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说明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说明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统设必修课。

本课程课内学时数为54学时,3学分。

一学期开设。

9学时录像课。

二、主要教学资源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文字教材采取合一式,由基本教材与辅助教材两部分组成。

基本教材系统阐述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它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

基本教材同时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辅助教材编入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案例分析和思考与练习等内容,加深学生对基本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另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法规汇编》,收编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主要的法律法规。

(二)音像教材
本课程录像教材为17个课时的录像课。

它对文字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重点阐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字教材的内容。

(三)网上教学资源
本课程建有核心网络课程,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快速性、便利性、容量大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虚拟课堂和学习的便利以及丰富的资料。

除此之外还提
供有网上考试试题库、网上教学辅导若干课次。

上述各种媒体可相互配合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建议
1.指导学生全面系统通读文字基本教材、主要法规及参考资料。

2.核心网络课程、录像课、网上答疑和讨论等教学形式及面授辅导主要讲解重点、难点,并通过网络课程的学科动态介绍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理论问题。

3.案例分析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熟练掌握劳动法律规范的程度。

可以将疑难案例作为作业或考题。

(五)学时分配
本课程录像课17学时。

课内学时分配如下:
录像学时
章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

学习指南0.5 0.5
1 劳动法概述 4 0.5
2 劳动就业
3 1
3 劳动合同 6 2.5
4 工会与集体合同 4 1
5 工资和工资保障 3 1
6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4 1
7 职业安全卫生 4 0.5
8 特殊群体的劳动保护 3 1
9 劳动法的监督检查 3 0.5
10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4 0.5
11 社会保障法概论 2 0.5
12 社会保险法 6 4
13 社会救助法 3 1
14 社会优抚法 2 0.5
15 社会福利法 2 0.5
总复习0.5 0.5
合计54 17 (六)教学环节
1、自学
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足够的时间在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教材和指定参考书及主要法规,收看录像辅导课。

2、面授辅导
面授辅导是教学的重要方式,辅导教师要全面系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通过讲解重点、难点,辅导学生自学,解答疑难点和分析问题;组织案例分析讨论;向学生提供新颁布的重要劳动法规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3、作业及案例分析
适当选择疑难案例,由辅导教师作为课上讨论或课下作业。

4、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形成性考核又能够培养学生自我计划能力,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保障。

形成性考核在一定
程度上督促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参与讨论、通过测验等手段来培养学生自我监督控制能力,培养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针对自我情况调整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者互相之间的协作精神,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占综合成绩30%,终结性考试占综合成绩70%。

5、考试要求
(1)考核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着重掌握重点、难点及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劳动关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题量要适当并且难易搭配。

按照不同层次大致可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

各种题型中均可能有说出、描述、写出、运用四个层次的要求。

考试范围要求覆盖全教材内容。

新颁布6个月以上的重要法规,在考题中占一定比例。

(3)考题类型:在一份试卷中,包括客观性试题,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主观性试题,如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题型。

基于网络考核的考题类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等。

国开分部教学处文法教学部审定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