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猪调研报告4

生猪调研报告4

黄山市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和稳定生猪产业发展的建议与措施生猪生产是我市畜牧业的支柱产业,2008年牧业总产值20.0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4.5%,其中生猪生产已占畜牧业产值的近70%,生猪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针对今年以来,生猪市场疲软,价格持续下滑,养殖效益锐减,农民养殖积极性受挫等严峻形势,为保护农民养殖积极性,维护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我委近期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了专题调查,现就调查所得情况形成报告如下:一、生猪养殖业发展及现状1、我市生猪生产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畜牧业生产取得长足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市推广“三化”养猪,实现了猪肉自给,90年代发展“三元”杂交猪和全价饲料的广泛应用,保障了全市生猪饲养量的持续增长,到2005年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135.2万头。

特别是近两年来,在国家和省各项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生猪生产取得飞速发展。

2008年,全市肉类总产量8.06万吨,同比增长4.3%,其中:猪肉7.36万吨,增长5.7%。

生猪出栏85.76万头,增长5.5%,期末存栏59.37万头,增长15.8%,其中能繁殖母猪5.278万头,增长54.7%;全市存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户755户,规模养殖比重达到21.1%,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

2009年1-5月份,生猪存栏56.3万头,同比下降8.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数5.23万头,同比增长38.0%),出栏49.6万头,同比增长5.8%。

2、当前生猪市场行情根据对7个县(区)畜牧业生产投入品及畜牧业产品市场价格定点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仔猪价和猪粮价比处于快速下降的趋势,仔猪降幅较大。

目前全市仔猪平均价格是8.0元/公斤,同比下降78.33%,环比下降5.1%,生猪平均收购价8.4元/公斤,同比下降33.88%,环比下降0.22%。

表1:全市2008年5月与2009年5月生猪市场价格对比表单位:元/公斤,元/头3、当前生猪生产效益情况依据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年初联合发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的规定,按照我市当前多数养猪场生猪平均出场价格8.4元/公斤和玉米价格1.68元/公斤计算,我市猪粮平均比价为5∶1,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逼近5.0∶1以下的红色区域内,表明生猪价格已出现中度下跌,接近重度下跌区间,生猪生产明显亏损。

按照目前我市生猪饲养管理水平、饲料行情和生产指标等进行概算,也证明我市当前生猪生产经济效益差,多数养猪户的生猪养殖是亏损的。

具体生猪养殖成本分析如下:1.大型规模养殖企业(养殖规模5000头以上):目前市场价(毛猪)按4.8元每斤计算,盈利区间在120-150元/头。

主要是这些企业规模大,饲料自行加工,仔猪自繁自养,养殖的生猪品种好,再加上卫生消毒防疫等一系列措施到位,减少了生猪疫病的发生,减低了成本。

2.规模养殖场:养殖规模在50-300头的中小型养殖户,目前的保本价格在4.7元∕斤左右,按现在行情,每出栏一头生猪(二元杂交猪)亏损约100元。

3.散养户:散养户(年出栏20头以下)的饲料等成本相对较高,据测算生猪保本价格在5.0元∕斤左右,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约140元。

二、养猪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养猪生产水平低一是目前全市养猪生产仍然是千家万户零星分散养殖为主,饲养规模普遍较小,较大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的比重比较低。

二是饲料报酬低,多数猪场的料肉在3.0∶1以上,有的猪场甚至达到3.4∶1以上。

2、动物疫病风险规模小的猪场防疫基础条件差,少数养猪场(户)防疫保健意识不强。

随着动物疫病种类不断增加,动物疫病的威胁进一步加大。

一些常见疫病,如猪瘟、猪喘气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附红细胞体病,在一些规模养殖户和新引进猪群中时有发生,对养猪业的危害性较大。

随着气温的升高和猪群的流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正在加大。

3、制约规模养猪业发展的问题突出贷款难、用地难、污染治理难等实际困难,仍然制约着规模养猪业的发展。

规模养猪场的建立、运营都需要占用大量资金,一旦经营不善出现亏损,将使其难以为继。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猪场都存在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

如歙县连大畜禽良种养殖场投资1700多万元新建场舍的资金大部分是来自自身积累,几乎很少获得金融等各方资金扶持。

4、生猪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我市生猪生产主要是围绕城市鲜肉供应为定点屠宰厂提供活猪和部分外销到浙江等周边市场,目前全市目前还没有一家猪肉加工龙头企业。

5、猪场与市场衔接不好多数养猪户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经营,单打独斗、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单一、流通不畅,且多数在本地销售。

多数猪场与市场衔接不好,甚至脱节,不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

在利润分配上,猪场与市场不对称。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多数养猪户亏损情况下,而屠宰加工户可赚80—150元/头。

6、劳动力问题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造成劳动力缺乏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增加养猪的生产成本。

从业人员的饲养管理和技术水平低,也不能适应当前养殖业发展的要求。

三、行情下滑原因分析和后期行情趋势判断1、生猪数量增加,供大于求2007年初生猪价格快速上涨,养猪利润高;从2007年5月份开始国家相继出台生猪保险、能繁母猪补贴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等一系列扶持生猪产业发展政策,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出台了多项激励生猪生产的具体措施,导致养猪户积极性高涨,纷纷扩大养殖规模。

房地产、建筑、工商等其他行业的资金也纷纷进入养猪业,有些企业集团也加入养猪生产大军的行业,导致能繁母猪数量增加。

今年3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为4942万头,同比增长20.3%;我省2009年一季度能繁母猪存栏198.17万头,同比增长21.1%;我市2009年一季度存栏能繁母猪5.25万头, 同比增长38.2%。

2、生猪行情波动的规律从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看,生猪价格的波动一般是3年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分4个阶段,即市场高潮期、回落期、低潮期和回升期,每一个阶段大约6-9个月时间。

目前生猪盈利期已过,已进入回落期。

3、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金融危机还在持续,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

再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多数企业的产品出口,企业效益降低,有些企业甚至破产倒闭,打工人数减少、人们收入减少,猪肉消费出现萎缩。

4、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4月下旬,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尤其是在该病流行之初命名为“猪流感”,造成人们对猪流感的误解,给民众的猪肉消费造成误导,对生猪行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致使我市4月30日—5月2日猪价大幅下跌,从10.4元/公斤以上骤降到8.4—8.6元/公斤。

当该病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后,猪价有小幅回升。

由于社会对这一事件的认知度不够,不必要的恐慌将对猪肉市场消费和生猪产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5、其他因素一些生猪收购商贩集中起来压级压价收购生猪给对生猪行情造成一定的冲击。

另外,随着气温的升高,肉类消费减少对生猪行情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生猪行情持续下跌。

由于当前供过于求的局面一时还难以改变,生猪价格还会进一步走低。

但下半年几大节日和冬季制作腌腊食品的增多,猪肉消费增长,生猪需求总量将会上升,将会带动生猪价格小幅上升。

四、当前应对措施针对我市当前养猪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市农牧部门下一步将采取如下应对措施:一是加快实施畜牧业发展“451”工程。

结合我省实施生猪产业发展“462”计划,立足黄山市资源、市场和产业实际,以生猪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为突破口,按照统筹、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在歙县、休宁县、徽州区和黄山区等地建设生猪基地,大力发展三元杂交商品猪规模生产。

规划到2012年,新建规模化猪场500个,生猪出栏达到120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

二是进一步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今年国家继续安排30亿元中央建设投资支持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我省也继续开展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场)的认定,为此,我委将加大”跑部进省”力度,以争取更大的支持。

2007年以来,争取中央扶持生猪发展资金820万元,新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33个,改扩建生猪扩繁场1个。

日前,省发改委和省农委下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2009年第三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中央预算投资我市633.1万元,建设乡镇兽医站78个(其中新建30个,改造48个),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项目将覆盖全市所有乡镇,也进一步完善我市乡镇基层兽医站基础设施,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三是大力实施科技兴牧工程。

一是结合《安徽省2009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方案》,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养殖户,进行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

二是深入开展“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

组织120名畜牧科技人员与猪场对接制度,做到“一场一策”,为养猪场(户)综合养殖献计献策。

三是大力推广生态养猪法、猪人工授精、沼气工程等技术,培育出一批示范点、示范户。

四是发挥协会等民间社会组织沟通协调作用。

近期组织生猪养殖场户与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生猪经纪人召开产销对接会,推动产销衔接。

充分发挥协会、专业合作社和生猪经纪人的作用,把我市生猪销售到价格相对高的地区去。

鼓励和引导养殖大户闯市场、找市场、瞄准市场,自产自销,不断增强企业开拓市场和产品竞争能力。

五是加强全程监管以确保猪肉质量安全。

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已结束,下步积极做好对补栏生猪的补免,并组织开展抗体效价监测,确保生猪群体处于有效保护期内。

全面开展产地检疫,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畜产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瘦肉精、注水肉等不法活动,严格执行病死猪“四不准一处理”规定,确保猪肉质量安全。

五、促进生猪生产良性发展的几点建议一是继续加大对母猪数量的补贴。

建议市财政重点对能繁母猪存栏5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增加补贴,以保住相对稳定母猪数量。

二是解决生猪发展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从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切块资金扶持养猪生产,建立生猪风险(发展)基金,从而稳定生猪生产。

三是建议市政府健全商务部门的生猪储备机制,实施冻肉储备、调整政府补贴等措施,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同时建立市县级的活猪储备库,以增强政府的市场调控能力。

四是继续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

在对能繁母猪实施保险的基础上,将参保范围扩大到商品肉猪,以建立畜牧业长效风险防范机制,实行保费分级承担,保障养殖户利益,规避疫病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加大规模养殖户的融资扶持力度。

建议担保公司、农村信用联社适当放宽贷款政策,对确需贷款的生猪规模养殖场,给于贷款扶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