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屋建筑学·房屋建筑学作业

房屋建筑学·房屋建筑学作业

1.建筑的含义是什么?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答: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建筑物,不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构筑物。

2.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的意义何在?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含义和适用围是什么?答: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是为了实现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而制定出来的。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

其数值定为100m,符号为M,即1M=100mm。

整个建筑物或其一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都应该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倍数。

扩大模数的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等6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mm、600mm、1200mm、1500mm 、3000mm、6000mm。

(2)竖向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和6M,其相应的尺寸为300mm和600mm。

分模数是基本模数的分数值,其基数为1/10M、1/5M、1/2M等3个,其相应的尺寸为10mm、20mm、50mm。

模数数列的幅度及适用围如下:(1)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20M。

主要适用于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断面尺寸。

(2)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36M。

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层高、门窗洞口、构配件等尺寸。

(3)水平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3M为3~75M;6M为6~96M;12M为12~120M;15M为15~120M;30M为30~360M;60M为60~360M,必要时幅度不限。

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门窗洞口尺寸。

(4)竖向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不受限制。

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高度、层高、门窗洞口尺寸。

(5)分模数数列的幅度:1/10M为(1/10~2M);1/5M为(1/5~4)。

3.两阶段设计与三阶段设计的含义和适用围是什么?答: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平面设计包含哪些基本容?答:建筑平面设计的基本容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及平面组合设计。

5.影响房间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为什么矩形房间被广泛采用。

答: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从使用要求、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经济条件、美观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房间形状。

一般功能要求的民用建筑房间形状常采用矩形,其主要原因如下:⒈形平面体型简单,平直,便于家居布置和设备的安排,使用上能充分利用室有效面积,有较大的灵活性。

⒉结构布置简单,便于施工。

以中小学教室为例,矩形平面的教室进深和面宽较大,采用预制构件,简化施工。

⒊矩形平面便于统一开间、进深,有利于平面及空间的组合。

如学校、办公楼、旅馆等建筑常采用矩形房间沿走道一侧或两侧布置,统一的开间和进深使建筑平面布置紧凑,用地经济。

6.房间的尺寸指的是什么?确定房间尺寸应考虑哪些因素?答:房间尺寸是指房间的面宽和进深,而面宽常常是由一个或多个开间组成。

确定房间尺寸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1、足家居设备布置及人们活动要求。

2、满足视听要求。

3、良好的天然采光。

4、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

5、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

7.交通联系部分包括哪些容?如何确定楼梯的数量、宽度和选择楼梯的形式?答: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空间(走道),垂直交通空间(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交通枢纽空间(门厅、过厅)等。

楼梯的宽度和数量主要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和防火规来确定。

楼梯的形式主要有直行跑梯、平行双跑梯、三跑梯等形式,应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式。

8.楼梯坡度如何确定?踏步高与踏步宽和行人步距的关系如何?答:楼梯的坡度在实际应用中均由踏步高宽比决定。

常用的坡度为1:2左右。

人流量大,安全要求高的楼梯坡度应该平缓一些,反之则可陡一些,以节约楼梯间面积。

踏步的高宽比根据人流行走的舒适、安全和楼梯间的尺度、面积等因素进行综合权衡。

9.什么是层高、净高?确定层高与净高应考虑哪些因素?答:层高是指该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距离。

净高是指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层高和净高的确定应考虑使用功能、采光通风、结构类型、设备布置、空间比例、经济等主要因素的影响。

例如卧室、教室、公共建筑门厅和商店营业厅的净高确定差别。

10.影响体型及立面设计的因素有哪些?建筑物体型组合有哪几种方式?答:1、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不能脱离物质技术发展的水平和特定的功能、环境而任意创造,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使用功能、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经济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制约。

2、建筑物体型的造型组合,包括单一体型、单元组合体型、复杂体型等不同的组合方式。

11.建筑物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一座建筑物主要是由基础、墙或柱、楼梯、楼板层及地坪层、屋顶及门窗等六大部分所组成。

基础是房屋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结构,它的作用是把房屋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

因此,基础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墙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和护围构件。

作为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由屋顶或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再传给基础;作为护围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的侵袭作用;墙起着分隔空间、组成房间、隔声、遮挡视线以及保证室环境舒适的作用。

为此要求墙体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等能力。

柱是框架或排架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和承重墙一样承受屋顶和楼板层及吊车传来的荷载,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楼板层是水平方向的承重结构,并用来分隔楼层之间的空间。

它支撑着人和家具设备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梁和柱,它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及隔声、防火、防水、防潮等性能。

地坪层是指房屋底层之地坪,应具有均匀传力、防潮、坚固、耐磨、易清洁等性能。

楼梯是房屋的垂直交通工具,作为人们上下楼层和发生紧急事故时疏散人群之用。

楼梯应具有足够的通行能力,并做到坚固和安全。

屋顶是房屋顶部的围护构件,抵抗风、雨、雪的侵袭和太阳辐射热的影响。

屋顶又是房屋的承重结构,承受风、雪和施工期间的各种荷载。

屋顶应坚固耐久,不渗漏水和保暖隔热。

门主要用来通行人流,窗主要用来采光和通风。

处于外墙上的门窗又是围护构件的一部分。

应考虑防水和热工要求。

12.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建筑构造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包括外界环境因素(外界作用力的影响,气候条件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筑技术条件及建筑标准等。

2、为使建筑物满足适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在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时,必须注意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确保结构坚固、安全,适应建筑工业化需要,考虑建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以及美观要求等构造设计的原则。

13.论述墙体类型的分类方式及类别?答:墙体按所处位置可以分为外墙和墙。

外墙位于房屋的四周,故又称为外围护墙。

墙位于房屋部,主要起分隔部空间的作用。

墙体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纵墙和横墙。

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得墙称为横墙,外横墙俗称山墙。

根据墙体与门窗位置的关系,平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间墙,立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下墙。

按构造方式墙体可以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三种。

按施工方法墙体可以分为块材墙、板筑墙及板材墙三种。

14.墙身加固措施有哪些?有何设计要求?答:墙身加固措施主要包括圈梁和构造柱。

设计要求:圈梁应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部位增设附加圈梁。

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15.墙中为什么要设水平防潮层?设在什么位置?一般有哪些做法?各有什么优缺点?答:1、为杜绝地下潮气对墙身的影响,防止土壤和地面水渗入砌体。

2、设在建筑物外墙体沿地层结构部分的高度。

1)当室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防潮层的位置应该设在垫层围,低于室地坪60mm,同时还应至少高于室外地面150mm,防止雨水溅湿墙面;2)当室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时(如炉渣、碎石等),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该平齐或高于室地面60mm;3)当墙两侧地面出现高差时,应该在强设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并在土壤一侧设置垂直防潮层。

3、一般做法:防水砂浆防潮层、细石混凝土防潮层、油毡防潮层4、各自优缺点:1)防水砂浆防潮层:适用于一般的砖砌体,做法构造简单,但砂浆易开裂或不饱满影响防潮效果。

2)配筋细石混凝土防潮层:防潮性好,抗裂性好,能与砌体结合为一体,适用于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建筑。

3)油毡防潮层:防水效果好,但有油毡隔离,消弱了砖墙的整体性,不应在刚度要求高或地震区采用,使用寿命短。

16.提高外墙的保温能力有哪些措施?答:提高外墙的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一般有三种措施:增加外墙厚度,使传热过程延缓,达到保温目的。

但是墙体加厚,会增加结构自重、多用墙体材料、占用建筑面积、使有效空间缩小等。

选用空隙率高、密度轻的材料做外墙,如加气混凝土等。

这些材料导热系数小,保温效果好,但是强度不高,不能承受较大的荷载,一般做框架填充墙等。

采用多种材料的组合墙,解决保温和承重双重问题。

17.什么是变形缝?有什么设计要求?答:变形缝是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

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伸缩缝间距与墙体类别有关,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沉降缝(以下情况应设置沉降缝:建筑物位于不同种类的地基土壤上,或在不同时间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建筑物形体比较复杂,在建筑平面转折部位和高度、荷载有很大差异处。

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地基越弱的建筑物,沉降的可能性越高,沉降后产生的倾斜距离越大,要求的缝宽越大)和防震缝(在抗震设防烈度7-9度地区应设防震缝。

反震缝的宽度,在多层砖墙房屋中,按设防烈度的不同取50-70mm。

在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中,建筑物高度小于或等于15m时,缝宽为70mm。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15m时:设防烈度7度,建筑每增高4m,缝宽在70mm 基础上增加20mm:设防烈度8度,建筑每增高3m,缝宽在70mm基础上增加20mm;设防烈度9度,建筑每增高2m,缝宽在70mm基础上增加20mm)三种。

18.楼板层与地坪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楼板层的基本组成及设计要求有哪些?答:1、楼地层包括楼板层和地坪层,是水平方向分隔房屋空间的承重构件。

楼板层分隔上下楼层空间,地坪层分隔与底层空间。

由于它们均是供人们在上面活动的,因而具有相同的面层;但由于它们所处位置不同、受力不同,因而结构层有所不同。

楼板层的结构层为楼板,楼板将所承受的上部荷载及自重传递给墙或柱,并由墙、柱传给基础,楼板层有隔声等功能要求;地坪层的结构层为垫层,垫层将所承受的荷载及自重均匀地传给夯实的地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