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生观鸟赛鸟图识别题库1 雉鸡(环颈雉)学名:Phasianus colchicus陆禽。
雄鸟体羽华丽,头部具黑色光泽,有显眼的耳羽簇,宽大的眼周裸皮鲜红色,具白色颈圈。
习性:喜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栖于不同高度的开阔林地、灌木丛、半荒漠及农耕地。
北京野鸭湖等湿地较易见到。
2翘鼻麻鸭学名:Tadorna tadorna游禽,体长60㎝。
头颈黑,体白,颜色对比强烈。
嘴红色,嘴基具疣状突起。
胸部栗色。
习性:栖息于河、湖、水库。
沙河水库、野鸭湖等湿地较常见。
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3绿头鸭学名:Anas platyrhynchos游禽。
雄鸟头及颈深绿色带金属光泽,有白色颈环,嘴黄色,两对黑色中央尾羽向上卷曲成钩状。
雌鸟褐色斑驳。
雄雌翅上均有蓝紫色翼镜。
习性:多见于湖泊、池塘及河口。
北京市区公园水域较易见到。
4针尾鸭学名:Anas acuta游禽,体长55cm左右。
雄鸟头棕,喉白。
尾黑色,长而尖。
雌鸟黯淡褐色。
习性:栖息于河、湖、水库。
北京各湿地可见。
旅鸟5鸳鸯学名:Aix galericulata游禽,体长40cm左右。
雄鸟颜色艳丽,背上有明显黄色帆羽,易识别。
习性:营巢于树上洞穴。
北京各湿地可见,以紫竹院公园和怀沙河、怀柔水长城较多。
:夏候鸟6苍鹰学名:Accipiter gentilis英文名:Northern Goshawk 猛禽,体长56cm左右。
身躯粗壮,翼较其他鹰宽长,有指突,尾长,中央尾羽略突出。
习性:栖息于丘陵山麓森林中。
百望山、香山等地可见。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7游隼学名:Falco peregrinus 文名:Peregrine Falcon 猛禽,体长45cm左右。
身体粗壮,翼基部宽,末端尖,成梯形。
尾较其他隼宽短。
习性:栖息于河谷、草地等开阔地。
北京百望山、野鸭湖、十三陵水库等地可见。
冬季偶有记录。
近年在北京市内见有繁殖。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红隼学名:Falco tinnunculus小型猛禽,翅狭长而尖,尾较长。
嘴灰而端黑,蜡膜、脚黄色。
雄鸟头顶及颈背灰色,背和翅砖红色略带黑色横斑,下体皮黄而具黑色纵纹。
雌鸟体型略大。
习性:喜在开阔地带,可扇翅悬停于空中观察,栖于山地、丘陵、旷野、村庄等生境,城区高大建筑物上有见繁殖。
北京常见鸟,城区公园能见到。
9凤头麦鸡名:Vanellus vanellus涉禽,体长30cm左右。
头顶具长而窄的黑色冠羽。
上体带黑绿色金属光泽,胸部黑色,腹部白色,尾下栗色,脚红色。
习性:栖息于水域附近的开阔草地和农田。
北京各湿地常见。
10青脚鹬学名:Tringa nebularia涉禽,体长32cm左右。
腿近绿,嘴灰色较长且略向上翻。
飞行时可见背部梭形白斑。
习性:栖息于湿地附近的沼泽地带及大河流的泥滩。
北京各湿地可见。
11大斑啄木鸟名:Dendrocopos major中型攀禽,较常见。
身体黑白相间,肩具有大块白斑,翼有白色斑,臀部为红色,雄鸟枕部具鲜艳的红色斑块而雌鸟无。
习性:栖于山地、平原的森林、树丛间。
凿树洞营巢,吃食昆虫及树皮下的蛴螬。
北京城区公园、街边绿地、小区均能见到。
12灰头绿啄木鸟学名:Picus canus中型攀禽。
嘴相对短而钝。
全身主要是土绿色,下体全灰,颊及喉亦灰。
雄鸟额、头顶前部辉红色,雌鸟顶冠灰色而无红斑。
习性:怯生谨慎。
常活动于小片林地及林缘,亦见于大片林地。
有时下至地面寻食蚂蚁。
北京城区公园常能见到。
13 四声杜鹃学名:Cuculus micropterus攀禽,体长30cm左右。
似大杜鹃,但尾灰,具黑色次端斑。
叫声似“割麦割谷”,四声一度。
习性:常把卵产于灰喜鹊巢中,由巢主代孵、代育雏。
北京城乡均较易见。
14大杜鹃学名:Cuculus canorus攀禽,体长32cm左右。
叫声似“布谷”,两声一度。
习性:常将卵产于大苇莺巢中,由巢主代孵卵代育雏。
北京城乡均可见。
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居留型:夏候鸟15长耳鸮学名:Asio otus英文名:Long-eared Owl俗名:长耳猫头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猛禽。
体长34cm左右。
圆圆的面庞皮黄色,边缘褐色及白色,有两只长长的“耳朵”。
眼红黄色。
习性:冬季白天常集群栖息于树冠中,夜晚分别去捕食。
北京市内天坛、国子监等处可见。
16珠颈斑鸠学名:Streptopelia chinensis英文名:Spotted Dove陆禽。
头顶灰褐,体羽粉褐色。
颈侧的黑色块斑布满白点是其明显特征。
习性:栖于平原、庭院及农田附近的杂木林。
北京常见鸟种,城区公园、居民小区能看到。
17戴胜学名:Upupa epops攀禽。
头顶有显著的长而尖黑的粉棕色丝状冠羽,两翼及尾具黑白相间的条纹。
嘴长且下弯。
习性:性活泼,喜开阔潮湿地面。
北京常见,城区公园较易看到。
18普通楼燕(北京雨燕)学名:Apus apus攀禽,体长17cm左右。
全身暗色,尾叉中等深浅,喉色略浅。
习性:栖于城楼、古塔、宫殿等古建的斗拱的洞穴中。
北京春夏各处易见,但近年数量下降。
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19灰喜鹊学名:Cyanopica cyana鸣禽。
上体土灰褐色,顶冠、耳羽及后枕黑色,两翼天蓝色,尾长并呈蓝色。
习性:结群栖于山区的田野、村庄附近或城镇郊区公园、居民区树木较多地带。
北京市区易见.。
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居留型:留鸟20喜鹊学名:Pica pica鸣禽。
除肩部、下胸至腹部白色外,全身体羽几乎为黑色。
尾长,两翼及尾黑色并具蓝色辉光。
习性:适应性强,喜在高大乔木树冠上筑巢,巢为球形,侧开口,较精致。
北京随处可见。
居留型:留鸟21大嘴乌鸦学名:Corvus macrorhyncho鸣禽,全身羽毛黑色,嘴甚粗大,与小嘴乌鸦的区别在嘴粗厚而尾圆,头顶更显拱圆形。
习性:杂食性,常捡拾垃圾。
北京常能见到,冬季有时在城区街道两边的高大乔木上结群过夜。
22小嘴乌鸦学名:Corvus corone鸣禽。
体羽黑色,微缀蓝紫色金属光泽。
嘴长不及头长,与大嘴乌鸦的区别在额弓较低,嘴虽强劲但形显细。
习性:喜结大群栖息,但不像秃鼻乌鸦那样结群营巢。
北京市区常能见到,冬季常早出晚归,在城区街道两边的高大乔木上结大群过夜。
24家燕学名:Hirundo rustica鸣禽,体长17cm左右。
上体钢蓝色,喉、上胸偏红而具一道蓝色胸带,腹白,尾甚长。
习性:衔泥筑巢于民居房屋的横梁上、房檐下,用泥土、草茎混合口腔分泌物堆砌而成,巢呈半碗形状。
北京各处可见。
23金腰燕学名:Hirundo daurica鸣禽,体长18cm左右。
上体深钢蓝色,下体具黑色纵纹,腰部浅栗色,尾长而叉深。
习性:衔泥筑巢于较宽的房檐下,巢似长颈瓶或葫芦状,瓶颈处开口。
北京各处可见。
25大山雀学名:Parus major鸣禽。
头到喉部黑色,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脸侧有白斑,翼上具一道白色条纹。
习性:常光顾林园及开阔林。
性活跃,时在树顶时在地面。
成对或成小群活动。
北京市区公园较易看到。
26沼泽山雀学名:Poecile palustris小型鸣禽,头顶辉黑色,头侧白色,背和尾羽呈棕褐色,下体苍白,两胁有灰棕色。
习性:栖息于阔叶林和混交林,喜在果树林和灌丛活动,在北京市区公园、远近郊都可见到。
27棕头鸦雀学名:Paradoxornis webbianus小型鸣禽。
体羽蓬松,前部淡棕色,后部橄榄灰褐色,头顶及两翼栗褐,喉略具细纹,尾羽稍长,嘴短厚,黑褐色。
习性:栖息在平原或山地的灌丛中,常结小群隐匿在其中,并作小范围飘移,很少远飞。
在北京市区公园常见。
28 [树]麻雀学名:Passer montanus鸣禽。
顶冠及颈背褐色,耳羽后缘及下体颏喉为黑色。
脸颊、喉侧、胸和腹为污白色。
习性:伴人生活的鸟类。
栖于有稀疏树木的地区、村庄及农田。
北京随处可见。
29金翅[雀]学名:Carduelis sinica小型鸣禽。
头顶耳羽和后颈羽毛灰色,双翅的飞羽黑褐色,但基部有明显的亮黄色斑块,尾上覆羽灰色,尾羽基部呈鲜明的金黄色,雌性体色与雄性基本相同,但颜色略显黯淡。
习性:金翅雀的生境多样,在低山和平原地区常见,常伴人活动。
北京市区公园、郊区常见。
北京市中小学生观鸟赛组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