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设备 电阻炉设计课件
(3)开启炉门的辐射热损失
设装出料所需时间为每小时6分钟,根据式(5—6)
Q辐
3.6 5.675F[t (1T0g0)4
( Ta )4 ] 100
式中:C—黑体辐射系数; F—炉门开启面积或缝隙面积(m);
3.6—系数;φ—炉口遮蔽系数;
δt—炉门开启率(即平均1小时内开启的时间),对常开炉门或炉壁 缝隙而言δt=1。
S2
2
788.6 730.4 0.05 0.129
497.8℃
t3墙 t3墙 t3墙
497.8 485 100% 485
2.64%
5%,不需重算。
③验算炉壳温度t4墙
t4墙
t3墙
q墙
S3
3
497.8 730.4
0.115 0.194
64.9℃<
70℃
满足一般热处理电阻炉表面温升<50℃的要求。室温20 ℃
热处理设备
热处理电阻炉设计计算举例
重
点: 设计方法与步骤
教学要求:了解箱式电阻炉的设计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设计任务
二、炉型的选择
根据设计任务给出的生产特点,拟选用箱式热处理电 阻加热炉,不通保护气氛。
三、确定炉体结构和尺寸
1.炉底面积的确定
因无定型产品,故不能用实际排料法确定炉底面积,
只能用加热能力指标法。已知生产率p为160kg/h,按表
炉底隔砖采用重质粘土砖,电热元件搁砖选用重质 高铝砖。(注①67=65+2,2是砖缝的宽度。)
炉底板材料选用Cr—Mn—N耐热钢,根据炉底实际尺寸 给出,分三块或四块,厚20mm。
四、砌体平均表面积计算
砌体外廓尺寸如图5—15所示
(教材图5-9)。
L外=L+2×(115+50+115) = 2300mm
Q总
Q件 (Q辐
Q溢)
202931.2
95117 (8877.7
33713)
100
%
59.3%
七、炉子空载功率计算
P空
Q散 Q它 3600
25020.4 23346.1 3600
13.4kw
八、空炉升温时间计算
由于所设计炉子的耐火层结构相似,而保温层蓄 热较少,为简化计算,将炉子侧墙、前后墙及炉顶按 相同数据计算,炉底由于砌砖方法不同,进行单独计 算,因升温时炉底板也随炉升温,也要计算在内。
高 H (65 2) 9 37 640 mm
拱角砖矮边 高度
炉底支撑砖厚度
为避免工件与炉内壁或电热元件搁砖相碰撞,应使工 件与炉膛内壁之间有一定的空间,确定工作室有效尺寸为: L效=1500mm ; B效=700 mm; H效=500mm
4.炉衬材料及厚度的确定
由于侧墙、前墙及后墙的工作条件相似,采用相同 炉衬结构,即113mmQN—1.0轻质粘土砖+50mm密度为 250kg/m3的普通硅酸铝纤维毡+ 113mrnB级硅藻土砖。
2 3
(t g
ta )
20
2 3
(950
20)
640℃
Q溢 qVa aC(a t'g ta) t
314.11.29 1.342 (640 20) 0.1
33713kJ / h
(5)其它热损失 其它热损失约为上述热损失之和的10%~20%,故
Q它=0.13(Q件+Q散+Q辐+Q溢) =0.13 × (95117+25020.4+8877.75+33713) =23346 .1 kJ/h
按统计资料,炉膛高度H与宽度B之比H/B通常在 0.5~0.9之间,根据炉子工作条件,取H/B=0.7左右,根据 标准砖尺寸,选定炉膛高度H=0.640m。
因此,确定炉膛尺寸如下:
砖长 砖 缝
长 L (230 2) 7 (230 1 2) 1741 mm
长度
炉底搁砖宽度 2
宽 B (1mm
由tS2均= 632.5 ℃,得 λ2=0 .129W/ ( m﹒℃)
当炉壳温度为60℃,室温为20℃时,由附表2经近似
计算得α∑=12. 17W /(m2﹒℃) (综合传热系数) ① 求热流
q墙
s1
tg ta s2 s3
1
1 2 3 a
950 20
0.115 0.05 0.115 1
P安= 1.4 2029312 =78.9 Kw 3600
与标准炉子相比较,取炉子功率为75kW。
六、炉子热效率计算
1.正常工作时的效率 Q件 100 %
由式(5—12)
Q总
(5 12)
Q件 100% 95117 100% 47.2%
Q总
202931.2
2.在保温阶段,关闭炉门时的效率
1.炉墙及炉顶蓄热
拱角砖的厚度
V侧粘= 2×[1.741×(12×0.067+0.135) ×0.115=0.376m3 V前粘后= 2×[(0.869+0.115×2)×(16×0.067+0.135)]=0.305m3
V顶粘= 0.97×(1.741+0.276) ×0.115=0.225m3
④计算炉墙散热损失
Q墙散=q墙·F墙均=730 .4 ×6.25=4562.5W 同理可以求得
t2顶=844 .39℃; t3顶=562 .6 ; t4顶=53℃; q 顶= 485 .4 W/m2
t2底=782 .2℃,t3底568 .54℃,t4底=53.7℃, q底=572 . 2 W/m2 炉顶通过炉衬散热
炉顶 采用113mmQN —1. 0轻质粘土砖十80mm密度 为250kg/m3的普通硅酸铝纤维毡十115mm膨胀珍珠岩。
炉底 采用三层QN—1.0轻质粘土砖(67① ×3)mm + 50mm密度为250kg/m3的普通硅酸铝纤维毡十182mmB级 硅藻土砖和膨胀珍珠岩复合炉衬。
炉门 用65mmQN—1.0轻质粘土砖+80mm密度为 250kg/m3的普通硅酸铝纤维毡+65mmA级硅藻土砖。
3.炉底平均面积
F底内 B L 0.869 1.741 1.51m2
F底外 B外 L外 1.430 2.300 3.36m2
F底均 F底内 F底外 1.51 3.36 2.23m2
五、计算炉子功率
1.根据经验公式法计算炉子功率
由式(5—14)
P安
C
F 0.5
升
0.9
( t )1. 1000
V纤侧= 2×[(1.741+0.115) ×(12×0.067+0.135) ×0.05=0.174 m V前粘后=2×[(0.87+0.115×2)×(16×0.067+0.135)×0.05
0.511 0.129 0.194 12.17
730.4W / m 2
②验算交界面上的温度t2墙、t3墙
t2墙
t1
q墙
S1
1
950 730.4
0.115 0.511
788.6
℃
t2墙
t
2墙
t
2
墙
788.6 780 100% 780
1.1%
5%,满足设计要求,不需重算。
t3墙
t2墙
q墙
i1 i F
对于炉墙散热,如图5—16所 示,首先假定界面上的温度及炉
壳温度,
t′2 墙 = 780℃ , t′3 墙 = 485℃, t′4 墙=60℃则
耐火层S1的平均温度 ts1均=(950+780)/2=865℃, 硅酸铝纤维层S2的平均温度 ts2均=(780+485)/2=632.5℃, 硅藻土砖层S3的平均温度 ts3均=(485+60)/2=272.5℃, S1、S3层炉衬的热导率由附表3得
B外=B+2×(115+50+115)=1430mm
H外=H+f+(115+80+115)+67×4+50+182
炉顶厚
4 块粘土砖高 炉 底保温层厚
=640+116+310+268+50+182
=1566 mm
式中:f —拱顶高度,此炉子采用600标准拱顶,取拱弧
半径R=B,则f可由f =R(1- co300 )求得。
Q件= P(C件2 t1—C件1to) =160 × (0.63×950-0.486 × 20)
=95117 kJ/h
( p每小时装炉量)
(2)通过炉衬的散热损失Q散 由于炉子侧壁和前后墙炉衬结构相似,故作统一数据 处理,为简化计算,将炉门包括在前墙内。
根据式(1—15)
Q散
t1 t n1 n si
所以
P安
C
0.5 升
F
0.9
(t 1000
)1.
55
30 40.5 6.440.9 ( 950 )1.55 1000
74.1kW
由经验公式法计算得P安≈75 (kW)
2.根据热平衡计算炉子功率
(1)加热工件所需的热量Q件
由附表6得,工件在950℃及20℃时比热容分别为
C件2 = 0. 63kJ/(kg ﹒℃) , C件1=0.486kJ/(kg·℃), 根据式(5—1) Q件 P(c2t2 c1t1)(kJ / h) (5 —1)
1.炉顶平均面积
F顶内
2R
6
L
2 3.14 0.869 6
1.741
1.585
m2
F顶外 B外 L外 1.430 2.300 3.318 m2
F顶均 F顶内 F顶外 1.585 3.318 2.29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