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二章 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
【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重点】
1、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解释人脑的高级功能。

【难点】
阐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时安排】
文科:教学过程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思考以下问题:1.一个神经元细胞包括哪些部分?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反射弧由几部分组成?
3.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指在_________ 的参与下,人体或动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2)反射的种类分:
(3)反射弧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由变为的过程。

二、兴奋的传导
(一)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观察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思考: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特点
①静息电位:膜内为,膜外为
②动作电位:兴奋时膜内为,膜外为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该在膜外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

从而形成了局部。

③特点:向传导
(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触的结构包括几部分?如何传递兴奋?
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特点是什么?
1、突触:突触前膜、、。

2、突触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鞘经过多次分枝,最后。

突触小体内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内含。

3、传递过程:神经冲动通过传导到小体,其内的释放到通过扩散作用与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即引发,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释放,然后,作用于,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

4、能量变化:电能_____ _______
5、特点:向传递,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或,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三、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图:观察课本2-5各级中枢示意图思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下丘脑:。

大脑皮层:。

脑干:。

小脑:。

脊髓:。

(二)人脑的高级功能
观察课本2-6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区受损伤时,引起运动性失语症
听觉性语言中枢区受损伤时,引起听觉性失语症
视觉语言中枢:阅读文字,书写语言中枢:书写文字。

人脑的功能:。

画出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课本21图2-7)
理科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其结构基础
(一)反射反射弧
我们在初中的生物课上已经学过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基础知识,在此请同学们
结合初中的知识思考: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答:反射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它由几部分组成?
(CAI课件演示反射弧的组成)
学生回忆、思考,并展开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答: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通过以往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呈现神经元的结构图)
[讨论]:从结构上可以将神经元分为几部分?每一条神经元的神经纤维是怎样组成的?
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和图形讨论回答:
神经元的组成:细胞体和突起轴突
树突
神经纤维:.轴突(长的树突)以及外面包着的髓鞘构成
[过渡]: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兴奋是以怎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的?
[讨论]:
1、神经纤维在未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如何?
2、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内外电位如何变化?
3、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如何形成的?
(图片演示)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
学生阅读课文。

组织学生对上述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答:静息:膜外正电荷,膜内负电荷
受刺激时:膜外由正→负
膜内由负→正
学生:试着用物理课上电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并就膜外和膜内情况分别说明。

在膜外: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在膜内: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答:膜外电流方向: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膜内电流方向: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如何传导的?
(CAI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态过程)
师生共同分析: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部位又不断依次恢复原静息电位。

兴奋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5、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还是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答:膜内
6、请小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兴奋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图示略)
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结论:传递特点──双向性。

过渡: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
[讨论]:
1、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来传递的?它由哪三个部分构成的?
出示图片介绍: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一分支的末端膨大呈杯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连,接触而形成突触
展示突触的结构
答: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兴奋是如何从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
(CAI演示: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导过程)
讲述:当兴奋通过突触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传到下一个神经元
小结:兴奋在神经元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思考: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是单方向的还是多方向的?为何?
(3)比较兴奋的传导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兴奋的传导,对于反射的发生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结合动画演示)当感受器受到一定刺激后就产生兴奋,引起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的改变,形成局部电流;当局部电流沿神经纤维传导到轴突末梢的突触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

概括的说:兴奋传导是膜电位变化→递质的释放→膜电位变化的一体化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弧的基本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单向的(讲完突触后)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2、静息电位:
细胞膜内外电位:外正内负
3、动作电位:
细胞膜内外电位:外负内正
4、传导方向:双向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以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突触)传递
3、传递方向:单向传递(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受到脑中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最高级中枢
【课堂练习】
人体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通过突触实现。

下列对这种传递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变成电信号C.突触处兴奋是能单向传递的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兴奋是同步的,没有延搁答案:D
9.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答案:A
高考体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