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甘蔗种苗种植手册(一口甜)甘蔗历来都是在长江以南地区种植,并有“甘蔗不过长江”的说法。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南蔗北移”计划,尽管北方旱区种蔗目前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但随着良种的引进驯化和综合配套技术的逐步成熟完善,采用地膜加小拱棚的双覆膜方式在北方栽培甘蔗取得了可喜的成功,一般亩产可达7000公斤左右,3000条到4000条之间,经济效益毛利8000元左右。
因此甘蔗种植越来越受到大部分农户的青睐。
下面我们借鉴南方种植的一些基本方法,结合中原华北地区(河南、湖北、安徽、山东、四川等地)部分农户的种植经验,为广大蔗农提供种植的技术,供大家参考,并希望广大农户通过给我们提宝贵意见。
以更好的为“南蔗北移”计划贡献力量。
(以下方法可能不是那么全面,如出现不同情况,请广大农户因地制宜,灵活参考!)
第一、甘蔗种苗,下种之前要进行简单的处理一下,我们要把外面这一层甘蔗叶子剥掉!叶子剥到有白牙的地方就可以了,一般是一根甘蔗种苗留三个黑牙一个白牙总共留四、五个牙,尾巴砍掉!具体方法如下
下图是砍好的甘蔗种苗
下种之前甘蔗在种植前进行浸种消毒,用2%石灰水或者50%多菌灵,另外如果发现种苗有虫可加一点杀虫剂泡入水中浸种消毒,根据种苗的程度浸泡12到20小时之间。
第二步育苗、下种前准备工作(也可以不用育苗直接下种)
因为北方温度较低,为了赶在3月份温度变暖移栽到地里,我们必须要在较低的温度下育苗,选择密闭空间,浅植,保证密封,保证棚内温度在20度左右。
育苗时间通常在7到10天左右,等种苗长到20公分左右,根据天气温度自行选择移栽至地里。
第三步准备土地,在育苗的同时,把土地清理准备好。
然后选好地块和施足基肥。
起畦宽1·1—1·5米包沟、高25—30厘米,每亩施优质人畜粪肥200斤、花生麸25—3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100斤尿素,在翻地的时候施入!100斤复合肥混合在沟畦中施入。
下图是植播效果图
行距是0.9米到1.2米,株距甘蔗种苗的前后间距是20公分,
北方种植需要在畦中央开宽26—28厘米、深20—22厘米的平底播沟,根据自身情况。
用草皮泥或肥土覆盖。
这样区别于南方,是因为气候的原因。
为防止地下虫为害,种植时,每亩用3%呋喃丹4千克或者3%甲基异柳磷6千克搅拌麦麸撒入土地。
每亩用0.2千克阿特拉津兑水50升,喷洒于哇面用于除草!
北方温度原因,配合小拱棚还有地膜,盖膜选用厚度为0.008毫米,宽度40-60厘米的农用薄膜覆盖在哇面尚,要拉紧拉平,紧贴土面,以方便蔗苗穿出膜外,膜四周用碎土压实密封,采用覆膜机覆盖效果更佳
下图是广州番禺地区育苗效果图
育苗是用于补苗,注意种的时候甘蔗的牙要放在左右两边绝对不能朝下!
种完之后要用薄膜覆盖防寒!保水,促进甘蔗种苗更快生长!把好压膜质量关。
下种时结合给种茎盖土,随整沟随盖地膜,要求拉紧平贴地面,地膜两边用泥土压实封严。
而后,再插竹条起拱,继覆棚膜,依次往复进行。
为防止大风揭膜,棚膜两边应加大封土的厚度和力度。
如果你当地夜晚和白天温差特别大,还是建议你搭大棚。
加强肥水管理。
栽植后10—12天左右,蔗芽破土出苗后,每亩淋施人畜粪水15—20担,使蔗芽齐壮。
出苗后20天左右,每亩用人畜粪水20担、加尿素4—5公斤淋施,并将过多的弱小苗除去,结合松土、除草。
积极采用化除技术。
既能节省大量人工,又能保障蔗苗快速生长。
如不进行化学除草,膜内杂草丛生,比露天杂草还要多,与蔗苗争光、争肥、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当蔗苗长高达45—50厘米时,如果蔗苗长得不够整齐,要对弱株加施一次肥,以保证苗势平衡生长。
蔗苗长到1米高时,此时是果蔗生长旺盛时期,要保证肥水充足,每隔半个月追肥一次,连追2—3次,每次每亩用复合肥30—35公斤,或每亩用尿素12—15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花生麸粉15公斤,混合开穴施下,施后培土。
注意防旱,灌水不能溢过畦面,采用沟灌,畦土渗透湿后,及时排干,保持畦土湿润为好。
遇洪涝后要及时排除渍水,否则甘蔗会缺肥!
及时防治虫害。
中后期蔗螟从嫩顶叶咬破,蛀入茎内为害,可用90%敌百虫150克,用少量水兑开,再用15公斤细土配成颗粒剂毒土,撒入顶心和叶腋,每10—15天撒一次,连续3次。
发现蚜虫危害,用避蚜雾防治。
在砍收前20天要停止施药。
做好一切防虫防病防害后,在果蔗高度在1.5到1.8米时,每一拨果蔗须用绳子圈好,让果蔗直挺生长。
且在每行的每一拨果蔗中间空隙处穿过绳子向每行果蔗的两头固定好,或者直接用竹子搭架子,帮助甘蔗挺直,不弯曲。
也可以保障
甘蔗被风吹倒!
对了在刚开始种植甘蔗苗时之后我们还可以利用旁边多余的空地套种一些其他生长周期短的农作物,比方说,土豆,黄瓜,辣椒,法国豆,豆角等经济作物增加种植收入!切忌哦,是生长周期短的!
另外,对于甘蔗中期后期的管理加以说明!
6月-11月管理
一、中期管理
6、7月左右的果蔗进入拔节期,田间管理以促大蘖、壮柱、防治病虫害为主要内容。
1.去小蘖浇水追肥,甘蔗分蘖温度20-25度,生长温度30-40度,5、6月分蘖期,6月下旬定苗,去掉无效蘖,每亩留壮苗3000-4000棵左右。
7月份追肥,促茎增高,增粗。
追肥两次进行;第一次7月初每亩施硫酸钾复合肥50公斤和纯氧50公斤,8月中旬第二次追肥,每亩追施纯氧100公斤,追肥后遇旱浇水,做到肥水同步,并在七月中旬培土一次。
2.防治病虫害,病害主要是凤梨病,赤霉病,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防治,虫害有蓟马,蚜虫,钻心虫,用呋喃丹,灭多威防治即可。
3叶面肥与赤霉素(920)的应用
七月上旬喷植物动力2003微肥,兑水10000倍,每亩每次1-2袋,连喷两次,间隔时间10-15天,为促进甘蔗增长,增甜,曾甜,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开始页面喷施甘蔗膨大素和赤霉素。
每亩每次用赤霉素2-3包,兑水50公斤喷雾,共喷5-7次,间隔15天左右。
甘蔗膨大素,分别于6、7、8月中旬各喷一次,用量按说明。
二、后期管理
9月中下旬,气温逐渐变低,黑皮果蔗生长开始缓慢,进入管理后期,这时主要任务是增糖,增色,提高品质。
1.调节营养,促进糖分子积累,基本方法是控制氮补钾,多喷微量元素,对生长旺盛的蔗田,每亩施硫酸钾10-15公斤,反之追施含氮,磷,钾复合肥,30公斤,并把握天气,用稀土,赤霉素等进行页面喷洒。
2防治蔗田积水,改善增糖条件,黑皮果蔗生长后期,如果土壤含水量过大,含糖量会降低,因此不旱不浇水,如果自然降水过多,必须及时降水。
3.及时剥除老叶,提高外观品质,及时剥除老叶利于通风透光和蔗茎变黑,提高果蔗品质和商品价值,每株留叶9-13片,剥叶时尽量避免拉伤茎皮。
4.适当推迟收获,延长上糖时间,进入九月下旬,天气昼夜温差较大,利于果蔗糖分转化和积累,气候18度左右时增糖速度最快,如果天气好,可适当推迟收获期,增加上糖,上色时间,一般收获在十一月上旬也就是霜降之前一定要收,甘蔗一冻就容易红心!切记
注明:本种植手册编辑出自于一口甜农业有限公司,请注明版权。
如有盗用,必追究法律责任。
河南一口甜农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