第三章 飞行组织与保障的设备和设施(2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航空移动通信设施,航空固定通信设施,导航与监视设施,机场设施和签派室设备。
教学内容:将最新的更新加入授课内容,介绍关于飞行的各行业规定,飞行间隔规定(*)。
第九章 雷达管制基本规定(20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雷达管制基本规定。
教学内容:雷达管制一般规定;二次监视雷达应答机使用和高度确认;雷达识别;雷达管制移交;雷达管制间隔;雷达引导;调整速度;塔台、进近和区域雷达管制;雷达进近管制;雷达情报服务;雷达管制特殊情况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