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生心存利他的习惯养成

浅谈小学生心存利他的习惯养成

浅谈小学生心存利他的习惯养成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需的一环,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为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

现今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传统的观念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冲刷,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

当我们静心审视这一切的时候,我们不禁发出阵阵的颤栗,做为未来主人的孩子们,他们在想些什么?如果,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

处于成长关键的小学生面临着太多的压力和太少的理解,他们被过早地烙上了社会的印迹,纯朴、天真的心灵被抹上了一层阴影,他们冷漠、孤僻、自傲、缺乏同情心。

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教育合理,引导妥当,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心
理障碍,从而发挥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在分析我校学生后认为,现今小学生(高年级)存在以下几种心理问题或
称心理现象。

(一)自我中心
该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坚信自己的判断,往往不屑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不善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

五年级一班王蕾在班中成绩属于中等偏上,有一次讨论一道数学题目,几个同学都不约而同想到了这题的一个简便方法,老师请她讲解,她在讲解后他补充了一句:“老师,这题的解法是我先想到的。

”同学们在课后指责她抢功,可她却说:“没有我,凭你们怎么会想到。


该学生就属于典型的自我中心者,这种自我中心危害很大,它会蒙闭孩子的双眼,会让孩子无法看得更远,严重者会导致矛盾的恶化,具有攻击性。

(二)自私利已
在现今经济的冲击下,人们更看重实惠和物质利益,这种心态通过家长的和社会传媒的作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使一些孩子把享受、金钱放在首位,他们做事从不考虑别人的需要,总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对手,看到别人有困难,不愿伸手援助,还暗自得意,心里等着看别人的笑话。

五年级于蓉平时成绩不错,学习也很用功,可从不愿帮助别人,老师有意安排他和一个成绩一般的孩子同坐,希望在学习上能帮助后进生,可他总是敷衍了事,同学来问他题目,他显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有一次,同学打电话问他索要一些关于数学方面的复习题,可电话里他很干脆地拒绝了他,说他要用。

该生的行为,我们认为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进步程,现代人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必须学会与人相处,只有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这样才能在现代社会更好地生存,像上面的那位同学不愿帮助别人,什么也不愿与别人分享,长此以往将会失去朋友,别人也不愿与他沟通,有什么复习资料自然也不会与他共享,他当然也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缺乏同情心
同情心是保证人与人交往的感情基础。

孔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总是感到十分伤感。

可我们身边的部分孩子就十分缺乏同情心。

五年级一班的两位同学总是让老师和同学头疼,因为他们总是在别人犯错批评的时候幸灾乐祸,体育课上有一女同学在参加跑步时摔了一跤,脸上擦破了一块,同学们都围上去表示安慰,可他们却哈哈大笑,还一个劲地说:“活该。

”有一次,在校外看到一位盲人,他们故意引盲人到一个石头较多的地方,害得盲人摔跤,旁边的同学都指责他们,可他俩却笑着跑了。

我们在气愤之余,更多的是感到悲哀。

当今的世界仍存在着太多的苦难,我们的孩子们都不能去感受它,关注它,那么当苦难降临到他们头上时,他们又将如何去承受这一切呢?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认为应教会学生以下几点,这样才能有效地构筑学生健康的心理防线。

(一)教会学生心中有爱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世界失去了爱,世界将一片灰色,歌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爱就是宽容、理解、关心。

学会爱人,就不会以自我的好恶来评判这世间的一切。

教师可组织学生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用自己的真情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乃至陌生人。

(二)教会学生心存感激
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在别人的帮助下生活,有些体会出来了,心存感激,有些体会不到,也许还会产生各种报怨。

教会学生对周围的人们常存感激之心,那么他们就会与周围的人们和睦相处。

教师应多组织学生思考:在你觉得轻松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负重;在你学习取得进步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祝福;在你享受生活的快乐时,说不定同时就有人在为你付出辛劳。

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
(三)、教会学生感谢老师
学生应该感谢老师,是老师赐予学生知识,老师为教育事业付出了一切,得到的只是沙哑的声音和沾满双手的粉笔尘。

老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担任了多么重要的角色,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在教导自己时的辛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正含义。

当我们向学生讲“程门立雪”尊师佳话的时候;当伟人毛泽东的“过去你是我的老师,现在你也是我的老师,将来你还是我的老师”这句话萦绕在学生脑海中的时候,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老师就是雾海中的航标灯。

教师用知识的甘露孕育鲜美的硕果,用心灵的清泉滋润理想的花朵。

(四)、教会学生感恩父母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养育之恩重如山”,作为人之子女应该感恩父母,是父母赐予生命,父母操劳了大半辈子,得到的只是更多的白发与皱纹。

唐代的诗人孟郊写得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让学生去了解自己父母的生日,家庭收入及自己花费占家庭支出比例等。

从而去感受父母十几年来义无反顾地呵护自己的孩子有多么的艰辛和不容易。

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白发亲娘》等爱的旋律中能让学生逐渐感受到父母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在精神上、情感上父母也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最终让学生产生的想法是父母的笑容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幸福,父母的健康是孩子一辈子最大的愿望。

(四)教会学生帮助同学
班级开展献爱心活动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及开展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师引导学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要心存感恩,领悟到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让学生懂得:“感恩”就是明白“在雨天不断为他人递伞,将来也不遭雨淋”的做人道理;“感恩”就是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蕴含的处事哲学;“感恩”就是领悟“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作为德育工作者要为学生将来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借助所有可用资源,抓住挈机,实施感恩教育,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枝繁叶茂的“感恩树”!
罗曼.罗兰曾说过:“工作着是美丽的,为自己所倾心的事业而工作的人更是美丽的。

在教育科研这块芳草地上,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我们有梦想有追求,我们愿耕耘勤思考,今天,我很荣幸地在此向大家汇报了我的思考与实践,不到之处,请您批评指正!相信在您的指导帮助下,我们执著教育科研的脚步一定会更加坚定,我们的课题研究也一定会更有意义,我也一定会心会和爱一起走,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带给他们美丽幸福的人生!
作家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

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关爱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关爱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

被人关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关爱他人是一种高尚美好的品德。

我们需要别人的关爱,别人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

而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宠爱。

有些家长在把全部的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却忽略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

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呈现出“单向输入”,而不是“双向交流”。

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获取,而不知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

爱心缺乏现象在我国儿童中相当普遍,这与当今的素质教育目标是多么的不和谐。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应好
好反思我们的教育,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

让孩子学会感恩,培养孩子的感恩品质。

教育必须以孩子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孩子“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

她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女孩,以助人为乐为宗旨。

她是我们身边一个“小雷锋”。

默默无闻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

一次考试,她的同桌考得很不理想,闷闷不乐,赵宇航就帮助他讲题。

讲完后,同桌茅塞顿开,非常感激。

赵宇航感到自己也很快乐。

以后,遇到谁有不会的问题,都主动帮忙讲解……
一次上学,一个一年级小学生,书包看起来非常重,把她的背要压塌了,走路也很吃力。

赵宇航随手把她的书包从他的肩上拿下来,帮他送到了班级……
这些在她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小事,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始终坚持做好事。

她积极扶贫助困,四川大地震时,她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组织全班学生捐款救助。

去农村探亲时,还主动帮助老人干农活。

她就是这样一个朴实、不求回报、坚持做好事的快乐少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