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复习题(一)第一部分:1.《世说新语》是集,主要记述了。
刘义庆是宋文学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华歆()辄()携()拯()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过中不至(过:)⑵去后乃至(乃:去:)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⑸元方入门不顾(顾:)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7.《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第二部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8.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9.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10.释词:日中:()舍去:()无礼:()引之:()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1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13.“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14.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二)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谢太傅()(2)雪骤()(3)柳絮()(4)无奕()(5)谢道韫()(6)尊君在不()2. 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与儿女讲论文义(2)俄而雪骤(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5)君与家君期日中(6)相委而去(7)元方时年七岁(8)下车引之(9)元方入门不顾3. 填空。
(1)《世说新语》是朝的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这是一部。
(2)请你默写出文中咏雪的句子。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白雪纷纷好比。
4.《咏雪》营造了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5.你还知道古代哪些聪明机智的少年故事?二、理解感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日中:(2)去:(3)戏:(4)信:(5)惭:7.翻译下面句子。
尊君在不?译:8.本文表现了陈元方的。
9.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10.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未若柳絮因风起()()俄而雪骤()()撒盐空中差可拟()陈太丘与友期行()相委而去()入门不顾()下车引之()公欣然曰()太丘舍去()三、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准确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còu)B、公大兄无奕女(yì)C、尊君在否(bù)D、友人惭(chán)四、下列加粗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五、选出下列加粗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A、尊君在否B、待君久不至C、君与家君期日中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B、即公大兄无奕女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C、待君久不至,已去。
D、元方入门不顾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
”兄女曰:“_____________。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谢太傅()雪骤()差可拟()柳絮()无奕()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指出下列加粗字的古今词义变化A、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B、太丘舍去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C、下车引之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D、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三篇文言,回答文后问题(一)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________》。
《世说新语》作者_________,_____(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⑴期行()尊君在不()⑶相委而去()⑷下车引之()⑸尊君()⑹家君()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学必好问B、子将安之C、良愕然,欲殴之D、投诸渤海之尾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2分)①与友期行②去后乃至③相委而去④下车引之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作者主要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2分)3这篇课文的主题能够用一个二字词语来说,请将这个词语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2分)4文章结尾处,面对父亲友人的无信无礼,“元方入门不顾”。
你认为元方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4分)(五)A: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②尊君在不()③相委而去()④下车引之()⑤尊君()⑥家君()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学必好问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使之冲烟而飞鸣 D.故时有物外之趣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A.尊君在否B.待君久不至C.君与家君期日中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今义:4.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5. 文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世说新语》二则答案(一)1.古代笔记小说、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南朝2.略3.⑴超过⑵才;离开⑶丢下,抛弃⑷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⑸回头看⑹当即⑺幸而,恰巧⑻扔掉,抛弃⑼……的原因⑽请托,请求4-7.略8.元方,语言和行为9.守信用、讲礼貌。
10.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礼貌;拉元方11.“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12.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3.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14.略(二)一. 1.(1)fù(2)zhòu (3)xù(4)yì(5)yùn (6)fǒu2.(1)这里指子侄们(2)不久,一会儿(3)差不多能够相比(4)比不上(5)约定(6)丢下、舍弃(7)当时(8)拉(9)回头3.(1)南朝刘义庆笔记体小说(2)“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3)没有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用“撒盐空中”来比拟“大雪纷纷”效果好,理由是:盐是白色的,而柳絮是白灰色的:盐下落的的姿态与雪相似,而柳絮时而上扬时而下转,有时甚至飞得很高,与雪飘飞的姿态有很大的差异。
用“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效果好,理由是:柳絮很轻,雪是松软的,单片的雪花也很轻,春风吹起柳絮在空中翻飞,凛冽的寒风吹起雪花在空中跳舞,它们比起来都很相似:即使盐在颜色上与雪相似,但没有一点诗意,在生活中,很少有人把盐撒向空中,而柳絮很有诗意,柳絮跟飘雪一样都能激发人的诗情。
(4)示例:①白雪纷纷好比碎纸散落。
②白雪纷纷好比棉花炸开飘落地。
③白雪纷纷好比白桦树叶在空中告别。
④白雪纷纷好比心儿在飞。
4.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5.示例:战国时奉命出使的少年甘罗;指出道旁苦李的王戎;破缸救人的司马光……二、6.(1)中午(2)离开(3)玩耍(4)信用(5)惭愧7.你爸爸在吗?8.明白事理、落落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