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质资源的搜集
3、种质资源搜集的方法
(1)种质资源的征集 (2)种质资源的考察搜集
种植资源的征集
(1)通过行政部门发公函征集:有行政机构印征通知, 统一表格,发往全国各地或某些特定地区,对征集工作提出 同一的要求,如搜集的种子量、标本数、标本大小、标本取 材部位等。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种质资源搜集方式。
(2)发函通信征集:植物遗传资源或育种工作者,通过 媒介了解到新近育成的植物新品种、新类型或发现新材料后, 及时而有目的地发函或通信联系,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征集。
4、建立种质搜集品档案
(1)文字资料档案 (2)实物标本档案
1、文字资料档案 :包括搜集品登记簿、检索卡和资料 档案 (1)搜集品登记簿
搜集者先对种质搜集品进行临时编号(即搜集号), 并记录在簿。登记簿上的记载项目包括搜集号、植物 种类、材料名称、搜集者、搜集时间、搜集途径、来 源地、原产地、搜集数量以及主要特征特性等。
主要性状已有鉴定结果时,应汇总编印种质资源搜集 品目录。
2、实物标本档案 包括原始种子、果实标本、苗木标本等。
为了妥善保存这些珍贵的实物标本,应建立设施 条件较好的标本馆,长期保存搜集种质的实物标本(包 括引种的实物标本)。
保存实物标本不仅可以用于植物的分类研究,而且 可以在多年以后,特别是在出现混杂的情况下,作为 原始样本用以核对。
(2)检索卡 每份种质材料应制备编号顺序卡、名称卡、原产
地卡和分类卡四套检索卡。编号顺序卡将所有引入的 材料按由小到大的顺序编号排列;名称卡按开头字母 (或笔画)顺序排列;原产地卡以产地名称为第一级分 类顺序,以材料名称为第二级排列顺序;分类卡依科、 属、种、亚种、变种、品种的顺序进行编号。
每种卡片上都应有编号、名称、来源地和产地。 检索卡均可采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
(2)完整性:搜集的种质资源标本要求完整,特别是 植物的花和果实,它们是植物学分类的重要依据。采集 果树和木本观赏植物标本时,由于植株的外形较大,不 能采集完整植株,只采集完整的带花和果实的枝条即可。 对于雌雄异株的植物,雌株和雄株分别采集。先开花后 长叶的植物,要分两次采集标本。
(3)代表性:采集的每个标本,种子或无性繁殖材料, 应来自群体植株,这样才能代表该种质资源的特性特征。 要尽可能保持所搜集的每份材料内充分表现该种质资源 的遗传变异度,同时应该注意避免非遗传变异因素的干 扰。采集的种子或无性繁殖材料,应该是正常发育且充 分成熟的。
2、 种质资源搜集的原则:全面性;完整性;代表性 (1)全面性:搜集种质资源材料种类要齐全,尤其是 地方品种和野生种,它们往往是类型很多的群体。考察 时注意仔细观察,将观察到的植物种质材料都采集到。 一些利用价值尚不明确的材料可能是珍贵材料,这种材 料在搜集时不可遗漏。 每份种质材料种子或繁殖材料搜集的数量,应该根据 任务和植物种类而定,通常一份种子搜集品要求有 200—2500粒不等。
(3)资料档案 :包括影像资料、历年评价鉴定结果等。 影像资料包括有关种质搜集品的照片、幻灯片、
摄影胶片、录像等。 历年评价鉴定结果是设立一张卡片,将历年来对
该材料评价鉴定的结果填人卡片中,以便随时查阅。 资料档案可与检索卡一并输入计算机,采用数据
库管理,从而更方便、有效利用。 当搜集品中某一类植物种质达到相当数量,而且
种质资源的考察搜集 植物种植资源考察工作,必然伴随着种质资源的搜
集。这是目前搜集和积累植物种质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
一般应针对重点地区及特定种类进行搜集,随着种 质资源工作的发展 ,今后的种质资源搜集不限于国内重 点地区,跨国界搜集活动将日益频繁,国际间的种质资 源考察搜集将开展广泛的合作。搜集的对象从过去主要 以粮食与农业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转到更广泛的范围。 森林植物、园艺植物、药用植物及芳香植物种质资源的 搜集将日益受到重视。
罗建
植物种植资源的搜集
1.种质资源搜集的对象 2.种质资源搜集的原则 3.种质资Leabharlann 搜集的方法 4.建立种植搜集品档案
种质资源搜集(collec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是指对种质资源有目的的汇集方式、包括普查、专类搜集、
国内征集、国际交换等。 1、种质资源搜集的对象 (1)目前正在栽培的品种 (2)过去栽培但现在生产已经淘汰的品种 (3)地方品种,尤其是那些濒临灭绝的的优良稀有地方品种 (4)栽培植物的野生近缘种,以及那些对人类有潜在利用价值的 野生植物 (5)特殊的种质资源,如突变体育种系、纯合自交系、远缘杂交 的中间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