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一、本专业勘察设计的特殊要求(一) 站址选择1.站址选择基本原则在微波站站址选择时,监理工程师应要求设计人员首先考虑满足通信网络规划和通信技术要求,并结合当地水文地质、交通、城市规划、投资效益等因素及生活设施综合比较选定。
2.站址选择基本技术要求微波站站址选择应满足接力通信线路的站距要求。
(1)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线路的站距应根据采用设备的参数、路由经过的地形、气候条件、天线高度、电波传播及所采用的技术措施等因素来确定。
监理工程师应提醒设计人员,在微波传输的路径上要充分考虑电波阻挡、折射和其他外来电磁波干扰影响。
(2)站距较长或较短的接力段应采用技术措施,以保证接收机输入口的自由空间接收电平与标称接收电平值之差不超过3dB。
(3)各接力段原则上都应满足误码性能指标要求,否则应调整相应接力段的站距或采取其他技术措施。
3.站址选择的其他要求微波站的设置除应满足技术上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站址应有安全的环境。
严禁将站址选择在有开采价值的矿山区、古遗址和易受洪水淹灌的地方。
(2)站址不应选择在生产及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的建筑物和堆积场附近。
(3)站址应选择在土质均匀的地段。
避开断层、土坡边沿、古河道和有可能塌方、滑波的地方。
对有抗震要求的地区,尽量选择在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段。
(4)站址应有较安静的环境,避开经常有较大震动或强噪声的地方。
(5)站址应有较好的卫生环境,不宜选择在生产过程中散发有害气体、多烟雾、粉尘、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附近。
(6)微波站址选择时应满足通信安全保密、国防、人防、消防等要求。
勘察单位经过勘察选定站址后,应将站址选择的勘察纪要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监理工程师应对勘察单位报送的勘察纪要进行审核签字。
如果选定的站点不符合站址选择原则和技术要求,监理工程师应及时签发监理工作联系单(C1),要求勘察单位重新勘察选择站址。
(二) 微波机房微波机房的土建工程设计监理,应由具有建筑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
(三) 供电系统监理工程师在审查设计时应注意以下要求:1.微波站通信设备的供电容量要满足现阶段和中长期的发展需求,系统应采取1:1的热备用,并采用无瞬断的整流浮充蓄电池直流供电系统。
微波站的外围控制设备、测试仪表、空调、采暖通风、照明等其他生活用电采用交流供电系统。
2.微波站电源系统的一次电源应以市电为主、柴油发电机组供电为辅。
在无市电可利用或市电引入线路过长,造成供电系统投资过高的微波站,系统可采用太阳能、风能供电,柴油发电机组供电为辅。
3.由市电和备用发电机组电源组成的交流供电系统宜采用集中供电方式供电。
在满足微波站用电负荷要求的前提下,应做到接线简单、操作安全、调度灵活、检修方便。
低压交流供电系统应采用三相五线和单相三线制供电。
微波站所配置的备用发电机组,宜采用自动投入、自动切除、自动补给并具有遥信、遥测、遥控性能和标准的接口及通信协议的自动化机组。
4.微波站供电系统要求,监理工程师应按《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YD /T5040-2005进行质量控制。
设计阶段监理,监理工程师应对设计单位的设计成果——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并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会审。
设计文件中确定的站点应安全可靠、投资合理、便于施工和维护。
5.设计阶段监理工作完成后,监理工程师应写出监理工作总结报告二、施工阶段的主要质量控制点(一) 微波机房环境检查1.微波机房环境检查相关内容见“第八章第四节”。
2.微波铁塔建筑工程质量检查的相关内容见“第八章第四节”。
(二) 进场材料、设备的检验1.监理工程师在收到供货单位或施工单位的材料/设备报验表(A9)后,应及时到施工现场,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单位的代表共同对到达施工现场根据设备清单,对设备/器材数量进行清点及外观检查。
施工单位应做好现场检查记录。
2.当发现设备或器材有受潮或受损,应由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的代表同时进行技术鉴定,作好记录。
经验证确有问题时,监理工程师应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供货单位及时更换或修补缺陷。
3.微波天、馈线体积大,搬运中容易受损伤。
监理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检查微波天、馈线是否完好,填写检查记录并经搬运人员、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三方签字确认。
(三) 微波天线、馈线安装质量控制1.微波天线安装要求微波天线安装质量是确保传输质量指标的重要环节,监理工程师应当在以下工序设置质量控制点:(1)安装位置应避开天线近场区四周的建筑物、遮挡物和地形地物对电波反射引起的干扰。
(2)安装位置的确定,应满足馈线长度最短、馈线转弯和扭转最少的要求。
(3)安装位置应避免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有害影响,电磁波辐射污染应符合GB8702-1988《电磁辐射防护标准规定》限值的要求。
(4)微波天线通信方位角及俯仰角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应有一定的调整余量。
(5)微波天线的加固应平稳牢固,天线与铁架之间不应产生相对摆动。
天线的锁紧螺母应紧固,在调整螺杆的里外均应上双螺母。
天线与座架水平支撑杆的安装角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水平面与中心轴线的夹角小于或等于±250°,垂直面与中心轴线的夹角小于或等于±50°,加固螺栓必须由上往下穿。
(6)埋设天线地脚螺栓时,水泥标号、水泥与砂石配比、螺栓预留长度等均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7)拼装式天线组装时主反射面的各瓣应对号入位,装好定位销钉和紧固螺栓,保证主反射面接缝平齐、均匀、光滑。
(8)喇叭辐射器口面的防水罩应按出厂说明书要求正确安装、粘合牢固。
(9)主反射面口面的保护罩应按出厂说明书要求正确安装,各加固点受力应均匀。
(10) 天线馈源的极化方向和波导接口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及馈线走向要求。
天线馈源加固合理,应不受外力,不影响馈线安装。
天线馈源各部件的连接面应清洁干净,电气连接良好。
2.微波馈线安装基本要求馈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馈线路由走向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馈线自身应平直。
馈线必须有均匀稳定的加固措施,椭圆软波导水平或垂直敷设时相邻两个加固点的距离应控制在1~1.5m的范围内。
(2)馈线出入机房时,其洞口必须按工程设计要求加固和采取防雨措施。
(3)馈线安装好后必须按工程设计要求接好地线,并做好防腐处理。
(4)射频电缆和椭圆软波导转弯处应符合产品的曲率半径要求。
(5)馈线系统接头应密封,整条馈线在24h内气压应不低于15kPa。
(6)馈线必须充气,充入馈线内的空气应干燥,不应腐蚀馈线。
充入空气的压力在20℃时宜为15~30kPa,含水量应小于1.5g/m3。
(7)馈线与天线馈源、馈线与设备的连接处不应承受馈线的拉力、压力、弯曲等附加外力,其接口面应能自然吻合。
3.硬波导馈线安装工艺硬波导馈线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1)安装的硬波导馈线要求横平竖直。
(2)安装的硬波导馈线应稳定、牢固、受力均匀,加固间距为2m左右,加固点与软波导、分路系统的间距为0.2m左右。
(3)同一方向的两条及两条以上的硬波导馈线应互相平行。
(四) 设备安装工艺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在设备安装时应按分别完成的电缆走道或槽道安装、机架安装、架间电缆布放工艺工序,填报相关工序报验申请表(A4表),监理工程师在安装过程中应加强巡检,并在收到工序报验申请单后,相关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予以签字确认,具体见第八章第四节。
1.分路系统安装工艺分路系统安装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1)分路系统的安装及加固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波导型分路系统应按工程设计核对其工作频段及信号运行方向。
分路系统与微波设备连接时,应自然吻合,安装时不得产生附加外力,定位销钉安装应正确,螺栓应顺畅穿入,穿向正确,螺栓配套齐全,螺帽紧固。
(3)同轴型分路系统安装在设备顶部(或电缆走线道上、下),安装应平稳、牢固。
2.中频电缆布放工艺(1)中频电缆布放前应按施工图设计要求的走向路由实际丈量(曲率半径不小于6cm)下料,并编号顺序布放,不得交叉。
(2)中频电缆的端头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头断面应平齐不变形,电缆与电缆头的组合应牢固,点接触良好。
2)中频电缆内导体以及电缆头内导体的焊接应端正、光滑、无凹陷、无凸泡、无虚焊、不松动。
3)做好电缆头的中频电缆内导体、外导体两端应分别相通,内外导体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3)多条中频电缆应作扣扎或绑扎,要求如下:1)扎结扣应整齐,间隔均匀,松紧适度,不损伤电缆外皮。
2)绑扎后的中频电缆应相互紧密排列,平直整齐。
转弯圆滑、均匀一致,下线按顺序、不交叉。
(4)信号线和控制线的布放要求:1)信号线和控制线的规格、路由走向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2)信号线和控制线应作便于维护的标识。
(五) 室内电源线布放工艺质量控制1.布放电源线的规格、路由、位置、熔丝容量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电缆排列必须整齐,外皮无损伤。
2.交、直流电源的馈电电缆必须分开布放,电力电缆与信号线缆应分开布放。
3.电源线必须采用整段线料,中间无接头。
4.电缆转弯应均匀、圆滑,电缆弯的曲率半径应大于60mm。
5.布放走道电缆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电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绑扎线缆的麻线必须浸蜡。
6.电缆的布放应注意顺直不凌乱,尽量避免交叉,并且不得堵住送风通道。
7.直流电源线的成端接续连接牢固,接触良好,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8.每对直流缆线应保持平行,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红蓝标志。
安装好的电源线未端必须有胶带等绝缘物封头,电缆剖头处必须用胶带护套封扎。
(六) 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质量控制微波站可靠的防雷与接地,是微波通信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
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埋设于地下的地网系统进行严格的检查,做好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和重要隐蔽过程的照相记录,并按以下控制点进行质量控制:1.微波站接地要求(1)微波机架应做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排应从室外地网引入。
(2)走线架应与室内接地保护排良好连接。
(3)机房内所有通信设备不得通过安装加固螺栓等与建筑钢筋相碰而形成电气连通。
(4)接地线截面积符合设计要求。
2.微波站电源用SPD选择要求微波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电源SPD的选择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国通信行业关于SPD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标准:(1)《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YD/T1235.1-2002(2)《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测试方法》YD/T1235.2-20023.微波站电力电缆敷设要求微波站供电的电力电缆及其他进出缆线必须具有金属外护层或穿金属管道,并埋设于地下。
出入微波站的电缆金属护套在入站处应作保护接地,电缆内芯线在进站处应加装避雷器,电缆内的空闲线对亦应作保护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