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款依据及条文解释1.1条款: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保证体系建设条款依据:1、中铁一安(2009)24号《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2、《标准化项目管理制度体系文件》第五部分:质量管理制度。
3、中铁一项目(2008)442号《项目管理标准》(修改版)第八篇《项目质量管理标准》。
条文解释:1.1.3质检人员应选择责任心强、坚持原则、具有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同时各施工单位必须组织专(兼)职质检人员进行定期和经常性的质量技术培训,取得相应资格,做到持有效证件上岗。
专职质检人员必须获取股份公司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质量检查证。
1.2条款:施工准备条款依据:1、中铁一施(2007)269号“关于发布《施工技术管理条例》等五项管理标准的通知”中的《施工技术管理条例》和《施工临时设施设计鉴定管理规定》。
2、中铁一施(2009)347号“关于发布《中铁一局建筑工程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3、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4、相关标准、规范(指南)、规程。
1.3条款: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条款依据:1、中铁一施(2007)269号“关于发布《施工技术管理条例》等五项管理标准的通知”中的《施工技术管理条例》。
2、中铁一施(2008)279号“关于补充《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的通知”。
3、中铁一施(2009)347号“关于发布《中铁一局建筑工程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4、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1.4条款: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条款依据:1、中铁一施(2007)269号“关于发布《施工技术管理条例》等五项管理标准的通知”中的《施工技术管理条例》。
2、中铁一施(2009)323号“关于发布《作业指导书编制要求》及《混凝土管理制度》两项标准的通知”。
3、中铁一施(2009)192号“转发铁道部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暂行办法》的通知”。
4、中铁一施(2009)346号“关于转发铁道部《铁路建设项目技术交底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条文解释:1.4.1“四新技术”是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1.5条款:测量、监控量测、地质超前预报条款依据:1、中铁一施(2007)269号“关于发布《施工技术管理条例》等五项管理标准的通知”中的《施工技术管理条例》和《工程测量工作管理条例》。
2、相关标准、规范(指南)、规程、设计文件。
条文解释:1.5.2“测量双检制”是指一个测量组先后用不同方法测量,核对结果。
或两个测量组分别测量、核对结果。
1.6条款:施工过程控制条款依据:1、中铁一施(2007)269号“关于发布《施工技术管理条例》等五项管理标准的通知”中的《施工技术管理条例》。
2、中铁一发(2009)172号“关于印发集团公司F版(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通知”QB/ZTYJ.CX.SJB.04-2009《施工过程运行控制程序》。
3、中铁一安(2009)24号“关于印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4、中铁一安(2009)26号“关于印发《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5、国家、行业(地区)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标准、规范(指南)、规程、设计文件、集团公司有关管理文件等标准要求。
条文解释:1.6.3“特殊过程”是指形成的产品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问题在产品使用后或服务交付后才显现,或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
1.6.3“特殊过程”的“三鉴定”是指项目部在施工前对拟投入到“特殊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人员资格、设备性能状态”是否能满足“特殊过程”的要求而进行预先鉴定认可的过程。
1.7条款:工程质量管理资料条款依据:1、中铁一施(2007)269号“关于发布《施工技术管理条例》等五项管理标准的通知”中的《施工技术管理条例》。
2、中铁一发(2009)172号“关于印发集团公司F版(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通知”中的《施工过程运行控制程序》。
3、中铁一安(2009)24号《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条文解释:1.7.8“三检制”是指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
1.8条款:设计变更条款依据:1、中铁一施(2007)269号“关于发布《施工技术管理条例》等五项管理标准的通知”中的《施工技术管理条例》。
1.9条款:检测及计量器具管理条款依据:1、中铁一施(2007)269号“关于发布《施工技术管理条例》等五项管理标准的通知”中的《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管理条例》。
2、《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文件汇编》中的《计量管理办法》。
3、相关标准、规范(指南)、规程。
1.10条款:试验管理;1.11条款:试验资料条款依据:1、中铁一施(2007)269号“关于发布《施工技术管理条例》等五项管理标准的通知”中的《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管理条例》。
2、《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文件汇编》中的《计量管理办法》。
3、中铁一施(2008)279号“关于补充《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的通知”。
4、国认实函(2006)141号《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5、相关标准、规范(指南)、规程。
1.12条款:调度、计划统计管理条款依据:1、中铁一施(2007)269号“关于发布《施工技术管理条例》等五项管理标准的通知”中的《施工技术管理条例》。
2、中铁一施(2005)372号“关于印发《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调度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1.13条款:顾客投诉满意度评价管理条款依据:1、中铁一发(2009)172号“关于印发集团公司F版(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通知”QB/ZTYJ.CX.SJB.10-2009《顾客满意度评价控制程序》。
2.1条款: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保证体系建设条款依据:1、建质(2008)91号《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
2、《标准化项目管理制度体系文件》第七部分:《安全环保管理制度》。
3、中铁一安(2009)26号《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4、中铁一人(2009)47号《安全生产责任制》。
条文解释:2.1.1无论项目规模大小,均应独立设置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①设置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机构—安委会或安全领导小组(局级指挥部、直属项目经理部、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由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担任,建立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成。
②设置与本单位生产经营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③设置单位安全生产总监和安全生产稽查队伍。
2.1.3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应当满足下列要求:1、建筑工程、装修工程按照建筑面积配备:①1万平方米以下的工程不少于1人;②1万~5万平方米的工程不少于2人;③5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工程不少于3人,且按专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土木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按照工程合同价配备:①5000万元以下的工程不少于1人;②5000万~1亿元的工程不少于2人;③1亿元及以上的工程不少于3人,且按专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2条款: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及管理方案的编制条款依据:1、中铁一发(2009)172号“关于印发集团公司F版(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通知”。
2、中铁一安(2009)319号“关于重新修订印发《中铁一局集团临时场所重大危险因素、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及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指导方案》的通知”。
条文解释:2.2.1危险源辨识应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管理的缺陷等方面,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系统全面辨识出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再通过风险评价确定出重大危险源。
2.3条款:安全教育、技术交底及班前讲话条款依据:1、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2、安监总(2006)228号《关于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意见》3、中铁一安(2009)26号《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2.4条款: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条款依据:1、建质[2008]75号《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
2、国家质监总局第70号令《特种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3、中铁一安(2009)26号《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4、中铁一安(2009)164号《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取证管理办法》。
5、中铁一安(2007)79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
6、中铁一人(2006)148号《项目经理部员工培训指南》。
2.5条款:特种设备管理条款依据:1、中铁一安(2007)79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
2、中铁一安(2009)26号《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条文解释:2.5.1特种设备是指起重机械、电梯、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
在用的特种设备必须有厂家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以及安全合格标志,对无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的设备要督促进行检验或责令停用;对检验合格的设备办理《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手续;特种设备管理、维修和操作人员严禁无证上岗操作。
2.5.3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中的要求,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维修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等资料。
2.6条款:安全防护用品及劳动保护用品管理条款依据:1、中铁一安(2006)247号《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
条文解释:2.6.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是指按国家有关规定为确保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安全与健康必须配备的防护用品。
国家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产品合格证制度和安全标志管理。
项目部应严格执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采购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是指在建筑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人员使用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绝缘)鞋、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尘(毒)口罩、救生衣等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2.6.2施工单位和项目部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并按“四统一”(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一发放)的原则和集团公司指定的生产厂家产品(安全帽、工装),为从业人员(包括企业员工、劳务工、协议工、临时工、民工)配备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应当按规定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采购和使用无“三证一标志”(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确保作业员工的职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