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XX 项目旋挖灌注桩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编制:审批:股份有限公司XXX监理部年月日目录1 工程概况 (3)2 编制依据 (3)3 专业工程特点 (4)4 监理工作流程 (5)5 监理工作要点及目标值 (7)6 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15)7 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18)8 灌注桩检验控制标准 (19)1 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以下为示例)1.1.1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XX市XXX区XX路XX号,北临XX路、西临XX路,南面相邻XXX,东面相邻XXX;交通方便。
1.1.2现场状况:场地内以草坪为主,分布有树林及景观水塘(塘内水深在0.40M左右淤泥0.2~0.40M左右),场地西南角为XXX,南侧中部为XXX,东南角为XXXX。
场区内地势较平坦,标高在1.73~3.75M左右;交通方便。
1.1.3 工程基本概况:项目总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建筑地上共XX层,建筑总高度为XXX米,为一类超高层公共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地下共3层,深度为XX米,耐火等级为一级。
拟建物占地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向长XXX米,东西向宽XXXX米。
设计相对标高±0.000为绝对标高XXXX。
总建筑面积为XXX平方米。
工程桩设计采用旋挖成孔灌注桩,主体结构类型为框剪结构。
1.2参建单位1.2.1建设单位:1.2.2勘察单位:1.2.3设计单位:1.2.4监理单位:1.2.5施工(总承包)单位:1.2.6桩基施工单位:2 编制依据2.1 建设工程监理合同、施工合同及招投标文件;2.2 监理规划;2.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4工程桩施工图纸、技术说明及设计变更等;2.5 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2.6 执行标准、规范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7)《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 50319-2013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18-2012)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范》 JGJ107-20163 专业工程特点3.1桩基设计概况(以下为示例)3.1.1本工程基础采用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设计桩数为XXX支,其桩径有φ1000、φ1200、φ1500桩三种,桩数量和承载力等设计参数要求详见《钻孔灌注桩表》表1。
3.1.2灌注桩按桩径设计分类详见《钻孔灌注桩桩表》表1。
3.1.3设计入岩要求及终孔标准:(1)根据地质资料,本工程工程桩以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的摩擦桩,桩基桩端承载力为中风化岩。
(2)桩基础进入持力层最小深度:不小于X米。
(3)桩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0mm。
3.1.4按设计要求,钢筋笼短筋采用桩笼长2/3L。
3.1.5桩芯采用预拌混凝土,预计混凝土量约XXXm3。
钻孔灌注桩表表13.2地质及地下水情况(以下为示例)3.2.1地质情况场地内主要特殊性岩土为人工填土、淤泥质土、残积土及强风化基岩。
(1)本场地基岩的岩性为古近系华涌组(E2h)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凝灰岩、玄武岩等,风化程度差异大,中、微风化基岩埋藏较浅,施工中未发现明显的破碎带或断裂构造,基岩稳定性良好。
(2)场地内第四系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中砂、淤泥质土、粉质粘土、残积粉质粘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划分,本工程的建筑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场地类别主要划分为Ⅲ类。
场地内发育易液化砂土,处于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3.2.2地下水情况(1)场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雨量充沛。
钻探期间,以晴天为主,偶有阵雨。
钻探期间测得初见水位埋深0.50~1.20m。
通过对场地各钻孔终孔后24小时地下水位进行观测,地下水相对稳定水位埋深在0.60~1.50m之间,标高在1.46~3.27m之间,埋藏浅且较稳定。
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在1.00~3.00m之间。
(2)地下水类型有人工填土层中潜水、砂土层中微承压孔隙水和基岩中裂隙水。
上层滞水赋存于人工填土层的砂层中,含水量的多少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位的影响;孔隙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不同粒级砂土层,场地内含水层为第⑸层中砂,为第四系三角洲侧向加积层,连通性较好,孔隙度较高,含水较丰富。
而基岩裂隙发育,连通性较好,一般裂隙水比较丰富。
(3)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透补给,排泄以蒸发和向下渗透排泄为主。
整个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4 监理工作流程4.1 湿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监理工作流程是5 监理工作要点及目标值旋挖灌注桩监理工作要点可根据不同阶段分为事前工作要点、事中工作要点和事后工作要点。
5.1 事前工作要点5.1.1技术准备(1)熟悉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有关水文地质资料;熟悉设计图纸、技术要求,及时组织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图纸交底;(2)收集现场的测量基础资料,督促、检查施工单位场地轴网等控制点的引测,做好保护工作并及时组织复核;(3)审查施工单位编写的施工方案,是否根据本工程实际特点编写,是否有针对性,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是否可行,人员组织、机械配备是否合理等;(4)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有关报表、技术资料格式对施工方统一交底;(5)对轴网复杂的项目,组织进行桩位放样,对桩的定位、测量放样坐标化、数字化并整理成册;同时,结合地质勘探资料中勘探点的坐标,将勘探点反映到桩位图中,并根据勘探点揭示的持力层界面标高,圈出场地范围内持力层初步的等高线情况,这样,各部位桩应该达到的深度一目了然,具有对比性、指导性。
5.1.2技术管理(1)机械成孔灌注桩工程是地下隐蔽工程,具有工序多、工艺复杂等特点,不同的地质情况和设计,采用的施工工艺均可能不同。
监理人员要根据工艺要求严格审核查验施工单位报验进场的施工设备,不符合工艺要求,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的设备不准进场。
审核施工单位选择的施工设备要把握以下几条原则:1)能满足设计对工程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2)适应地层特点和施工工艺的要求;3)适应施工现场的场地大小、场内搬迁、工期要求、供水、供电条件等;4)适应施工单位现有的设备条件,以较少设备投入来满足施工需要;5)能较好的根据主机设备型号、数量进行辅助设备和工机具的选型配套。
(2)督促施工方对桩进行合理编号,并统一发放各有关单位。
(3)对复杂工程,要求施工方提出测量方案,提出控制措施和要求,并进行核对。
(4)要求施工方对场内钻机进行编号,组织对各钻机的钻具、钻杆尺寸进行测量,并统一登记造册;对使用的混凝土初灌料斗,其容量应满足施工方案要求。
(5)施工前应逐级进行施工交底,并且要有书面材料发至各有关部门和钻机负责的有关人员手中。
5.1.3材料准备(1)施工单位拟用于本工程的材料,必须做好报验工作。
进场的钢材、必须提供质量检测报告,对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炉号的材料要进行批量检验,混凝土配合比及试块送检等必须有专职人员操作完成。
(2)监理工程师是否同意材料在本工程使用要明确审核意见,同时要对进场材料根据规范要求安排监理人员做好材料的见证取样送检工作,并做好登记明细单;试验报告未给出试验结果前材料不得用于本工程。
(3)使用商品混凝土时,要求提供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复印件,必要时查对原件;商品混凝土开始浇注前,应提供使用的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通知单,符合要求后方允许浇注。
桩端清孔完毕,半小时内必须进行混凝土浇筑。
(4)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钢筋到达现场,分批分规格检查验收并随机抽样,每批重量不大于60T,见证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
5.1.4施工现场准备(1)施工前首先要做好场地平整,探明和清除桩位处的地下障碍物,解场地障碍物的分布情况及埋置深度,影响桩基施工时要督促施工方及时清理;(2)按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做好施工现场的施工道路、供水供电、泥浆循环系统、施工设施放置、材料堆放及生活设施就位等有关布设和具体安排;(3)现场排污、排渣通道及储存的位置,不能堵塞城市下水道和污染周围环境。
(4)护筒埋设1)施工前应定出施工所用护筒的规格、数量并运到现场。
2)护筒可用4~8mm厚钢板制作,其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100mm,上部宜开设1~2个溢浆孔。
3)根据场地实际情况护筒埋置尽量提前预埋,护筒位置应埋设准确和稳定,护筒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50mm,在开钻之前再复核一次护筒的位置。
4)护筒埋设深度:护筒埋置深度应超过杂填土埋藏深度0.2m,粘性土中不宜小于1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同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
遇到杂填土较厚的桩位,可将两个或几个护筒焊接起来使用;护筒下端外侧应采用黏土填实;其高度尚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
受水位涨落影响或水下施工的钻孔灌注桩,护筒应加高加深,必要时应打入不透水层。
5)护筒埋设可采用打入法或挖埋法,护筒口一般高出场地地面30~40cm或地下水位1.5m 以上。
(5)调试准备1)在工程桩正式开工前,应进行一次整体设备试运转,同一种成孔机械、同一设计方案、同一地质条件试成孔数量不应少于1孔,现场地质条件复杂时,一般不少于两孔;试成孔必须邀请勘探、设计单位代表到场。
2)试成孔过程中,根据持力层情况,选用合适的钻头,并选择、调整合适的牙具刀片角度、排布情况;3)选择合适的清孔方式,如采用正循环还是反循环,若采用反循环,采用气举式还是泵吸形式等;4)在钻进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土层,更换泥浆比重和钻进速度,争取达到成孔的最佳效果。
5)试成孔的目的:核对地质资料,检验所选设备、机具、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是否合适。
如有问题,尚需选择补救措施或重新调整施工工艺。
6)成孔结束后应检验孔径、垂直度、孔壁稳定和沉渣泥浆密度等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满足设计要求时,试成孔的泥浆密度,通过不同地层选用的钻速、钻压以及钻头直径、形式等施工工艺参数即为施工时选择工艺参数的依据。
7)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除能自行造浆的土层外,均应制备泥浆,试成孔时应予确定。
泥浆制备要选用高塑性粘土或膨润土,监理人员要认真把握。
不同的土层对泥浆的性能要求也不相同,监理方应会同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对场地土层认真分析,研究确定施工用泥浆,泥浆性能指标见表2。
常用泥浆性能指标表25.2 事中工作要点5.2.1 桩的定位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测量方案,从轴线、控制点施测的桩位,监理方应及时进行内业计算复核,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现场桩位放样方位角、与站点平距复测,符合要求后及时办理验收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