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3种幼儿园课堂表扬语及肢体动作

23种幼儿园课堂表扬语及肢体动作

23种幼儿园课堂表扬语及肢体动作(幼师必备)1、金咕噜棒,银咕噜棒,我是宝宝我最棒!(左右手先后左右转,然后放胸前交替转圈,最后竖起大拇指)2、Gu ga ga,gu ga ga.Gu ga ga,gu ga ga.(左右手心合并再弯空,慢慢往上游动)Boom!(双手臂相离、再垂直放置在胸前做爆炸的样子)3、Yummy,yummy,good!(双手向嘴巴方向夹两下,双臂前伸并顶出两根大拇指)4、nice,nice,very nice(拍手,两慢,三快)great,great,very great.(拍手,两慢,三快)5、hey!hey!we are great!(对着天花板大吼两声,然后两只手露出大拇指从身前突然举过头顶。

)6、你的想法很特别哦(做yes竖起2个手指)7、Good good very good!(双手竖立拇指,双臂在胸前交叉转动,双手竖立拇指。

)8、稀呖呖(右手刷左臂)哗啦啦,(左手刷右臂)Good(竖立右手拇指)good(竖立左手拇指), very (双臂交叉滚动)good(两根拇指前面)9、Gu ga ga,gu ga ga.(右手做嘴巴往左走)A ya ya ya,A ya ya.(左手做嘴巴往右走)You are super!(左手往左做shoot的动作)10、表扬竞赛获胜的幼儿Best,best winner!(双手上下交替垂两下,双手竖立拇指指向获胜的幼儿)11、Give me five/ten。

(幼儿跟老师拍手); Come and kiss me。

(右手向自己招手,左手指向自己的脸颊,亲一下幼儿的脸,或者在幼儿的脸上贴一个大大的嘴唇的Sticker)12、Hey hey wonderful!Hey hey wonderful!(先拍两下手,然后双手竖立大拇指)13、点点头,插插腰,我的表现最最好。

(先点头,插腰,然后双手交替上下转几下,最后竖起两个大拇指)14、小脚,小脚,踩一踩,你的表现真不错!(左右脚交抬起、踩踏地板,然后拍手竖起两个大拇指)15、小手转一转,你棒,我棒,大家棒。

(双臂前伸转一转,然后拍手,两慢,三快)16、你的表现好,你的表现棒,你的表现No 1。

(拍腿、拍手,然后双臂前伸竖起食指)17、左边小红花,右边小红花,奖给我们小朋友顶呱呱!(伸出左右手,双手做花状移动,最后快速拍3下手)18、请你伸出左手,请你伸出右手,变成奥运选手,耶!耶!耶!(交替伸出双手,然后做个跑步运动员,最后举起双手伸出食指和中指上下动3次)19、唧唧唧唧,小鸡小鸡喜欢你,也来表扬你。

(双手十指交叉做小鸡吃食,在幼儿跟前移动,最后拍手用食指指向被表扬幼儿)20、棒!棒!棒!你真棒!(拍手6下后竖拇指)21、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碰!(慢拍手2下,然后碰肩膀,也随意碰,如碰屁股)22、拍拍我的小手,请你吃菠菜,变成大力水手,耶!耶!耶!(拍手,双手放最边做吃状,然后双手握拳上举,也可双手插腰,做大力水手,最后,双手伸出食指和中指上下动3次)23、拍拍我的小手,我可真不赖,我是拼音能手,耶!耶!耶!(先拍手,然后甩手,接着伸出右手大拇指指向自己,最后,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上下动3次)新学期民办幼儿园八大招生的技巧技巧一:抓住孩子的招生工作非常类似。

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基本是带着孩子的。

孩子是否喜欢和接受这个学校,对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现代家长一般愿意尊重孩子的意见。

虽然说孩子喜欢,家长不一定喜欢,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如果不喜欢,家长肯定不会选择你的学校。

所以在做招生咨询,或者领家长参观学校时,如何巧妙地抓住孩子的心,就需要招生人员动一点脑筋。

南京有一所民办学校,要求招生人员在见到孩子的第一眼时,一定要记住孩子的名字,记住孩子的生日,记住孩子的兴趣爱好。

要多赞美孩子,多和孩子交流。

免费给孩子补课,如逢节日,可组织孩子一起开展活动等等。

醉翁之意不在酒。

抓住孩子的心,这里再三强调的是巧妙和艺术,要真诚,不能流俗,不能一味地讨好孩子,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

技巧二:巧用家长的“从众”心理招生时,也要巧用家长的“从众”心理。

如有些招生教师在让家长咨询登记时,把咨询的和已经登记的家长名录,提供给家长看,让家长产生“从众”心理。

例如:北京有一家民办学校,为了提高报名率和交费率,他们在招生期间集中组织家长报名咨询活动,各个招生点的招生人员也相应地把家长领到学校参观。

这样一来,幼儿园的人气很旺。

结果是,很多犹豫不决的家长很快能够拍板。

技巧三:营销中的语言暗示幼儿园在招生时,强调招生老师要巧妙地运用“二择一”的语言暗示原理。

如希望家长报名时说:“是我来帮您的孩子报名,还是您直接来校报名?”,希望家长来校参观时说:“您是上班时间到园,还是下班时间到幼儿园来看一看?”或者说:“您是自己带车过来看元,还是随我们的校车一起来?”在希望家长交费时,就这样问:“您是选择A种交费方式,还是B种交费方式呢?”技巧五:不要对家长说“NO”幼儿园有一个黄金定律:第一,家长永远是正确的;第二,家长如果不正确,请参照第一条。

当家长与幼儿园及老师之间有争议或不满时,分析师建议:首先,不要急着去否定家长的话,而应肯定家长想法中一些积极因素;然后,通过与家长交谈,来了解孩子的优缺点及家长送孩子来校就读的目的所在,帮助家长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逐步引入到幼儿园所倡导的教育观念中,控制谈话的主动权,在家长的心目中逐步树立教育权威的角色定位。

如此,招生的目的则较易实现。

所以,一些民办幼儿园在招生中则要求招生老师不但不能对家长说“不”,甚至连一些消极的词汇都要避免使用,是有它特定道理的。

技巧六:妙解家长的对立情绪这里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化解家长的对立情绪。

针对此情况,分析师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考虑问题要周密,事先要考虑到家长可能会提出什么不同的意见,如何应对;二是当家长提出异议时,不要争着争辩,要巧妙地扬长抑短;三是主动与那些对幼儿园感觉比较好家长谈话,控制整个谈话的主调向有利于学校的方向发展;四是采取有效的隔离手段,使家长的反面意见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如有另一个老师和家长单独进行交流,巧妙转移家长的话题等。

技巧七:巧抬招生的门槛在招生过程中,当家长正在犹豫不决时,这种故意抬高门槛的做法反而会促进家长的选择。

常见的情形有,一家长咨询某园所是否还招生时,招生老师的回答是:“恐怕会有些遗憾,我们幼儿园小班只招24名学生,昨天已经有20名孩子报名,今天各地报名情况还没有汇总,不知是否还有名额,等我问清楚后再跟你联系。

”过一会,招生老师再打电话过去,“现在只剩下两个名额了,你如果能在今天给你的孩子报名,我可以给你保留一个指标,否则难以保证”。

这个门槛要“巧”抬,抬的过高,则可能会吓跑一批家长,抬的太低,没有实质意义,如果门槛设置的不巧妙,被家长认为是故弄玄虚,那就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技巧八:做好潜在家长群的管理工作民办幼儿园的招生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而不仅在于每年的两次大规模的招生。

做好潜在家长群的管理工作,对民办幼儿园的持续招生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大规模招生结束后,如何将潜在的家长转化为现实的家长仍需要幼儿园招生部门费心研究。

另分析师建议:1.建立潜在家长群档案,凡是来幼儿园或在下面招生点咨询过的家长均应进入管理档案;2.对潜在家长群档案进行分析,根据家长潜在需求的强弱程度设计不同的处理策略;3.定期对潜在的家长群进行访谈,此时注意的是,不应再谈幼儿园招生的情况,而是与家长沟通教育问题,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困难;4.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及时送上幼儿园的祝福和问候,加强感情交流;5.定期邀请家长或孩子参加幼儿园举办的一些重大活动,如家园开放日、家长会等。

新生入园,教师应注意事项 (新学期用得上哦)孩子刚上幼儿园,一般都会有哭闹和不情愿的情况发生。

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他就会产生“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

“分离焦虑”使孩子产生一种离开家长的不安全感;“陌生焦虑”使孩子因为接触到新环境和新老师、新同学而感到紧张,所以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

新的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一、不宜“关”现象:在幼儿入园的第一天早晨,教师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后,往往把教室的前后门都关上,甚至拉上窗帘。

因为孩子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教师担心孩子走失,往往把孩子关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

如果教师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关门的一刹那,孩子的哭声会更大。

因为在三四岁孩子的直觉行动思维中,关门了,就意味着爸爸妈妈不能进来了。

孩子也会将封闭的空间与许多可怕的事联想在一起。

如“被关起来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惩罚概念。

对策一:教师不要把活动室的门都关起来,可留一小扇门开着,让配班老师多留意这扇门,防止孩子溜走。

对策二:幼儿园的大门一定要关好,各班级教师密切配合,注意观察园内孩子情况。

这样,孩子生活的小空间开放,大空间封闭,既不给幼儿造成压迫感,又不会造成安全隐患。

对策三:允许孩子带一件喜爱的玩具来幼儿园。

对于在陌生环境中的孩子来说,一件熟悉的物品可成为他们依恋的对象,缓解分离焦虑。

二、不宜“偏”现象: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哭闹的孩子身上,而对不哭闹的孩子甚少关注。

这些孩子因为无所事事,或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反而会在今后的入园中哭闹起来。

对策一:在入园幼儿与家长分别后,教师之间要做好分工合作,既要有教师安置好哭闹的孩子,又要有教师带好不哭的孩子,组织他们活动。

对策二:教师要准备较多的玩具和材料供不哭闹的孩子操作,让他们有事可做。

对于哭闹的孩子,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以转移他们对家和亲人的注意力。

对策三:教师可引导不哭闹的孩子主动与哭闹的孩子交往,让他们在互动中体验同伴交往的乐趣,如组织“开火车”“小胖猪搬新家”等简单有趣的游戏。

三、不宜“吓”现象:对哭闹的孩子,有些教师喜欢用这样的语言来恐吓孩子:“再哭,爸爸妈妈不来接你了。

”“再哭,把你一个人关到一间屋子里去。

”……这样做或许一时能奏效,但起不到长期效果,而且可能导致孩子第二天不愿来幼儿园,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老师抱有畏惧感和不信任感。

对策一:孩子哭闹时,教师不妨直呼他的小名,多与他肌肤相亲,如摸摸小脑袋、拉拉小手、抱抱他、说说悄悄话等。

随着相互间距离的贴近,孩子会逐渐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依恋感。

对策二:孩子的情绪会相互“传染”的,往往会出现“这方哭罢那方登场”的情况。

为此,教师可使用短时隔离法,暂时将哭闹严重的孩子带离活动室。

不过,要由专门的老师对其进行安抚,待其情绪平和后再带回活动室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