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车作业中专用线路调车安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铁道运输安全管理贯穿于各个行业和领域,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重视。
我国每年安全事故很多,特别是近年来在采矿、交通企业多次造成特大的安全事故,实
在令人痛心。
血的事实提醒我们,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形势下,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
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推动和促
进我国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以往安全管理工作大多采用传统安
全管理,与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不足。
传统安全管理
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
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
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
而科学化安全管理
工作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与未然。
因此,从社
会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科学化安全管理取代传统管理已是势在必行,现代社会要求必须从传统安全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
对于铁路运
输来说,调车更是其日常的主要生产活动。
车站能否按时接发列车,能否有效利用设备能力,能否完成生产计划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调车工作组织和调车作业水平。
铁路货车在一次周转中要进行
多次调车作业。
在保证安全条件下提高调车效率,可有效地压缩货
车在站停留时间,加速车辆周转。
调车工作占用大量人员和设备,
消耗大量的燃材料,提高调车效率,可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由此可见,调车工作的质量,对保证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增强运输
能力,降低运输成本,质量良好地满足国家和人民对铁路运输的需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调车作业本身带有一定的危险性,铁路
人身伤亡事故中大多数发生在调车作业这个关键环节上,特别是技
术站的调车作业,技术站设备较为复杂、人员业务技能不是很高,
加之外部因素影响较多,如果日常管理跟不上,调车冲突、挤岔、
脱轨和溜逸等惯性事故就有发生的可能。
据统计,铁路运输中的所
有事故中,调车作业事故占了很大一部分,然而在调车作业事故中,专用线路上的调车事故又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由此我们可以看
出在专用线调车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专用线调车作业的不利因素
铁路专用线一般为一家专用或多家共用。
由于所属企业地理环境、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不同,主要存在以下
几种不安全因素。
1.1、设备质量低。
一些企业对专用线
的维修资金投入不足。
个别专用线年久失修,线路枕木腐朽、防爬
部件损坏、纵断面坡度变化大,路况恶劣,对安全威胁很大。
1.2、作业环境差。
专用线受条件限制,
有的处于长大坡道,有的为大曲线延伸到仓库内部,有的修有高路基、高站台,安全条件“先天不足”。
某些企业专用线由于疏于管理,线路两旁杂草丛生、树枝杂物侵限,照明设备损坏严重,路用
标志残缺不全,作业地点高低不平,调车人员跟车、走行和进行瞭
望的条件较差。
1.3、作业人员素质低。
专用线的货物装卸由企业职
工组织完成,一些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违反有关规定,盲目蛮干。
在调车人员检查完车辆后,有的抢装抢卸,使车辆偏载、货位
侵限,有的违反规定手推调车,致使停留车辆轧上车档或越出警冲标,人为制造险情。
在车站调车安全工作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建设一支业务精通、技能娴熟、安全责任意识强的调车职工队伍,
是车站调车安全的基础。
加强培训,全面提高职工调车业务水平。
对调车职工的业务培训要长期坚持、保质保量,要有针对性,要本
着“重全员、重实作、重现场、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在岗学习和
脱产培训相结合、思想教育与业务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操
作相结合、日常培训与应急培训相结合,注重掌握基本知识。
不断
提高调车职工操作技能。
要坚持“理论学原理、实践学操作、熟练
摸技巧、边学边提高”的原则,通过现场边学习、边实践和师傅传、帮、带,使新工逐步掌握各种调车作业标准、操作技能、安全保证
措施和机车车辆的有关知识。
如我段对所有调车学员和提职调车人
员实行师徒结对子,落实量化实践任务,强化职工动手操作能力,
严格进行考试、鉴定,对学习认真、业务技能提高快的职工表彰奖励,优先提职上岗,对考试、鉴定不合格的坚决下岗培训,有效地
提高了调车职工的个人操作技能。
1.4、作业中不确定因素多。
专用线因远离铁路站场,干扰正常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
例如,调车作业中,机动车辆在前
方强越;线路上空架线垂低或突然断落;闲杂人员扳动进路道岔;
车辆被提开车钩或者关闭折角塞门等。
此类情况可预见性差,对安
全生产影响较大。
二、影响专用线作业的因素
专用线路调车作业属于车站调车作业的一种,所以
它的作业特点也和调车作业有很大的联系和相同之处,特别是在影
响调车作业上的一些因素,在专用线作业上也有同样的作用,影响
调车作业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主观因素
2.12、部分调车职工安全意识淡薄,个人业务素质
较低:缺乏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经验少、文化程度较低,掌
握和理解规章的能力差;导致了调车职工队伍素质相对不是很高;
有些调车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预见性差,作业中注意力不集中、麻痹大意、简化程序、违章违纪较多。
2.2、客观因素
三、专用线调车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指导思想错位。
有些车务部门在强化“正线意识”、“客车意识”的同时,淡化了调车安全,在管理上忽视;有的站段认为专用线调车作业简单,作业量小,在管理上轻视;有的站段强力营销,积极组织装卸车,在安全问题的整改上,迁就专用线企业,在管理上漠视。
这些错误思想,导致了管理上的众多疏漏,是造成专用线调车安全形势不稳的根本原因。
(2)对专用线监督管理不力。
有些单位的《车站行车工作细则》和《路企运输协议》,不能根据条件变化及时修订。
对企业落实安全协议情况,缺乏日常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解决,为调车安全埋下隐患。
(3)现场管理控制薄弱。
由于专用线位置偏僻,干部对现场生产作业的检查较少,特别是后半夜、公休日、
吃饭时间,容易形成安全监控的死角。
职工作业时侥幸心理严重,
违反关键制度的行为得不到根本控制,对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4)职工业务水平低。
个别调车人员不能
根据设备和运输物资的特点,把握重点,作业中顾此失彼。
部分调
车人员应变能力差,出现紧急情况,不知所措,慌乱中引发事故,
造成伤害。
四、专用线调车安全的防范对策
4.1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思想
安全是铁路运输企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运输企业
的全局着想,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生产政策,加强对生产各环节的
安全管理,面向运输生产的全员全过程,夯实基础,营造整体“严”的氛围,才能确保运输生产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