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

实验3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 钱佳鹏 120242119
3.1实验目的与要求
3.1.1用沸点仪测定在一大气压下环已烷-乙醇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确定其最低恒沸点温度及恒沸混合物的组成。

3.1.2掌握双组分体系沸点的测定方法。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分馏原理。

3.1.3用阿贝折射仪测定液体和蒸气的组成,学会用折光率确定双组分体系的组成。

3.2预习要求
3.2.1了解绘制双液系相图的基本原理。

3.2.2了解阿贝折射仪的使用方法。

3.2.3了解本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何判断气—液两相已达到平衡。

3.3实验原理
在常温下,两液态物质混合而成的体系称为双液系。

两液体若只能在一定比例范围内互相溶解,称为部分互溶双液系,若两液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溶解,则称为完全互溶双液系。

例如:苯—乙醇体系、正丙醇—水体系、环已烷—乙醇体系都是完全互溶双液系,苯—水体系则是部分互溶双液系。

液体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

在一定的外压下,纯液体的沸点有确定的值。

但对于双液系来说,沸点不仅与外压有关,而且还与双液系的组成有关,即与双液系中两种液体的相对含量有关。

双液系在蒸馏时具有另一个特点是:在一般情况下,双液系的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并不相同。

因此原则上有可能用反复蒸馏的方法,使双液系中的两液体互相分离。

通常用几何做图的方法将双液系的沸点对其气相、液相组成做图,所得图形称为双液系T —χ相图,在一定温度下还可画出体系的压力与组成的P —χ关系图。

完全互溶双液系在恒定压力下的气液平衡相图可分为三类:
如果溶液与拉乌尔(Raoult )定律的偏差不大, 在T —χ相图上,溶液的蒸气压和沸点介于A-B 两纯组分蒸气压及沸点之间,如甲苯—苯体系图3—1所示,为第一类。

图3—1 完全互溶体系的一种蒸馏相图 图3—2 完全互溶双液系的另一种蒸馏相图 图3—3 完全互溶双液系的另一种蒸馏相图
实际溶液由于A-B 两组分的相互影响,常与拉乌尔定律有较大的偏差。

在T —χ相图上可能有最低和最高点出现,如图3—2、图3—3所示。

这些点称为恒沸点,其相应的溶液称为恒沸点混合物。

恒沸混合物蒸馏所得的气相与液相的组成相同,如:盐酸—水体系具有最高恒沸点,为第二类。

正丙醇—水等体系具有最低恒沸点,为第三类。

外界压力不同时,同一双液系的相图不尽相同,所以恒沸点和恒沸点混合物的组成还与外压有关,一般在未注明压力时,通常都指外压为标准大气压的值(1大气压为101325P a )。

从相律来看,对二组分体系,当压力恒定时,在气液二相共存区域中,自由度等于1,若温度一定,气液两相成分也就确定。

当总成分一定时,由杠杆原理知,两相的相对量也一定。

反之,在一定的实验装置中,利用回流冷凝的方法保持气液两相相对量一定,则体系的温度恒定。

此时,取出两相中的样品,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分析两相的成分,可给出在该温度时气液两相平衡成分的坐标点。

改变体系的总成分,再如上法可找出另一对坐标点,这样测得若干对坐标后,分别按气相点和液相点连成气相线和液相线,即得双液系的T —χ相图。

本实验两相中的成分分析均采用折光率法,溶液折光率法测定,请看附录说明书。

物质的折光率是一特征数值,它与物质的浓度及温度有关。

大多数液态有机化合物的折光率的温度系数为-0。

0004,因此在测量物质的折光率时要求温度恒定。

一般温度控制在±0。

2℃时,能从阿贝折射仪上准确测到小数点后4位有效数字。

溶液的浓度、组成不同折光率也不同。

因此可先配制一系列已知组成,已知浓度的溶液,在恒定温度下测其折光率,做出组成折光率工作曲线,便可通过测折光率的大小在工作曲线上找出未知溶液的浓度与组成。

沸点仪的构造:沸点仪的设计虽然各有异,但其设计思想集中在如何正确地测定沸点和气液相的组成,以及防止过热和避免分馏等方面。

我们所使用的沸点仪如图3—4所示。

这是一只带有回流冷凝管的长颈圆底烧瓶,冷凝管底部有一球形小室D ,用以收集冷凝下来的气相样品。

液相样品则通过烧瓶上的支管L 抽取,图中E 是一根用300W 的电炉丝截制而成的电热丝,直接浸入溶液中加热,以减少溶液沸腾时的过热暴沸现象。

数字温度传感器须注意浸在液面下,约2cm ,一半露在蒸气中,这样,溶液沸腾时,在气泡的带动下,使气体不断喷向传感器,能较准确的测量周围环境的温度。

这样测得的温度就能较好地代表气液两相的平衡温度。

3.4仪器与药品
沸点仪 1套 阿贝折射仪 1台 稳流电源(2A ) 1台 超级恒温槽 1台 吸液管(干燥) 20支
小玻璃漏斗 1只 环已烷(化学纯),乙醇(化学纯)。

图3—4 沸点仪
数字温度计
E
L
D
C
3.5实验步骤
3.5.1洗净、烘干蒸馏瓶,加入20ml乙醇,按图3—4 装好仪器。

温度传感器的头浸入
液体内2cm,冷凝管C通入冷水。

夹上电热丝夹,打开冷却水,擦上电源,调节稳流电源,观察加热丝上是否有小气泡逸出,电压控制在20V(约15.64V)以内,溶液会慢慢沸腾。

体系中的蒸气经冷凝管冷凝后,聚于小球D中。

冷凝液不断地冲刷D球,必要时可将D球中的冷凝液倾入烧瓶中,反复数次。

待温度稳定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时,记下温度及大气压,切断电源。

3.5.2取样并测定组成(折光率)。

用干燥的吸管自冷凝管中取出小球D内的全部气相冷凝液,用另一支干燥吸管从L口中取液相液1ml左右,分别放入带有磨口的小试管中或称
量瓶中,并将试管或称量瓶置于一盛有冷水的小烧瓶或冰盘中让其冷却,防止挥发。

观察阿贝折射仪上的温度是否正确,用乙醇或丙酮棉球擦试镜面,并用吹风机吹干。

把待测的气相液、液相分别滴于镜面上迅速测量。

每个样品测量2~3次,取读数的平均值。

3.5.3蒸馏瓶中加入1ml环已烷,按前方法测其沸点及气、液两相折率。

再依次加入1,2,3,4,5和6ml的环已烷,作同样实验。

如果样品来不及分析,可将样品放入带有标号的称量瓶或小试管中,用包有锡纸的塞子塞严,放在冰水中(防止挥发)。

有空时再测折射率。

上述实验结束后,回收母液,用少量环已烷洗3~4次蒸馏瓶,注入20ml环已烷,再装好仪器,先测定纯环已烷的沸点,然后依次加入0.2,0.5,1,1.5,2,2.5,3,4,5ml的乙醇,分别测定它们的沸点及气、液两相样品的折射率。

欲知气、液两相乙醇(或环已烷)的质量%浓度,需要作一标准的工作曲线(折射率-成分图),用内插法在图上找出折射所相应的成分。

质量%浓度的配制方法如下:
洗净并烘干8个小滴瓶,冷却后准确称量其中的6个。

然后用带刻度的移液管分别加入1、2、3、4、5、6ml的乙醇,分别称量其质量。

再依次分别加入6、5、4、3、2、1ml的环已烷,再称量。

旋紧盖子后摇匀。

另外两个空的滴瓶中分别加入纯环已烷与纯乙醇。

在恒温下同时测定这些样品的折射率。

3.6数据处理
3.6.1以折射率为纵坐标,乙醇质量%浓度为横坐标,作出工作曲线,并用内插法在工作曲线上找出各样品的成分。

3.6.2将气、液两相平衡时的沸点、折射率、成分等数据列表。

3.6.3作沸点—气、液成分图,并求出最低恒沸点及相应的恒沸混合物的成分。

利用Origin软件作出交点坐标,环己烷-乙醇体系共沸温度为64.57℃,共沸组成环己烷质量分数为71.7%。

3.8思考题
3.8.1沸点仪中D贮槽过大或过小,对测量有什么影响?
答:若体积过大,冷凝回流回来的液体不能回到溶液中,使得所测得的不是此溶液的气相组成,而是偏向于分馏,影响实验结果;若体积过小,则小球室里面的液体量不足,不够测2次(或有些实验要求测3次)折射率,从而会加大实验的偶然误差。

3.8.2平衡时,气液两相温度是否应该一样?实际是否一样?对测量有何影响?
答:不一样,由于仪器保温欠佳,使蒸气还没有到达冷凝小球就因冷凝而成为液相。

3.8.3在测量时如有过热和分馏作用,使测量的相图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答:据相图测定原理,过热时将导致液相线向高温处移动,就是向上移动。

分馏作用会导致出来的气相组分含有的易挥发成份偏多,该气相点回向易挥发组分那边偏移。

就是向左或向右偏移。

3.8.4如何判断气—液已达到平衡状态?讨论此溶液蒸馏时的分离情况。

答:当温度计读数稳定的时候气液达到平衡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