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学前教育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学前教育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A3.B4.B5.A6.C7.B8.A9.D10.A11.B 12.C 13.D 14.C15.B16.B 17.C 18.D 19.C20.A21.D 22.B 23.A 24.B25.C26.A 27.B 28.C 29.A30.A31.B 32.C 33.C 34.D35.B36.B 37.B 38.B 39.B40.B41.A 42.B 43.A 44.B 45.C46.A 47.A 48.B 49.B50.A51.C 52.C 53.C 54.D55.B56.C 57.C 58.B 59.D60.C61.A 62.C 63.C 64.D65.C66.C 67.B 68.C 69.B70.A71.A 72.D 73.B 74.B75.C76.D 77.C 78.C 79.B 80.A二、名词解释1.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2.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3.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4.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

5.指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

6.就是把儿童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

7.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较普遍地把文化看做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8.就是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9.就是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10.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

11.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12.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境,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13.就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

14.即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

15.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

最常见的语言法有两种:故事法和讨论法。

16.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17.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18.指幼儿的行为常规。

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19.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

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则作为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以满足群众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一种要求。

20.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

三、简答题1.儿童发展的特征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则:(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2)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3)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

2.“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3.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

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根本没有什么天赋原则。

洛克认为,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

洛克的教育内容:体育、德育、智育。

)4.先天因素——遗传;后天因素——环境和教育;先天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后天因素则是个体发展的条件,幼儿是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5.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6.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但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并不等于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性。

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身心特征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

应该说,每一个幼儿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要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也就是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因材而就地“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教育的最终结果就是个体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展现,这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7.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游戏是自由自在的;游戏是愉快的;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8.要根据不良行为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批评方法;批评要有针对性,实事求是,注重事实和儿童的态度;批评必须做到公正合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为原则;批评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特点;批评要注重实效。

9.生活方面;动作方面;关注环境;待人接物;学习的自主性。

10.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综合性的;发展适宜性课程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发展适宜性课程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与儿童日常生活关联的。

11.(1)内容的选择。

在运用直观形象法的集体教育活动中,一般是根据教学计划选取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点或重点对儿童进行直观形象化教育,使直观形象法的示范性作用更有针对性;(2)实施要求。

直观形象法的手段可以多样化、直观形象法的形象化对象也可以多样化、直观形象法要与语言法相结合、直观形象法要与行为练习相结合。

12.教师创设发泄环境;教师向儿童介绍发泄角落的用途与使用方法;培养儿童正当而多样化的发泄方式。

13.家庭教育的率先性;家庭交往的密切性(时间与空间的紧密、直接);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生活性;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样性;家庭教育的终身性;父母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

14.寓教于养,保教并重;个别教育为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适应婴儿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婴儿的发展。

15.做好榜样;尊重儿童;理智的爱;规矩明确;步调一致;适当回避。

16.幼儿入园工作:进行家访;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求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对于幼儿园的兴趣和向往;把握好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分批接收幼儿入园;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17.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教育的内涵扩大;教育作用愈加重要;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18.是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

综合性原则可以体现在教育目的的综合、教育内容的综合和教育手段的综合等三个方面。

19.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0.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与儿童共同制定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1.答: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正确儿童观,主要包括下列几点:(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2)发展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由于某一因素的作用而发展,而是由多种因素参与其中的动态发展过程;(3)儿童是发展的主体,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发展的,而不是被动地发展;(4)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5)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不可能以年龄或班级为标准来武断地划一;(6)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在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知识、能力和个性,而不是坐着、只通过听或看教师的说和做而发展;(7)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整体,对他们进行的体、智、德、美几方面教育也是互相联系的,应使儿童从小获得初步的全面的发展,不要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的发展;(8)每个儿童都拥有发展权、受教育权等,这些权力应当受到尊重和爱护。

2.答:(1)培养入学意识:培养幼儿向往入学学习的感情,激发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可参加少先队活动和入队仪式;要向大班幼儿提出要求,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行为习惯;进行毕业离园教育。

(2)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学习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一定的读书技能;加强幼儿手的小肌肉协调的训练,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

(4)培养生活适应能力。

3.答:(1)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与人交往;教给幼儿交往的技巧;通过角色游戏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2)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正确引导幼儿的竞争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幼儿说谎行为的纠正;幼儿告状行为的纠正。

4.答: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尊重儿童:(1)重视儿童,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倾听儿童的意见;帮助儿童学会独立。

(2)满足儿童生理的和精神的需要:游戏的需要;求知的需要;交往的需要。

(3)耐心对待,不粗暴、不歧视。

(4)尊重儿童自然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诱导。

5.答:(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权力机关利用其拥有的立法权,颁布一系列教育法律、政策和规章,以保证合法地实现教育目的;权力机关利用其拥有的组织、人事权利控制教育者的行为导向,使之符合教育目的;权力机关通过行政部门控制公职人员的选拔与录用;权力机关还通过经济杠杆控制教育方向,并对办学权利进行严格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