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练习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随天去秋无际.际:边际
B.无人会.,登临意会:理解
C.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回头看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饭量
2.下列对“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壮心未泯,一直保持着忧国忧民的抗金热忱。
B.怀念家乡,怀念中原,怀念往昔岁月。
C.对四十三年前抗金业绩引以为荣。
D.对四十三年前扬州路一带战斗的岁月记忆犹新。
3.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阕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D.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心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作者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抒发自己报国
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作者用典表现自己社会责任感(不会归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追忆自己当年南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讽刺刘义隆草率北伐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表现自己也想为国而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
5.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山头来去云”意为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与“山前灯火欲黄昏”构成了一种昏暗浮动的景象。
B.“鹧鸪声里数家村”一句由“鹧鸪声”“村”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
围,为下一句的喜逢故人做铺垫。
C.“羽扇”“纶巾”,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是儒将的标志。
这里借以表达自己也要做一名儒将的愿望。
D.《招魂》是楚辞中一篇独具特色的作品,主要内容为呼唤楚王的灵魂回到楚国来,作者借此为徽、钦二宗招魂。
E.本词将写景与心理刻画紧密结合起来,笔法纯熟,自然天成,又多处用典,自然巧妙,全无凝涩之感。
6.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8题。
虞美人
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①
叶梦得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
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③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
美人③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注】①干誉、才卿:叶梦得友人。
来禽:林禽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
②(juàn):缠绕。
③美人:古代文人雅士饮酒常有侍女、歌伎捧觞。
7.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片写一场风雨过后,落花无数,清晨天气转晴,庭院中半是残花,只有游丝飘荡,写得富有层次,意境凄清迷蒙。
B.上片写景的重点从时间上来看是在清晨,即“晓来”之际,是实写;而前两句是回忆昨日风雨落花的景象,是虚写。
C.“落花”两句用了比拟的修辞,一个“舞”字,写出了落花随风飘舞的景象,一个“送”字,赋予了落花人的情态,创意新奇。
D.词的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在用“我亦多情”劝慰美人不必悲伤,实际上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时内心的伤感与无奈。
E.全词既有落花、风雨的哀景,又有“游丝千丈晴空”的高旷清新,婉约中有豪放之气,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